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嶺南美食百年傳承,19年傾心澆灌1碗粉,擁有21家超級門店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關注餐創學堂

    01



    我叫羅虹,出生于廣東,自幼因家境貧寒,在好心人的資助下勉強在1982年讀完了高中。


    我用省吃儉用的錢,還有和親戚們挨家挨戶借來的錢,在家中長輩的幫助下,在離家不遠的公路旁開起了一家小吃店。

    從挑水到采購,再到做菜全都是我親力親為。從與到店里的客人閑聊中感到,還是上班好,不用起早貪黑那么辛苦。

    隨后,我就在朋友的引薦下進了一家工廠打工,這一干就是8年。

    02



    安穩的日子待久了總會讓人想再換種活法。其實,我內心里是非常喜歡烹飪美食的,因為家境原因,從小確實沒少了虧嘴。

    工廠下班之后,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我照著小時候媽媽在食堂做美食的樣子,自己開始折騰,特別對媽媽擅長做的點心和粉記憶猶新。

    那時候,只要一放學,我就會想著法兒的跑去食堂給媽媽幫工,依稀還記得,每位吃客拿到媽媽親手做好的美食嘴角那滿足的微笑。

    沒過多久,我便辭去了當初擠破頭都想去的工廠工作,用這幾年攢下的微薄積蓄,找了一家只有10平方米的鐵皮屋,開起了小店,做起了甜品、涼茶、龜苓膏等美食。

    隨著小店的效益越來越好,客戶絡繹不絕,特別是在工作日的飯點兒和節假日,這個10平米的小小鐵皮屋根本承載不了那么多客戶前來購買,即便是有秩序地排隊也照顧不過來。

    索性,我一咬牙一跺腳跑到碼頭,做起了大排檔生意。

    了解廣東的朋友都知道,大排檔在廣東非常火,生意好到我一天很難能睡上5個小時覺。

    當然,那段時間自己也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比如治安混亂,像偷盜問題啊,吃完不付錢之類的都是常有的事。

    不過,好景不長,之后一次罕見的大洪災來襲,一起打拼的伙伴們居住的員工宿舍全被淹沒在洪水里。

    不少員工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被洪水沖走的物資,當時我感動到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流淚。我真的很感恩,感謝他們的付出。

    當時,我就一個信念,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否則我怎么對得起他們。

    之后,我帶著他們十幾個人,擠到我當時臨時的家中。就這樣,我們這一擠就是半個月的光景。

    半個月后,洪水終于完全褪去,我們又回到當時的攤位,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把地方清掃干凈,繼續做大排檔。

    待到大家對洪水的畏懼心理日漸消退,我們的大排檔生意又恢復如初。

    03



    我心里清楚,如果想以后安安穩穩做生意,避免之前經歷的那些不順,做大排檔只是權宜之計,要長遠考慮,還得是做正規的餐廳。

    后來經多方打聽和周旋,最終拿下一家餐廳,起名“桃源居菜館”,準備做一家以羊肉、牛肉等肉類為主的,品味較高的酒家。

    為了和那些有身份的客戶打好關系,我和員工經常輪番上陣應酬酒菜。剛開始覺得沒什么,都是為了生意,為了能給員工更好的生活保障。

    但時間一長,我頓感苗頭不對,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之后,我帶著員工們重新做回了大排檔,不過地點不在碼頭而是山頂。

    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偏僻,那時一個星期都沒用什么客人光顧,生意一度慘淡,最后已經到了沒錢發給員工工資,更沒用錢進貨的境況。那一欠,就是4個月。

    店里經理建議我裁員解決眼下的困難,那一晚,我整整一夜沒合眼。第二天,我堅定地告訴他,“我不打算 裁掉任何一個員工,他們都是陪我過過苦日子,為我舍過命的人,我不能負他們。”

    當員工們知道我最終的決定后,做了一件讓我至今想起來都會感動到落淚的事,他們私下商量了一下,把各自的積蓄湊了湊放到我面前,他們說,“你不在這個時候放棄我們,我們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放棄你。”這讓我更加堅定了信念,決定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04



    現狀如此,我要怎樣讓這家店起死回生呢?想換個位置不切實際,因為當時手里已經沒再盤一個新店面的余錢了。

    那要怎么辦呢?

