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平米線店月流水高達62萬的創新之道

    文丨職業餐飲網依米

    提起云南米線,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大街小巷掛著“云南過橋米線”招牌的街邊小吃店。兩年前,在深圳市場云南米線同樣也是這樣一副光景,有品類無品牌。

    但是2014年,一直在消費類電子領域深耕的遲煥濤,看到了這一品類潛在的市場機遇,于是他決定跨界做餐飲,創立了一個專門做云南米線的餐飲品牌——云味館。兩年時間里,云味館已經成功開出了50多家門店,成為深圳米線品類的冠軍,市場占有率高達60%~70%。

    近期,職業餐飲網的記者采訪了云味館創始人遲煥濤,這個聽他講一講如何把一個大家都做爛了的品類,做出品牌、做出特色。

    咖啡館里賣米線,第一家店聲名大噪

    傳統的米線店,不是街邊小吃店就是一般的快餐店,談不上什么風格和調性。所以,一開始遲煥濤就找到了一個突破點,做場景感。

    1

    第一代店環境差異化

    云味館第一家店是街邊店,在整體風格的設計上走的是文藝路線,通過書架、綠植等元素的應用,搭建了一個適合都市白領的咖啡館場景,充滿了時尚氣息,文藝范兒十足。

    在咖啡館的環境里賣米線,是一個創新之舉,對顧客來說,這種場景感的營造打破了對米線店的固有認知,很新鮮,很有吸引力,所以云味館在深圳的米線市場一下子就脫穎而出,聲名大噪。

    2

    為避免模仿,推出云南文化的主題店

    云味館打造的咖啡館場景感大獲成功,但是很顯然這種場景感的營造并不難,很快市場上就出現了一批模仿者。

    于是,云味館又推出了第二代店,主打馬幫文化、茶馬古道等云南文化主題的餐廳,將云南特色文化和門店進行了結合。門店里擺放了木馬、馬鞍座椅、黑板上手繪的茶馬古道美食地圖等云南特有的元素,吸引了顧客自發拍照傳播。

    這種主題風格的餐廳的確建立了一定的壁壘,別人模仿起來有難度,但很快遲煥濤就發現,這種形式太費錢而且很容易過時。

    3

    走文創風,拿下了比咖啡館更好的位置

    考慮到主題餐廳的局限性,遲煥濤又動起了新的心思。他想到近幾年無印良品式的文創極簡風非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他又開始琢磨云味館是不是也可以走這種風格。于是,他對品牌做了全面的升級。

    1)重新設計LOGO。

    原來的LOGO是一個女性頭像的形式,透著快餐的氣息。現在是以簡潔的文字加圖形的形式,突出“云”字,更加具有文創調性。

    2)裝修風格更加簡潔。

    以黑、白、黃三色為主色調,明亮、暖色調的燈光,簡潔的字畫裝飾,讓云味館看上去更像一家賣文創產品的店。

    3)加入云南原創音樂。

    以前,云味館店里的音樂是根據店長的喜好來,有放流行音樂的也有放傳統民樂的,很難統一。在新一代店推出之后,管理團隊特地去云南麗江尋找了當地的原創音樂。“以后,這種原創音樂也會成為云味館的超級符號。”遲煥濤說。

    而走了文創風之后的云味館,獲得了實打實的好處。“以前,想要商場里好的位置,人家說這個鋪位要留給咖啡館和簡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云味館能拿到比咖啡館還好的位置。”

    如果說,云味館的第一代店,在咖啡館里賣米線是創新玩法,第二代店,云南文化的主題餐廳是避免模仿的常規玩法,那么,第三代店走這種文創極簡風,可以說已經跳脫了傳統餐飲的思維。

    通過這種店店迭代的形式,在其他連鎖品牌追求標準化的時候,云味館走出了一條連鎖個性化的路子。

    做產品,40%的菜品要差異化

    從產品上來說,米線本身的壁壘并不算高。遲煥濤也很清楚光靠場景感的營造,無法形成核心的競爭優勢,在產品上也要形成一定差異。

    1

    做和別人不一樣的

    傳統的云南米線店產品會比較固定,云味館的SKU一共是28款,不算多,但是會定期推出創新產品,保證40%的菜品是差異化的。“別人賣豬梅肉,我就賣肥牛,一定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遲煥濤說。

