奶茶店小于30平米,搞不了啦!
一股不安的情緒這幾天在廣州的餐飲圈內蔓延。源頭來自于廣州市越秀區有關部門的一紙告知書。據說,這是廣州出臺的餐飲新規,在越秀區先期試點。
而快報進一步了解到,早在2007年,當時的商務部就出臺過此類政策,但執行性較差,有令無行,我們才看到了今天的現狀,才有了國內這幾年茶飲行業的勃興。
廣州的這個政策大體也會如此,最終不過是虛驚一場。
新規要求,小于30平米的小吃店、快餐店、飲品店等應實行連鎖經營,采取統一配送。換一種說法,就是單店30平米以下不給開了,除非你是連鎖的。
至于何謂連鎖?兩家算不算達標?越秀區的相關部門也一臉懵懂。政策可行嗎?2007年商務部那個政策執行不下去就是明例。越秀區的有關人員也認為,有待細則出臺。
有關部門在且看且行,但對行業的震動還是不小,圈內議論紛紛。大家規劃出來了新形勢下的三種開店方案:
●其一,30平米以下的不給開了,那只有開30平米以上的。有人算了一筆賬:他的店在中華廣場,8平方月租就要4萬元,如果要開到30平方,“賣身還不夠給房租啊。”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房租高企,無疑是大大地提高了準入門檻,把很多創業者擋在了外面。
●其二,30平米以上的單店不給開了,那至少得開兩家,但成本和資金預算還是翻了倍,在手頭不夠寬裕的情況下,不少人還是在打退堂鼓。
●其三,選擇加盟。廣州這樣的市場,茶飲本來就競爭激烈。如果對位搶市場,那得選一家好的品牌。好東西得有好價錢,水漲船高,花出的錢肯定比以前多上許多。
總而言之,隨隨便便開一間店不再那么容易了。
于此之下,數落聲多了起來,有人認為,這是政府在餐飲創業者設置門檻;也有聲音認為,這是拍屁股想出來的辦法,只是在減少自己的管理難度,一刀切,傷害的最終是中小創業者。
還有“上綱上線”的,認為一個事關很多利益體的政策說出來就出來了,沒開聽證會,沒有征求從業者的意見,沒有程序正義。
有唱衰的,當然也就有說好的。
一說,現在的餐飲食安問題多,隱患大,新規加強了管理,要求對原物料統一配送,去除了市場雜汰,這是在凈化市場。
二說,新規利好于品牌商,加快了優勝劣汰,提高了市場集中度,有利于行業建立秩序和標準,有利于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廣州這廂的生意難度增加了,福建和浙江的業內朋友則在喊話:歡迎你們來這邊做生意,這邊的條條框框少,兩證合一,一站式辦理,秒辦即可。
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說一件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無法得出公允和正確的結論。但市場有規律,讓市場回歸市場,讓政府回歸政府,做有限政府和服務政府,讓市場少一些無形之手,讓市場的東西由市場來做,這才是應有之義。
茶飲市場也一樣,她就好像一片森林,需要參天樹木,也需要灌木和苔蘚,多樣化的生態才能保障叢林常青。
福建和浙江朋友的喊話雖然有打趣的意味,但在一個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做到了這一點),人才和資源會轉移動利基市場,福建和浙江也許可以成為茶飲行業的高地。
一切皆有可能。杭州本世紀初對IT行業的政策扶持,才有了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包打天下的獨角獸企業。
有關部門,請三思而行。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