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這兩天,武漢和上海的兩場餐飲博覽會,讓預制菜顯得特別火熱。

     

    作為餐飲供應鏈的從業人士,我在為預制菜興起叫好的同時,也不得不關注預制菜目前面臨的問題。

     

    到底是預制菜的風口來了?還是更可能曇花一現,只是一個行業的營銷噱頭?


    餐企老板內參 老徐 | 文

    火熱從前端餐廳傳導到了供應鏈

    這兩天,行業內有兩場規模較大的展會:一個是3月27日在武漢開幕的“良之隆”食材電商節,一個是3月29日在上海開幕的國際酒店及餐飲業博覽會。老徐作為供應鏈從業人士,兩個展會都去了現場,很認真的把主要展位跑了一遍。

     

    在食材展區,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是:預制菜真是火熱!

     

    這種火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廠家多,參展的食材類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預制菜企業,企業都把研發的新品擺放在展廳最顯眼位置;二是觀眾多,是只要是預制菜的展臺前,一般都圍滿了人,大家拍照、品嘗、咨詢,非常熱鬧。

     

    其實預制菜已經“火”過一次了:2020年的疫情催生了預制菜的市場,包括西貝推出的“賈國龍功夫菜”,海底撈推出的“開飯了”系列產品,廣州酒家在外賣平臺上推出“自烹勝大廚系列”,當然還有更多的中式快餐推出的半成品菜,都屬于預制菜的范圍。

     

    但去年的“火”和今年不一樣,去年更多集中在餐廳對消費者這個環節“火”,即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出于自救售賣預制菜,具有臨時性、隨機性特征,屬于B TO C模式,而且這種“火”目前看并沒有延續,不少餐廳在疫情結束后就停止了預制菜的銷售。但此次兩個展會上是供應鏈企業的“火”,即供應鏈企業針對餐廳推出了預制菜新品種,屬于典型的B TO B模式。

    其實,預制菜在B TO B環節,其實前期已有成熟的產品案例了。一個產品是否成熟考慮兩個維度:一個是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是否已經很高了,另外一個看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很多的廠家在生產,市場有競爭。

     

    從這兩個角度看,個人認為,目前至少在小酥肉、酸菜魚、小龍蝦三個單品上已非常成熟了。預計未來可能有更多單品涌現出來。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面臨的三個問題

    對于餐廳向顧客售賣預制菜,即B TO C模式,個人不是專業人士不敢妄加評價,其實一些商超渠道如7-11、“好鄰居”等一直都有預制菜的銷售,目前并沒有看到有消費爆發的跡象,預制菜能否走進普通居民日常消費,尚需觀察。

     

    但對于餐飲供應鏈一擁而上,殺入預制菜領域,為餐廳提供服務,這是一個工業化的問題了,因此我們不能掩耳盜鈴,目前存在的問題也應該清晰的看到。

     

    我個人認為,目前預制菜還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行業規模的問題,即預制菜的市場前景到底又多大?前段時間有預制菜企業融資,所講的邏輯是對標日本,認為中國飲食結構和日本相似,日本預制菜占比達到60%以上,而目前中國的預制菜占食材總體的比重還不到10%,所以前景廣闊。我認為這個判斷的前提存在問題,即中國飲食結構和日本并不相似,日本受制于門店小、飲食結構簡單等因素,大量的餐廳廚師很少,基本都用預制菜,中國的飲食習慣還是更在乎現場制作的“新鮮”,目前預制菜的努力目標也是做到跟現場烹飪的口感一致,所以對標日本我個人認為是不恰當的。但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目前只能說感覺很大,但行業前景還需要再觀察。

     

    第二個問題這個行業能誕生龍頭嗎?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標志就是一大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但受制于中餐多元化因素,中餐飲食結構復雜,區域性特色明顯,不同的烹飪手法會帶來不同的口感,所以下游餐飲店的需求是多樣且分散的,但這種分散對于上游供應預制菜的工廠是很大的挑戰,即工廠追去的批量化和餐飲要求的個性化之間有矛盾,所以大部分預制菜企業大多只能專注于最擅長的2-3個品類甚至單品,這樣誕生大企業的可能就比較低,當然,按照單品的邏輯,也可能產生超級大單品,比如說某個產品具備南北通吃的潛質,一個企業依托這一個單品變成了龍頭,但目前看,這種概率比較小,而且一旦這個產品成熟,競爭者就會蜂擁而至,市場又會分化。

     

    第三個問題比較具體,就是口味復原問題。很多人說配送所需冷鏈物流是預制菜最大的痛點,但這個痛點對于TO B業務不存在,目前食材供應鏈無論是冷鮮還是冷凍都非常成熟。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口味的復原,因為中餐口感跟烹飪過程密切相關,在工廠把產品的各個調理包生產好,再拿到門店需要廚師再加工,一旦在門店需要加入廚師烹飪環節,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出來。這個復原問題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依靠各家廚師自己把握。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未來的機會在哪里?

    說了那么多,我其實并不是唱衰預制菜。

     

    相反我覺得,在某些領域,預制菜還是有機會的,前期爆火的小龍蝦、酸菜魚、小酥肉等產品已經證明,在某些品類上,預制菜可以大有所為。

     

    那到底在哪些領域呢?

     

    首先,要明白一點,餐廳為什么要用預制菜?大部分是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上新。這個單品沒有廚師會做,用預制菜可以替代自己的研發,這也是很多預制菜企業頻繁推出新品的原因;二是降成本,這個產品標準化程度很高,消費者對是否現場制作并不在意,比如說梅菜扣肉,餐廳現場制作的成本高于預制菜,所以用預制菜是最劃算的。所以未來預制菜努力方向,一定是解決這兩個行業痛點。

     

    其次,品類上,我更看好以肉為主的預制菜,不看好蔬菜類預制菜。工廠處理蔬菜是個“吃力不討好”的過程,而且蔬菜在二次加工后,口感損耗比較大。預制菜要保證口感不走樣,就盡量減少在餐廳的加工程序,主要程序在工廠完成,餐廳只需要簡單加熱或者復炸,向小酥肉、酸菜魚就符合這些特質。肉類加工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比如說梅菜扣肉、豬肘、火腿、牛排、牛肉粒等產品。

     

    第三,我最看好的品類是燉品,比如說各類燉雞湯、排骨湯、佛跳墻等,我覺得工廠做這種燉品非常適合,能夠提升品質,產品在門店簡單復熱,不加現場烹飪過程,而且附加值高,中間工廠和餐廳都有利潤,也有動力研發和使用。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如果您對餐飲供應鏈感興趣
    可加老徐微信交流
    18501113785(微信號)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掃描二維碼,添加關注

    72餐客服電話:

    18510934672(同微信)

    18510934667(同微信)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統籌|臧政齊      輪值主編 |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參會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預制菜:風口還是噱頭?
    商務合作: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40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31日 17:20
    下一篇 2021年3月31日 17: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