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調味料,不但為人類提供了美妙而豐富的味覺體驗,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簡史的縮影。 鹽,人類食物最重要的調味品、保鮮劑,從周朝開始便成為“國之重器”、“強國之本”,鹽業經營一直是歷朝歷代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管仲舉鹽而克楚”,可見其對國家政治、經濟的重要價值。甚至至今2000多年,鹽業仍然保持著國家專營制度。 而在公元十一世紀,返家的“十字軍”興奮地談論著在中東發現的糖這種“新的香料”,以及其奇妙的味道,此后,西歐與東方的糖貿易開始盛行,糖也一度成為西方貴族享用的奢侈品,對人類飲食文化的影響更是深遠。 毫不夸張的說,“一咸一甜”的舌尖記憶承載了一部厚重的世界發展史。而在步入全球一體化、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哪種調味香料將繼續譜寫新的歷史。 目前看來,“辣味”食品更具備普世流行價值,并有望成為食品行業新一輪商機的源動力。 辣味食品有多火? 盤點近幾年的食品圈,要問什么口味最容易出爆款,相信大部分人可能認為是“辣”。變態辣的火雞面、營銷驅動的辣條、國民食品老干媽、吃貨不二選的絕味鴨脖和周黑鴨,以及近兩年風頭正勁的火鍋餐飲和火鍋底料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流行指向——靠“辣味”征服了市場。 而來自各種專業調查機構的數據也顯示,“吃辣”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消費潮流。《2018全國調味品行業藍皮書》數據顯示,全球吃辣人群達到25.24億人,辣椒全球交易額已經超過2873億元。辣味調味一路看漲,辣味調味品占所有調味品30.88%。 不只是國內,全球調味品供應商Kalsec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調查,對全球辛辣食品發展趨勢和應用進行了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用餐時會選擇辛辣口味,同時有62%的消費者認為咸味食品帶點辛辣味口感會更好,突顯了辛辣食品帶來的機遇。 來源:Kalsec 與此同時,這股消費影響力也直接促進了辣椒產業供應鏈的高速發展。中國辣椒總產量占世界辣椒總產量的48%,加上6億的吃辣人口數量,締造了國內千億級辣消費產業規模。 據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辣椒相關企業4.76萬家,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辣椒企業近3700家,其中二季度新增量為2604家,同比增長23.8%。同時,在企查查上搜索“辣椒制品”的結果顯示,目前共有4786家辣椒制品企業。 這意味著,以老干媽目前年銷售規模以50億元計,目前千億級的辣消費市場至少還能容納5~6家老干媽這般體量的龍頭企業存在,這個賽道的未來潛力極具想象力。 辣味食品,風口上的產業 新時代的辣味風潮,頗有點“全民狂歡”的意味,更帶動了相關預包裝食品產業的高速發展。 在調味料領域,以辣味為顯著特色的火鍋底料與川式調味料為代表的復合調味料,已然成為調味品行業最大的子行業。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數據,2020年整個復合調味料的市場規模接近1500億元,其中火鍋調料和中式復合調料加起來的市場規模為578億元,占整個復合調味料的38.5%。而在火鍋調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中,川調又要占據70%左右,如果再加上佐餐菜、辣醬、調味油、蘸料這幾個品類以及餐調定制,整個川調的市場規模將會超過600億元。 中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十億元)2013~2022年預測 來源:沙利文數據中心 甚至,以火鍋底料、川調為主要業務版塊的上市公司也因此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7月,海底撈的火鍋底料供應商、關聯公司頤海國際的市值已超千億,在調味品上市公司中僅次于海天味業;同為火鍋底料制造銷售企業天味食品上周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19億元,同比增長45.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0億元,同比增長94.62%…… 而在休閑零食領域,在“衛龍現象”的推動下,辣口味的覆蓋從肉干鹵味、豆干蔬菜干、餅干膨化、堅果炒貨到海味即食等,似乎一切零食皆可辣。甚至國際巨頭也在不遺余力地將辣味與經典產品相結合,如箭牌的甜辣味彩虹糖、瑪氏的辣味士力架、億滋的咸辣味奧利奧等等,都是明星產品跨界“辣味+”的流行創新。 “上癮”+“社交屬性”=“無辣不歡” 事實上,辣其實并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類似觸覺的感覺,與純粹依靠味蕾來轉換刺激信號的甜、酸、苦、鮮等其他味覺有著根本的區別。 