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屠夫”被嘲20年后還在賣豬肉:年銷售額18億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近日,一位“養豬大戶”火了,他就是20年前從北大畢業后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當時備受關注的的“北大屠夫”——陸步軒。


    1999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他曾道歉:“我給母校抹了黑。”


    后來,他和學長一起創立品牌賣生鮮,去年銷售額18億。備戰今年雙11的他感慨:“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網友:宣揚讀書無用論的,基本都是沒讀過書的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這句話曾經是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他開始反駁,“北大畢業賣豬肉都能賣成連鎖店”,對于“北大屠夫”這個稱呼,他說“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網友紛紛表示,“那些原先還嘲笑人家養豬的人,現在可真香啊”。“360行,行行出狀元,更何況現在豬肉這么貴……”


    “宣揚讀書無用論的,基本都是沒讀過書的……”


    讀書無用論的,基本都是沒讀過書的……”

    “讀書最重要的是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360行,行行出狀元,更何況現在豬肉這么貴……”

    “問題在于尊重知識的態度”


    “扎扎實實去做一件事”

    我賣豬肉純屬歪打正著。我做生意實在,肉質好分量足,回頭客越來越多。一開始一天只能賣半頭豬,一年以后一天能賣12到15頭豬。2001年,我掙了4萬塊錢,跟工薪階層比是了不起的收入。

    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事情被媒體曝出。“北大才子西安街頭賣肉”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媒體開始討論人才環境、用人機制等問題。我寧靜的生活被打破,隱瞞日久的“北大”身份引起街坊鄰里的關注。

    我突然很恐慌,不知道是好是壞,隨旁人熱烈討論,我刻意不看關于自己的報道,也開始回避媒體。店門照開,豬肉照賣。


    視頻來源:梨視頻

    輿論給地方政府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不斷有人邀我回體制內工作。當時我的肉店營利早已超過公務員工資,但是我依然選擇到地方志辦公室工作。

    進入體制是為了完成我的夙愿,我是國家統招統分的大學生,原本就應該在體制內工作,是因為分配問題導致了我在社會上流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身份認同的問題。

    我在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了12年,作為主要力量參與編纂了兩部年鑒、一部地方志。2016年7月,我們的地方志評審通過,8月我就提出了辭職。

    我這個人不甘于平庸,五十歲了,接著工作下去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十年后的情況,退休、保健、等死。我不想等死。

    北大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影響是自由和創新,我迫切地想要掙脫束縛,再干點事情。在豬肉檔里浸淫多年,我再次瞄準這個行業,想要打造連鎖品牌。前后兩次賣豬肉我的心態完全不同,第一次是生活所迫,第二次是事業追求。

    2013年,我回母校演講,我說自己是北大的“丑角”,那是真心話。北大作為中國頂尖名校,培養的是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而我是個豬佬。

    我回到北大同學的圈子里,也開始重新審視“北大”對我們的意義。這兩年跟經商的同學交流,尤其是看到農產品領域大有作為,我的想法也變了。

    如果不讀北大,我可能豬肉也賣得不錯,開兩三家店面,衣食無憂度過一生。但是現在我的眼光不會僅僅局限于此,我要打造行業領先的品牌,做資本運作。既然進了這一行,就專注地把這行干好,這也是北大精神。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扎扎實實去做一件事。

    過去我拒絕“北大”的標簽,北大是把雙刃劍,你做得好,人說你是北大的,應該的;你稍有差池,人就嘲笑你,北大的就這水平。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年齡也大了,就不在意別人怎么說了。我只希望在他們眼中,我是個真實的人。


    各地發大紅包支持養豬新建豬場最高補500萬、引種一頭補4000元

    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隨后,全國各省區陸續出臺生豬穩產保供政策。多個省份相繼出臺的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的具體方案側重點各有不同,涉及生豬養殖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運輸支持、養殖補貼等,一次性補助、貼息貸款等多管齊下。

    此前1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落實好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多措并舉恢復生豬生產,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養規定,利用北方玉米豐收等條件更好保障南方養豬大省飼料供應,發揮好儲備調節作用,促進禽肉、牛羊肉等生產,確保市場供應。

    據央視財經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來,各地已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5.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達2.22億人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品價格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

    而近日發布的最新相關政策則有以下幾條:

    天津:引進一頭種豬補貼1000元

    最新出臺政策的是天津。11月6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暨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包括多項對生豬養殖的補助措施,其中就包括:

    1.對核心育種場和新建種豬場引進種豬每頭給予1000元補貼,補貼期限從政策發布之日起到2020年底。

    2.自2019年5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將能繁母豬保額從10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豬保額從700元增加至800元,進一步增強本地生豬養殖風險抵御能力。

    安徽:加大異地重建支持力度

    11月1日,安徽省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除了對豬肉供應自給率有明確目標外,還包括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養豬場(戶)和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此外,安徽省安排2000萬元,重點支持受影響較大的生豬調出大縣規模化養殖場(戶)臨時性生產救助,還將增加豬肉儲備調節能力,適時投放豬肉儲備。

    江蘇: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

    10月11日,江蘇省發布《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為養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補平衡,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

    福建: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物流支持方面,福建省9月30日發布《關于印發福建省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其中明確加快構建生豬主產區與主銷區有效對接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鼓勵屠宰企業配備必要的冷藏車等設備;鼓勵生豬產品主銷區建設標準化流通型冷庫、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冷鏈配送設施和冷鮮肉配送點,實現從“運豬”向“運肉”轉變。

    貴州:取消生豬養殖15畝面積上限

    9月26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發出消息,推六大措施穩定豬肉價格。

    其中包括:對閑置圈舍養豬500頭以上的養殖戶給予每頭肥豬50元補助;落實保險政策,能繁母豬保額從1000—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豬保額從500—600元增加至800元;對2020年底前新建和改擴建的種豬場、規模豬場(戶),以及禁養區內規模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助,金額從50萬元到500萬元不等;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取消15畝生豬養殖面積上限。

    為了保障生豬種源,除了補貼核心種豬場補貼外,引種補貼也是部分省財政扶持的重點。目前河南、浙江、成都均對生豬引種進行了補貼,其中成都的補貼力度最大,國外引進純種豬補貼4000元/頭,國內引進純種豬也有1000元/頭的補貼。

    還有不少地方政府著重升級豬場防疫設備,提高防疫水平。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河南、福建、廣東等省均對建立洗消中心進行了補貼。其中河南主要針對種豬場、規模豬場的洗消中心進行補貼,而福建、廣東分別針對的是升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畜牧大縣的洗消中心進行補貼。

    豬價三個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1月1日-7日(第45周),豬肉每公斤價格為51.36元,較10月28日-11月1日(第44周)每公斤價格減少1.2元,這是自今年8月底以來,豬價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注:文章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騰訊視頻、新浪微博、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新聞網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廣大餐飲人們,學習的時候到了。

    《餐飲經理人》雜志內容涉及經營、產品、服務、人力、績效、廚政、財稅等方面,從不同的領域和角度展現了餐飲經營管理工作的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案例和干貨分析探究名企、旺店、知名品牌的興衰之道,反思它們在經營管理中的成敗得失,為當今餐飲企業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歡迎大家訂閱。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31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11日 20:30
    下一篇 2019年11月11日 21: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