    同時,在云味館的產品結構中,云南特有的小菜也是一大特色。水豆豉、韭菜花、板藍根、蘿卜丁這幾樣小菜,都是從云南當地進行采購,然后再空運至深圳門店,而且是免費提供給顧客。

    2

    做別人做不了的

    云味館的聚客邏輯是,打造極致的性價比,所以在客單25元的情況下,產品一定要超出顧客的期望。為此云味館推出了生鮮到店,每日必達的戰略,而這也正是別人做不了的。

    以最新爆款產品——七彩鮮蔬為例,從云南高原農場采收、運送到上桌皆在24小時內完成,一旦當天賣不掉,就要全部扔掉。

    生鮮直送是云味館最新鮮的品質保證,但是,這種做法不僅需要強大的物流配送做支撐,而且前提是體量一定要足夠大,否則損耗會很高。而云味館在深圳的規模足夠大,體量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來的3倍以上。

    店面從200平到58平,坪效翻3倍

    如果說,做場景感和做產品,是云味館能夠在品類里脫穎而出的關鍵,那么,做效率就是保證它能夠盈利的重中之重。

    最初,云味館門店面積在200平米左右,到現在是58平米,坪效翻了3倍,月流水達62萬。這個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云味館做了哪些,來提升整體的效率呢?

    1

    優化空間,同樣的成本能拿到更好的位置

    1)生產區優化。

    原來云味館的生產區面積在75平米左右,現在優化到25平米。主要是優化了幾點:?立體式的空間設計?根據后廚的實際情況,和廠家定制生產設備,并且所有的生產設備都是縮小版。

    2)待客區優化。

    在一些同類型的門店中,一般以四人桌更為常見。但是通過大數據分析,遲煥濤發現,一個人到店的比例占33%,兩個人到店占40%,三個人到店占20%左右,四人到店所占的比例不足10%。所以,在云味館的桌椅設置中多以兩人桌為主,并且,桌椅的大小規格、擺放間隙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把空間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這兩方面一優化,云味館的門店面積就可以不斷縮小,選址上的可選擇性也更高,而且在同樣的成本下,就能夠拿到更好的位置,要知道好位置就是高客流和高翻臺率的基礎。

    2

    優化流程,出品時間縮短一倍

    在整體的效率提升中,出品效率也是關鍵的一環。

    此前,云味館的生產過程,大部分都是在門店后廚完成,產品難以標準化,而且出品時間至少要在十幾分鐘左右。

    后來,云味館推出了“不動刀戰略”,每天由供應商將凈菜配送至門店,完全不需要動刀。云味館在優化了生產流程后,出品時間縮短到5分鐘。

    做區域市場,先滾雪球再摘蘑菇

    餐飲連鎖企業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是先大規模的在全國各地摘蘑菇、占地盤呢,還是集中發力、先擊破區域市場?

    傳統的餐飲連鎖企業的做法大都是摘蘑菇,全國大面積的布點擴張。但是遲煥濤不這么做,他選擇了深圳作為大本營,以平均每個月開兩、三家的速度,在深圳開了三十多家門店,做到品類冠軍,然后才開始滾雪球式地向廣州和廈門擴張。

    因為遲煥濤認為摘蘑菇的擴張方式,存在兩點缺陷:

    1、風險大,品控、加盟商管理等都是問題;

    2、品牌區域影響力不足,一旦遇到強勢品牌,很容易會被干掉。

    而滾雪球式的擴張方式則能很好的彌補這兩點缺陷,所以,遲煥濤決定先從區域市場做起,建立區域的品牌勢能。“深圳市場開的50家門店會比全國摘蘑菇式的開200多家門店的含金量更高。”

    ———————————–

    創始人將于周二在線分享,歡迎報名參與

    分享嘉賓:云味館創始人 遲煥濤

    課程主題:2年成為區域品類冠軍的創新之道

    開課時間:2月21日 14:30

    在線平臺:餐飲咖APP

    報名方式:

    1)本次活動專用平臺餐飲咖APP,已下載的用戶請直接登錄,在直播頻道報名;

    2)未下載餐飲咖的用戶,請掃描上面海報上的二維碼,立刻報名。

    3)或者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注冊餐飲咖,查看活動、報名、互動、持續學習,體驗更佳;

    4)如果您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請添加餐咖小秘微信:18519585219。

    5)了解更多,可查看第五條內容。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84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2月19日 22:53
    下一篇 2017年2月20日 00: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