既然如此,為什么人們還會喜歡吃辣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慢慢發現,在大腦感到疼痛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例如分泌類似嗎啡的物質內啡肽,試圖通過產生快感來鎮痛。這樣,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讓人產生了一種類似上癮的愉悅感,而上癮則意味著復購的概率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都市人群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焦慮感越來越強烈。 而吃辣和夜宵文化慢慢成為人們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 畢竟,無論是宵夜與擼串的真正特點并不是著眼于吃這件本身屬性的事情,而更看重的是情感的交流,這就需要食物必須具有“社交屬性”,這個時候聚會吃火鍋、麻辣小龍蝦就成為了一種新興的社交“媒介”。 因此,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里,辣味作為一種“極致”且具有社交屬性的口味,對于消費者有一定的情緒釋放功效,而且易于產生口味依賴感。 辣產業未來將如何發展?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辣椒相關企業4.76萬家,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辣椒企業近3700家,其中二季度新增量為2604家,同比增長23.8%。 值得注意的是,從注冊資本來看,這些新增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高達80%;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量最少,僅為3%左右。同時,在企查查上搜索“辣椒制品”的結果顯示,目前共有4786家辣椒制品企業。 因此,從當前市場現狀而言,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格局分散的特征明顯,有近5000家企業參與競爭,辣味食品市場的競爭遠比想象中激烈。 青山資本認為,辣味細分品類的市場空間不少品類還沒有生出有影響力的大品牌,品類品牌化或許是一個新的占領市場的機會。 而對于整個辣味產業的前景,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隨著整個新生代人口紅利的不斷疊加,以及整個中國火鍋產業持續的這種火爆的大環境下,關于辣系產品,未來應該來說會持續地走紅。因為它既符合了整個中國的飲食新趨勢,也符合了整個新生代對于飲食口感的需求以及訴求。” 那么,該如何尋覓行業潛在商機?誰將在這個賽道上脫穎而出?9月14日,讓我們一起走進“首屆中國辣味產業大會”,與全球辣味產業原料商、供應商、品牌商等相聚一堂,共同探討辣味產業的現狀與未來,風味的傳承與創新。 屆時會有100余家媒體全程報道,500余家經銷商、1000余家企業、10萬+專業觀眾一起傾聽行業大咖精彩演講,共謀發展。聯合數據機構、科研機構,針對辣味產業的溯源、風味創新、數據表現、趨勢、發展等多維度發布《2020辣味產業分析報告》。而大會現場更會邀約行業大咖及專家以“觸發味蕾”、“營銷視覺創新”全方位解讀辣味產業發展之路。 此次辣味產業大會也將秉持為企業、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服務的理念,將聯合眾多品牌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搭建廣闊的產業服務平臺,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辣味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思維,指引辣味產業健康發展。歡迎辣味產業鏈的各類企業前來切磋交流,共謀發展。 參展報名請添加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雙雙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琳琳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一個方便面子品牌5年就賣出50億份,今麥郎做對了什么? 東鵬特飲頻頻給市場“提神”,全新“醒腦”廣告片夠魔性 在海拔1040米的萬畝葵園嗑瓜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品牌寵粉走心了 禁止標注“零添加”、“非轉基因”,千禾、金龍魚們還能怎么玩? 方便食品立大功,統一半年報營收凈利穩步增長 宗慶后做客“福布斯中國名人堂”直播,展示娃哈哈的“另一面” 350億的混合堅果市場怎么玩?堅果搭配活的益生菌,洽洽這一手666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