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餓了么深擁屈臣氏 商品1小時內送達
10月22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近日,餓了么與屈臣氏正式宣布達成跨平臺深度合作關系。
據悉,屈臣氏挑選近1700種商品在餓了么上線銷售,涵蓋個護美妝、日常應急、洗護用品等。目前,屈臣氏已有近1600家門店在餓了么平臺上線,覆蓋全國230個城市,預計年底前將完成線下2500家門店的上線。
餓了么方面表示,與屈臣氏聯網式的門店資源融合,正是基于對消費者更多場景化、個性化的即時需求的滿足。(來源:億邦動力網)
2
便利蜂試水自營外賣
本土連鎖便利品牌便利蜂在其部分門店試水外賣業務。10月24日,新京報記者通過多方渠道了解到,目前便利蜂在北京的外送業務仍處于測試階段,尚未完全鋪開,上海、南京的測試將于下周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與7-11、全時等便利店通過外賣平臺入局線上市場不同,便利蜂的外賣服務僅限于其自有APP和微信小程序,貨品和配送服務也主要由公司另外設置的配送站點提供。(來源:新京報)
3
海底撈在京開出首家智慧餐廳
海底撈正在嘗試用科技手段為自己加分。
10月23日,海底撈宣布第一家智慧餐廳將于10月28日在北京北京中駿世界城開業。這家從策劃到籌備耗時3年的高科技餐廳,對顧客點餐后的配菜、出菜、上菜環節都進行了人工智能化改造。
消費者下單后,與前臺點餐系統連接的自動出菜機就通過機械臂從菜品倉庫中開始配菜,并通過傳送帶把菜品送至傳菜口,再由傳菜機器人將菜品送至相應的餐桌。據海底撈方面介紹,理想狀態下,整個過程僅2分鐘就可完成。
為研發智能餐廳,海底撈與松下、用友、科大訊飛和阿里云達成了合作。現在,支撐這家智慧餐廳自動化用作的,是海底撈自主研發的IKMS系統(Intelligent Kitchen Management System),它像廚房的智能大腦,實時監控廚房整體的運行狀態、生產狀況、庫存狀況、保質期狀況等。而后廚的自動出菜機,由海底撈與松下的合資公司瀛海智能自動化自主研發制造,它不但實現了上菜流程效率的提升,也將菜品鎖定在控溫控鮮的密閉空間中,隔離異物,定時進行臭氧殺菌,被海底撈視為后廚自動化和食品安全升級方面的重要突破。(來源:界面)
4
麥當勞中國宣布Scale for Good可持續發展計劃
10月25日,第三屆麥麥全席在北京達美藝術中心開幕。同時,麥當勞中國宣布Scale for Good“我們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并承諾,從2018年年到2022年開始,麥當勞中國將會開設超過1800家,符合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頒發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LEED)的室內設計與施工(ID+C)認證標準的綠色餐廳,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此外,麥當勞中國承諾不斷推進綠色包裝:在2020年前,紙制食品包裝將100%使用國際森林認證原紙,同時積極減少包裝材料。從2018年11月起,北京部分麥當勞餐廳將試點推行減少吸管的方案。(來源:億歐)
—— END ——
編輯 | 阿珊 內容 | 外賣頭條
圖片|網絡
來稿 | 微信:15617579106
—— 相關閱讀推薦 ——
七年醞釀,以二十噸面粉做代價,只為那一碗好面!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