    哎,不是有句俗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如果我們能研制出一款遠近聞名,十里八鄉都口碑相傳的真正美食,相信再不好的地理位置也不在話下了。

    第二天,我帶著店里的廚師出差去找新的靈感。很幸運,我們發現了一種一魚多吃的方法,非常適合大排檔。

    學成回來,一下子做成了爆品,生意重新生意重新火了起來。

    我想讓生意更加紅火,想起了媽媽擅長的河粉,畢竟這才是廣東人從早吃到晚的美食,不像一魚多吃那樣,只能在晚上賣。

    之后,我看過幾家供應商供應的粉,感覺品質都不過關。我是一個對美食品質近乎苛刻的人,這一點,員工們都知道。

    我和供應商們多次溝通,看看是否能讓機器在出粉品質上功夫,但事與愿違。

    沒辦法,我只能去找傳統地道的手工藝沙河粉做法。隨后,我丟掉其他其他美食,專注研究手工藝沙河粉做法,之后大獲成功。

    山頂沙河粉



    ▲圖為:健康三拼沙河粉
    (墨魚汁、螺旋藻、靈芝孢子、三種混合)

    從那時起,我便堅定信念要一直將“山頂沙河粉”做下去。

    05



    隨著對“沙河粉”的深入研究,我發現它其實是一款歷史悠久的美食。


    據說它誕生于清朝末廣州白云山下的沙河鎮,蔥郁的白云山下流淌著清澈的山泉水,小鎮上的樊氏夫妻因善良感動了宮中落魄的御廚,得到沙河粉真傳,這也使得沙河粉蒙上了一絲神韻仙風。

    有傳說稱,當時廣州沙河粉以其原始的手工工藝,優質的泉水制作吸引了不少達官貴人的喜愛,特別是那些身嬌玉貴的西關小姐,更是為了一碗沙河粉挪移玉步。

    自此,沙河粉一發不可收拾,很快風靡廣東地區,成為深受當地人歡迎的嶺南小食。

    深入了解了“沙河粉”的歷史,讓我突然感到自己有了一種應該去做這種古老工藝制作出來的美食的傳承者的責任。


    讓清涼石磨打米漿,竹籃篩漿,泉水入食,木柴旺火,蒸出來的沙河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米香濃郁,捧一碗在手,令人心曠神怡。

    06



    2004年,我帶著團隊去學習,打開了“一個爆品也可以做成一個連鎖”的思路,之后便做起了以“沙河粉”為主打的連鎖餐廳,之后又一步一步向市里進軍。

    現在我們的沙河粉開了21家,大店有400平方,年凈營收就有1200萬。小店也有120平方左右,年凈營收也能達到500萬。

    因為第一家店是開在山頂,因此,正式取名為“山頂沙河粉”。


    正是因為羅總對美食的尊重,因此,經營了19年的老字號僅僅開了21家店。

    因為她的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推陳出新,如何能把一碗嶺南美食做到傳承百年。

    姜汁雞蛋炒沙河粉



    榴蓮焗沙河粉



    經典干炒牛河



    老壇酸菜炒沙河粉 



    羅總用她多年的親身體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用現代市場的眼光來對待一碗河粉告訴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熟練度上,要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只有這樣才能將“山頂沙河粉”傳承嶺南美食,弘揚中華美德。

    2019年12月13號,羅總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從廣州飛到北京,參加了餐創學堂的深度學習,收獲頗豐。

    今年,餐創學堂舉辦5.18餐飲創業節,她聞訊后便報名特約講師,希望現身說法,為處在疫情期間迷茫、惶恐、不知所措的餐飲創業伙伴們點亮一盞明燈。


    掃碼進入直播間



    想要私下和羅總交個朋友,到直播間添加老師。



    5月10日
    (20:00-22:00) 
    我們不見不散!


    點擊這里,查看精品課,點亮“在看”

    馬上開啟你的5.18餐飲創業節學習之旅吧!


    原創文章,作者:餐創學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32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0日 18:07
    下一篇 2020年8月30日 18: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