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狗不理是一家賣包子的百年老字號店,在依靠產品口碑的年代因包子做得很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追捧,然而也因為不懂創新,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成為如今人人提起都嗤之以鼻的店鋪,而同品類的芭比饅頭正風光無限。
10月12日,巴比食品——中飲巴比正式登陸上交所。當日開盤價報15.26元,收盤18.32元,漲44.03%,總市值達45.4億元。21日,巴比食品打開一字漲停,截至收盤,巴比食品報39.28元,上漲10.00%,成交額9.34億元,總市值達到97.41億元。
與此同時,巴比饅頭的創始人劉會平夫婦身家也隨之暴漲,以最新市值來算,兩人合計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20億元。
據了解,2020年1-6月,巴比食品營收實現3.54億元,同比下降26.45%。受新冠疫情影響,巴比食品預計實現年營業收入為6.48億元至6.59億元,變動比例為-16.15%至-14.66%。此前,2017年至2019年,巴比食品營收分別實現8.67億元、9.90億元、10.64億元。
同比百年老字號店“狗不理”從新三板安然退市,據顯示,狗不理在去年同時期,為1.55億元,凈利潤為224.58萬元,而對比之下,巴比饅頭的營收高達10.62億元,凈利潤為1.54億元。這家百年老店深陷輿論漩渦,處處敗退。
由此可以看出,巴比饅頭在企業的發展這一塊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對策的。
具體就要從巴比饅頭的發展史講起了。
2001年,劉會平來到上海南京路炳興街這個最繁華的街頭開了一家不到10平米的包子店。
因為當時的租金一個月5000塊錢,加上人工水電,至少一天要掙10000塊才能回本,而劉會平用了一年時間,讓不起眼的包子店一下子賺到了20多萬。震驚了整個包子行業。
就這樣用了20年,劉會平把包子店做到了全國,讓這家中式面點成功上市。
但萬事開頭難,他起初做包子的時候也栽了不少跟頭。
1996年他跟隨姐姐做包子,非常的辛苦,為了尋求更多的機會,1998年,他拿著借來的4000塊錢,只身前往上海闖蕩。
起初做了兩次包子店都以失敗告終,沒掙錢還欠了幾萬元的外債。
他開始冷靜地分析原因,他才意識到一個店面的位置、包子的口味以及有效客戶關系都非常大。
于是,他進行了差異化經營,專門聘請了面點師傅,做起了生煎,因為是這位師傅正好是上海人所以熟悉當地人的口味,做得花樣又多,所以劉會平的包子店生意日益紅火起來。
但好景不長,同行們開始紛紛效仿他的模式,而且那段時間發生了豬瘟,因此火爆的生意只能再次關門。
這時,他不再急于開店,而是逛了很多上海的小吃市場。他發現,外面小攤經營的小吃,雖然便宜,但不太衛生,大的連鎖小吃店,雖然衛生,但大多采取機器攪拌制餡,口感不好。
就這樣,他看準了機會,2001年,他在上海最繁華的街頭開了一家“劉師傅大包”包子店。
他重新裝修了門面,和之前的臟兮兮的感覺不同,同時,他將包子重新進行了改進,皮要薄,入口即化,餡要大,味道可口。這時,生意一路攀升,一年下來,他靠賣包子掙到了20多萬,這也是巴比饅頭的前身,在同行眼里,劉會平是創造了神話。
劉會平成功的點主要在于他和別人的“不一樣”。
01
食材嚴格要求
劉會平很看重包子的質量口感問題,他的店里都是用新鮮的原材料來做包子,價格稍微貴一點,但肉包的口感非常棒。
對蔬菜的要求也很高,梅干菜用的是紹興的梅干菜,菜的品種,腌制的時間和工藝全部都是有標準的,運過來的時候還很清香。
即使店里沒生意的時候,他都呆在店里捏包子,他為了向顧客保證,所有賣出去的包子都是30分鐘以內蒸出來的新鮮包子,正是因為獨特的口感,新鮮的食材以及劉會平的自我要求才讓“劉師傅大包”蒸蒸日上。
02
善抓心理
從“劉師傅大包”到更名為“巴比饅頭”,他抓住了小孩子心智的品牌名,包子店越來越火,漸漸的,他開始思考其品牌問題,給包子店換名字。
2003年,連鎖品牌巴比饅頭面世。
這個名字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不倫不類,根本不合適,但在他看來,這個名字朗朗上口,而消費者大多都是年輕人,上班族,可以抓住消費者的心理,讓顧客產生好感。
事實上,改名之后,巴比的名氣更大了,且受到了很多小孩子的喜愛,直到今天,巴比在自己的中央工廠里面還有一個兒童活動樂園的角落。
也會有家長和孩子來園區體驗面點DIY,也可以現場購買包裝好的巴比面點帶回家,既增加了年輕消費者與巴比品牌的互動,也為公司進行了免費的宣傳。
03
建立中央工廠
2004年。劉會平因為一次意外而萌生了建立中央工廠的想法,原因是有人嫉妒他生意火爆,店面開哪火哪,氣不過他,對他進行了報復行為。
報了案之后,但這件事更加激發了劉會平的斗志,他要做中國早餐行業的老大!
因此,他開始分析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品牌能火遍全球的原因,他這才明白了這個秘密武器——中央工廠。
說干就干,他資金不夠,借了60多萬,加上自己的40多萬,建立了巴比的第一個中央工廠。
中午12點之前蔬菜會送到他的工廠,第二天被消費者就可以美美的享用。他自己對蔬菜的選取也非常嚴格,講究衛生健康,直至6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利用。;餡料為了保證新鮮也是當天晚上統一配送各個店面,餡料僅供當天使用,用不完自行處理掉,不能再賣給顧客。
就這樣,2006年劉會平在上海有了幾十家店面。
之后因為顧客反映包子一口咬不出餡來,他才意識到包子的質量不統一,為此他又研發技術統一口味,最終在2009年,劉會平的冷凍面團技術獲得成功,又讓他走出了困境,此后迅速擴張。
04
堅持創新
他堅持每月要出一款新品,他直接參與研發過程及產品規劃,目前研發出來幾百種產品這也給加盟門店一定的自主權,加盟店可以根據自己的銷售情況來決定賣什么不賣什么。
而且他又用智能化解決了工作人群早餐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此外,還有針對單位食堂、學校食堂的業務,并且成立了大客戶部,專門為其他企業提供巴比的產品。
未來,他也在積極的尋求創新,去年,他提出了一個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目標,希望通過10年到15年打造一個智慧化經營系統。線上的銷售系統及線下的終端門店,供應鏈和生產體系,他認為都要智能化發展。
2019年,巴比食品營收10.6億元,凈利潤1.5億元,綜合毛利率33.08%。
巴比饅頭就是靠著一個個不起眼的早餐攤,用了17年的時間超過了百年老店狗不理,顯然,巴比前景更加的光明,而狗不理因為老化等問題生意不斷冷清,他們同樣擁有類似的產品,卻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道路,至于為何走到今天這個局面,想必大家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老劉聊餐飲、網絡 作者: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侵刪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