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當地流行這樣一句話,東瓜山有三寶:香腸、燒烤、紫蘇桃子姜。 東瓜山是一條以特色夜宵聞名的美食街,大大小小的燒烤店有十多家。一家主打湘西燒烤的小店,不到100平,日營業額最高能做到2萬元,凌晨1點仍排隊,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氣王! 店老板在2015年末創立狀元薈烤,一口氣在半年里開出4家店,而且家家火爆。 沒有炫目的裝修,也沒有如火如荼的營銷,創始人鄧懷東在菜品上狠下功夫,修煉出一身實打實地餐飲內功。
從烤串到小菜,味型都以湖南人最接受的香辣味為主,我們從不在口味上找噱頭,而是在烹飪上用心。
拿一份最為家常的炒飯舉例,我們用的米是泰國茉莉香米,米飯要蒸而不是煮熟,而且要用竹蒸籠,這樣能使水分更好地散發,蒸出的米粒粒剔透,飽滿有光澤,蒸好的米飯要放在電風扇下吹干冷卻,炒出的米飯香味濃郁,口感爽彈而不粘連。
湘西燒烤最大的特色是小串,簽多肉少,論手點單,一手十串,吃起來不膩也不撐肚子,不知不覺就能消滅幾十串。
肉串的售價一手不超過20元,素串只要10元,小菜和主食多在10-20元之間,最貴不超過30元。
商務餐講究的是面子,快餐講究便利和快捷,休閑餐飲對環境要求高,小吃吃得是正宗和懷舊。
而夜宵,要的是氛圍,吃得是熱鬧。我覺得夜宵店可以有逼格,但不能裝逼,就餐環境與產品要搭嘎。
烤串作為大路子貨,骨子里透著“接地氣”,環境首先要讓人覺得輕松自在,不能夠太講究。我們店連設計師都沒請,裝修上怎么好玩怎么來,墻上的壁畫也是涂鴉,為的就是跟年輕人簡單極酷的生活態度對路。
還有一個亮點,顧客一進店,香氣裊裊、鋪面而來,眼前就是大廚現場燒烤的火爆場面……
我們店采用全明檔,廚房就設在店門口,四周用玻璃和用餐區隔開,無論店里店外,食客都一目了然。這樣一來,不僅烘托了就餐氣氛,也增加了顧客對食品安全的進一步信任。燒烤師戴著帽子、口罩上崗,就是一幅生動真實的活廣告。
湘西燒烤吃的就是一個鮮。
店里的菜品都是現穿現烤,穿好的小串分類擺在冷柜里,冷柜緊挨著明檔,素串按估算好的數量備好貨,當天用完,肉串放在冷柜儲存不能超過兩天,逾期就全部扔掉。
現穿現烤,除了新鮮好吃,更是讓顧客記住!
烤牛油是湘西燒烤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們店的明星產品。牛油是牛胸尖上的一塊肥肉,一頭牛的出成只有5、6兩,品質上乘的牛油不但口感彈韌,還會從濃郁的油脂中蹦出絲絲奶香,越吃越上癮。
市面上的牛油品質層次不齊,有的不良商家甚至拿豬油濫竽充數。我們店專程去湘西采購,連炒飯里的野蔥酸菜和醬辣椒都是鄉里的,為的就是把控品質、原汁原味。
夜宵解決的就是饞,吃起來不能停筷子,氣氛要越吃越High,所以菜品得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不能撐肚子,二要下酒。
燒烤跟酒是哥倆好,酒不但能助興,還是一塊不少的收入。
我們店挨著一家小超市,賣平價酒水肯定沒啥優勢,客人隨手拎著一瓶酒進店,阻攔的話容易薄了客人的面子,售價高了也會傷客。
除了開店,我還做高端酒水代理,能用較低的價格拿貨,于是我借助這個優勢,在店里賣起高端酒,售價只比拿貨價高一點。比如一瓶人頭馬,在酒吧動輒就要上千元,我們店只賣428多元,這么做主要是為了吸引眼球,有些不想擼串的,為了喝酒也會選擇我們。
不同于正餐,夜宵客群的忠誠度較高,饞癮要是上來了,可不是吃啥都能對付的,老饕一旦認定一家店,就會特別執著,跋山涉水也得去,基本能實現目的地消費,靠著酒水的讓利,我們成功籠絡了一票回頭客。
成本是餐飲經營的痛點,房租成本首當其沖。
選鋪子不一定要“掐尖”,因為房租、轉讓費可能高得嚇人,忙活半天都是給房東打工。
