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解讀版上線
第 1357 期
某二線城市的一家連鎖快餐企業,把大店全部砍掉,轉做檔口式的外賣店。其中一個選在斷頭路的小檔口,月租金2000多元,外賣月銷售高達9000單。
美團外賣的高校市場,今年5月和去年5月相比,補貼率從百分之十幾降到1%以下,GMV(商品交易總額)卻同比增長70%。
6月底,美團外賣線上外賣用戶累計達2億,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仍以每天新增1萬用戶的速度快速增長。
外賣為什么這么火?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發展趨勢如何?
我們特別邀請美團點評副總裁王莆中,針對《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外賣趨勢部分做出解讀。
”
■餐飲老板內參王建萍 發自北京
01
飲食豐富、人口密集,是外賣高速發展的沃土
▼
今年全年,中國線上外賣預計占整個餐飲總額的比重是6%~7%,在外賣市場的滲透率有60%~70%。
在美國,外賣市場占餐飲總額的比重是13%~15%之間,但其線上化比例是10%,大部分外賣都是商家自配送。在美國,Grubhub(外賣平臺)一天才30多萬單,但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美團一天就能接100多萬單。
為什么中國的外賣線上化程度這么高?
1、中國人飲食的獨特性、豐富度。
中國飲食的豐富程度在全世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民眾對飲食多樣性的需求超過任何國家。八大菜系加上西餐、日本菜、韓餐等各種舶來品,可以讓我們連續吃一個禮拜不重樣。
需求的多樣性和供給匹配的豐富程度,相互拉動增長,決定了在線外賣在中國的良好土壤。
2、中國的人口紅利,人多且密集。
在中國住house的人是極少數人,大多數還是住小區。在美國大多住house,住公寓的是少數人,社區相對分散。
中國城鎮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有102個,比起其他國家高太多,密集程度高,每一單的配送成本就會低。
3、平臺、互聯網公司的推波助瀾。
三大外賣平臺在外賣市場上投入有幾十億美金,讓市場得以高速發展。
以電影購票平臺的發展為例,中國的電影購票平臺如貓眼、淘票票等在刺激用戶在線購票上做了很大的投入,助推了這幾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
美國的外賣平臺都是緩慢而穩定地發展的,雖然有發展了十幾年的公司,但他們在技術和普及程度上并不高。
02
3年之內,線上外賣市場將達7000億
▼
1、外賣用戶將超過4億。
6月底,美團外賣有2億累計用戶,估計市場外賣用戶有2.5億~2.6億。
目前外賣市場仍然處在S形的快速增長拐點,今年下半年會增長7000萬左右,今年會有1.1~1.2億的新用戶,預計明年還會增長1億。
淘寶4億多用戶,兩到三年之后,外賣會有與之相當數量的用戶。
2、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仍有大量增長空間。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看似外賣市場已經飽和,其實仍然以每天新增1萬的速度增長,預計北京、上海的外賣用戶還可以翻一番。
3、三四線城市的外賣滲透率不會差太多
美團現在全國開了1400個城市的業務。
比較四線城市及以下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區別: 在消費頻次上,越往下頻次越低;客單價越往下越低,這主要由當地的供給水平決定。
令人想不到的是,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相比,在線外賣的滲透率并沒有差太多。在很多人口二三十萬的小縣城,每天都能做兩三千單。
03
用戶的外賣習慣已經形成
外賣正從快餐向其他業態滲透
▼
對于用戶來講,因為整個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價格越來越不敏感,對消費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
放到外賣領域,比如高校市場,今年5月比去年5月,補貼率從百分之十幾降到今年的1%以下,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70%。
在《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中有一個數據:美團外賣中,周末訂單量占比超過三成。說明外賣正在從快餐向其他餐飲業態滲透。
以前外賣是在辦公室湊合吃個盒飯,現在周末在家里都會點外賣。因為時間充裕,用戶在周末會吃得更豐富一些。因此周末的火鍋外賣、正餐的需求更多,而且多是家庭消費。
對于一般家庭的周末正餐來講,烤鴨、水煮魚、東坡肘子等大菜硬菜是很難在家里做的,但是燜米飯、炒青菜可以。相對于去飯店吃飯,在周末的餐桌上點一道外賣的硬菜應該是更劃算的。
04
擁有拳頭產品、深耕細分領域更有錢途
▼
1、擁有拳頭產品的商家更受青睞
因為餐飲的競爭足夠激烈,導致同質化非常嚴重,有拳頭產品的商家會非常受歡迎。
比如鼎泰豐的小籠包,配方做得很不錯;喜茶創新地做出了中西結合的“茶+奶蓋”的飲品;以及樂凱撒榴蓮披薩、胖哥倆肉蟹煲等。
2、外賣細分領域將受扶持
平臺會做一些導向性的工作,在適當的時候把一些商家扶植起來。就好像京東或淘寶有段時間專門扶植國貨是一樣的。
餐飲外賣也應該有很多品類,比如孕婦餐、病人餐等。
以手機市場為例:一開始都是做山寨機,后來出現一個小米,接著,華為、OPPO、VIVO、酷派等符合各種需求的手機都出現了……
所以,外賣這個產業也是可以做出品類品牌的。
3、健康、安全仍然是主旋律
無論消費者的口味和商家的做法都需要升級,平臺的作用就是從供給側的角度,長期幫助商家做更健康安全的餐品。
安全和健康是兩件事情。安全方面,平臺將依靠大數據回溯上游,讓優質的調料品、食材進入市場,讓消費者知道哪些是好的;健康方面,雖然中國人習慣重油重鹽,但還是要往健康方面引導。
更多關于餐飲市場的重磅解讀,請關注7月26日推出的《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解讀版。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解讀版上線 17位大咖
五大餐飲熱點
17篇權威觀點和實操經驗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注:報告訂閱用戶可免費獲得解讀版)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外賣小火鍋|草根小吃店|開店速度論 餐飲報告解讀版|小確幸上海閉店|餐廳安全清單 老板曬田間地頭照|洗碗定成敗|西貝麥香村 商學院心得|永輝人才戰略|樂凱撒人才超配 深夜食堂調查|品牌營銷|小龍蝦斷供追蹤 小吃店標配|餐飲首富復出|金錢豹倒下 選址土方|阿米巴模式落地|麥肯秀肌肉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