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餐廳”這個時髦的詞匯,成為2015年網絡搜索排名中的新寵。這股搜索熱大概是伴隨著海底撈“智能餐桌”的成功試水掀起的,但面對如此誘人的局面,卻讓很多餐飲管理者們望而卻步,最終不得不變成扼腕嘆息的炮灰。究竟為何?
探其究竟,餐廳追求智能化管理,一是時代大勢所趨。移動互聯思潮來勢洶涌,給每個尋求改變的探索者都裹上了一層“互聯網+”的外衣,可以說,傳統行業互聯化是迎合變化的產物。原因之二,考慮到房租、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餐飲人們要想獲得市場站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是最終的出路。高科技、高智能化設備的引入,餐飲人急需衡量的是,就餐廳綜合實力來看,用人工相比于高智能化設備的成本,到底孰高孰低的問題。只有當后者在成本可控的范圍內,這才是“饑餓”的餐飲人足夠飽腹的“面包”。
而快餐界,正是有這樣一家餐廳既能玩兒轉互聯網,同時恰到好處,實現減本增效的目的。小墨水餃到底使出哪一拳?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好奇。直截了當入主題,就是微信點餐這一拳。
清晰的品牌定位,該出手時才出手
從它的品牌命名來看,主營水餃。當然,為了讓他的成功更有說服力,小編也是搜集了一些資料,用數字說話最靠譜,誰說不是呢?自今年1月中旬系統上線以來,兩個月時間實現會員注冊近千人,其中,微信會員高達98%,會員消費周期保持在兩周之內。再結合他經營面積200㎡,人均消費40余元,有精細化的主流消費群—白領一族。這樣一來,一家典型的定位中端,主營餃子的快餐店的畫像便清晰了。
再也不見長隊如龍,食客都去哪了?
聊了那麼多,終于說到重點了。沒有錯,它的微信點餐!更準確地說,它是微信點餐服務員送餐模式。這里要說的有兩點:1、微信點餐。2、服務員送餐。不難理解,它能實現的是顧客到店后,憑借印有桌位號的桌貼二維碼,掃碼進入點餐界面。或關注【小墨水餃】微信公眾賬號,通過天財商龍會員管理系統注冊會員,選擇菜單欄中的“微信點餐-店內點餐”,便可自助點餐了。需要強調的是,下單成功出餐后由服務員根據桌位號,將餐品送到食客面前,食客便可享受美食了。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掃”一“選”一“支付”三個步驟,足夠讓小墨水餃“跑”起來。你們沒有聽錯,食客注冊成為會員、點餐與結算的環節,都是自己來完成的,無需通過服務員的介入。之后,小墨水餃的門店前再也沒有擠得面紅耳赤點餐長隊,這一點恐怕麥當勞都沒有能做到吧!對于成果,我們還是簡單來算筆賬。假設原本需要前臺進行會員信息錄入的時間為每位3分鐘,每天成功吸粉兒150人,即這位前臺每天要花費8個小時才能完成這項工作。另一個重點,一名前臺收銀的月薪水約2500元,以年為單位,計算一下,便是30000元。如今這種自助模式,讓餐廳成功削減一名收銀員,那么,省下來的正是餐廳的純利。這一點,總算能引起餐飲老板的注意了吧?更不用說用餐高峰,人員不足,服務響應不及時,引起顧客滿意度下降對品牌的傷害了。而小墨水餃微信點餐這一“拳”,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引用失控餐飲俱樂部創始人余奕宏的一句話,“做快餐,如果不能提供外送服務,那么你還是放棄了吧!”小墨水餃也快速地get到了這一點。
重拳過后,小墨水餃還在思考什么?
小墨水餃微信點餐的成功應用,似乎瞄準了快餐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來一段時間,隨著小墨水餃服務體制的逐漸完善,企業品牌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同,連鎖市場的局面逐漸被打通,規模化管理流程更加科學化。逐漸讓食客的就餐體驗完全依靠自身的移動設備或是企業內以技術為支撐的高智能服務設備,盡可能減少人工服務的介入,真正實現“去收銀員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前景尚好,這一拳,讓小墨水餃智慧餐廳的方向更加明朗了,這條迅速擴張的道路看起來并不遙遠。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