我們店所處的東瓜山,附近原來是一片棚戶區,最初因為一個炸香腸的路邊攤聞名,后來逐漸發展成一條美食街,人氣也跟著旺了起來。當初選這兒,我主要是看重它接地氣,接地氣就不會少人氣。關于夜宵店選址,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1.成熟商圈:通常是經營了8-10年的老街
優勢:人流量大且穩定,城市名片效應。
劣勢:競爭大;泊車困難;地利依賴強。
應對:大品牌做勢能,小品牌做特色;與停車場合作,務必解決好食客停車問題。
■2.非成熟商圈:夜宵店密集區,新品牌小店扎堆開
優勢:競爭相對小,增量空間大。
劣勢:單人消費頻次低,較難形成重復消費;消費人群趨于年輕,消費能力不高。
應對:線上、線下雙管營銷,利用微博、微信、社群等新媒體形成粉絲社群。
■3.娛樂商圈:KTV、酒吧、夜總會等娛樂場所附近
優勢:人氣旺、目標人群消費能力高。
劣勢:消費人群忠誠度低。
應對:會員制鎖定客戶,提高消費頻次。
我們店從燒烤師傅到服務員,清一色的湘西人,都是我從一個鎮子里招過來。農村人容易知足,做事任勞任怨,而且對菜品的理解能力強,培訓起來非常容易,許多內容對他們來說都是耳濡目染的常識。
店里的阿姨會跟食客講解牛油是牛的什么部位,烤百葉豆腐的口感為什么會特別軟嫩,烤牛黃喉和烤豬黃喉有哪些區別,甚至連湘西燒烤使用的食材特性、操作方法都講得頭頭是道,比起許多店里一問三不知的服務員,我們阿姨算得上美食專家了。
給顧客說菜也是一種經營策略,不但能促進銷售,還能提高用戶體驗,因而店里的回頭客特別多,回頭頻率也很高。
長沙與湘西相距400公里,雖然共飲湘江水,吃燒烤的口味卻截然不同。
為了學做正宗的湘西小串,我去當地有名的燒烤店挨家試吃,直至吃到第六家,我發現這家的生意特別火,口味也地道。店老板是湘西人,已經開了5家分店,一聽我想跟他合伙到長沙開店,脫口就拒絕了。
我是那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人,于是沒事就跑去跟老板“軟磨硬泡”,后來慢慢處成了朋友,他的態度也漸漸緩和,給了我這樣一個合作方案:我交5萬元拜師費,他派一個燒烤師傅跟我到長沙,然后按營業額提點,我每月給師傅發工資。表面上看是大功告成,但細思極恐,萬一哪天生了變數,燒烤師傅撂挑子走人,我可不就傻眼了,畢竟秘方握在他一個人手里。于是我繼續攀關系,還煞費心思地載著他游長沙,一番交道打下來,他終于松了口,答應跟我搭伙干。
我之所以這么執著,主要是因為認準了這個人。在我看來,選好合伙人比其它一切都重要,許多店就是死在內訌上。彼此間的脾氣、秉性、分工和價值觀只有達成一致,才能其利斷金,如果心懷芥蒂或是把對方當備胎,肯定干不成事。
《餐飲時報》結語:
問:什么樣的餐飲在資本眼里有價值?——
兩個條件:能賺錢、能大規模復制。而這,正是互聯網餐飲所奉行的圭臬。
無可置疑的是,“餐飲+互聯網”的新模式,改變了餐飲業的管理方式,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率。
但這依然無法撼動傳統餐飲所踐行的王道:產品為王。
口味,是任何餐飲都躲不過的一招鎖喉功。
守正方能出奇,本本分分做產品的傳統餐飲人,用口碑這招真功夫,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讓那些熟悉的味道在這片故土生生不息。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尊重原創,任何平臺、網站轉載務必請帶以下圖文及微信號。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夜宵市場遭遇滑鐵盧,夜宵利潤同比下降30%
2.把慢餐變快餐,邊走邊吃——牛排杯
3.路邊烤串店的新生存法則:進駐購物中心
4.掀起“水貨”旋風的57度湘,又出新品牌:吃飯皇帝大
5.什么神器讓餐廳一個月回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