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38 期
▼
社群經濟,早已不是一個新興概念。從雷軍的小米、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到羅振宇的邏輯思維,都是借由社群實現逆勢突圍。 而餐飲界,也有一位玩轉社群的高手,江湖人稱:黎叔。 他的“有它小面”于2015年4月創立,隨后迅速在全國13個省會城市扎根,目前已有16家門店,累積了超10萬人的粉絲。 黎叔自稱今天的小成功離不開社群紅利。那就讓咱們來看看這個品牌是如何生根于社群,成長于社群的。
■ 餐飲老板內參|曾莉 發于北京
品牌:有它小面
創始人:黎強
規模:目前16家,遍布全國13個省會城市
亮點:汲取社群紅利的代表品牌
1
品牌創建:源于社群頭腦風暴
▽
吳曉波曾分享過一個觀點:社群經濟有兩個迷人特點。第一是分享,世界各個角落的資源都可以通過呼喚的方式實現共享;第二是求援,只要你有正當的目標,都可以在相應的社群里進行求助。
有它小面的創意idea也是源于群友的頭腦風暴。
▲有它小面創始人黎強
黎叔在做餐飲之前是位養雞達人,以綠色無公害的土雞成為重慶本地很有影響力的土雞供應商。但因為初級農產品有銷售半徑限制,黎叔一直在尋求突破地方市場。
2014年,他加入羅輯思維社群,通過社群福利——“會來事”發布求助信息:如何讓我的雞肉變成流行全國的產品?(“會來事”是一項羅輯思維針對會員推出的免費推廣欄目,會員可以通過羅輯思維微信號發布信息。)當天就征集到500多人回復,內容多是產品加工制作的建議。
“那天是我了解雞的吃法最多的一天,我記憶深刻的至少有10-50種,還有人給我寄樣品過來。”黎叔笑道,結合冷吃兔和辣子雞的做法,黎叔研發做成了爽爽雞,打破了初級農產品的銷售半徑。
在爽爽雞產品誕生一年后,黎叔再次面臨單一產品的市場開拓瓶頸。“爽爽雞只有雞肉和醬,產品單一,沒法做線下店”。他說,“后來,就有群友說重慶有辣子雞面,你也可以做主打爽爽雞特色的小面啊。”
于是,“有它小面”產生了。黎叔將爽爽雞與小面結合,成功拓展了爽爽雞的銷售鏈,從線上發展到線下。
2
團隊建設:90%成員來自社群
▽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建立社群的直接結果就是將價值認同一致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排除“異類”。
黎叔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成本的,即陌生雙方的交往都需要“中介”進行背書。“羅輯思維充當了這樣的中介功能。只要有微信好友注明是羅友,我就會同意加他。”
黎叔解釋道,“社群就是一個篩子,它能把三觀一致的人篩選到一起。喜歡羅輯思維的人,價值觀是一樣的。羅友中最活躍的多是創業者,也愿意一起玩兒。”
因此,基于這樣一個降低了交流和溝通成本的信任背書模式,黎叔的初創團隊有90%的成員是志同道合的羅友。
3
擴張戰略:把小社群經營成大社群
▽
小米的成功逆襲與其強悍的“米粉”分不開,而有它小面被眾多吃貨稱為“小面中的小米”也與黎叔也有獨到的社群經營密切相關。
黎叔介紹道,有它小面的新店開張流程實現三步走:
① 路演告天下。成功選址后要在當地進行路演,開始建群以積攢種子用戶;
② 直播刷存在。隨即不斷在群里進行直播,時刻向粉絲展示店鋪的裝修進度,讓用戶時刻了解,保持期待;
③ 活動賺口碑。舉行“面試官”活動,采取微信報名和定向邀請的方式,請粉絲到新店試吃。隨后繼續建群拉人,在群里持續發布優惠活動。
以重慶店面為例: 黎叔在路演后就成功建立了有兩百多人的種子用戶群,隨后不斷在群里直播店面情況,滿足粉絲的好奇心。開店前三天,共放出三百多份“有它面試官”名額,反響劇烈,有80%的試吃達人發布朋友圈進行分享,積攢了初期口碑。隨后的85折優惠活動持續推出,慢慢累積了三千五百多人的鐵粉。 黎叔最后結算:這個新店的推廣成本也不過3000元。
關于未來發展,黎叔表示有心建設更大的小面社群,甚至已經著手在建一個小面博物館,聚集重慶各個小面品牌,傳承巴渝文化,讓小面走得更久更遠。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