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13年特色店桂小廚,盡管是傳統餐飲,但線上線下活動推廣和微信推送很值得借鑒。今年1月,它在深圳剛開的店面,試業期間就已經天天客滿了。 《餐飲時報》總結了桂小廚成功的三大秘籍—— 1.在網絡上“販賣”故鄉文化、情懷,引發顧客共鳴。 2.“收買”當地網絡大號們做前期推廣,正式營業后,收集現場火爆照片在微信平臺進行推送,二次營銷。 3.微信推送的內容,不要赤裸裸地營銷,po各種菜品圖太常規,不要做。要講述美食背后的故事。
雖然現在已經有不少餐飲商家會運用網上的資源來推廣,但很多還停留在推送美食信息的層面,這些信息雖然看起來很誘人,但看多了不過就是多流點口水而已。特別是當類似的信息越來越多,再好看的美食圖片就也難勾住手機屏幕前那個人的胃了。 于是,桂小廚嘗試留住大家的心。該店營銷部經理歐莉說道:“其實對美食的定義因人而異,但是大家對文化和感情的認知卻是一致的。”據她介紹,桂小廚在推送微信的時候,不但會介紹菜品,還將文化融入其中,他們公共賬號里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想家了就回桂小廚”。 今年4月17日,桂小廚就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了《三月三,回桂小廚過節》。在廣西,三月三是個很重要的節日,它在當地的重要性可以跟春節相媲美。桂小廚微信號上介紹道:“三月三歌圩,獨唱的,對歌的,看熱鬧的,采風的,談對象相親的,都會來。方圓幾十里的人聚在一起,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是朋友,熟人陌生人都是自家人。對熱情淳樸的廣西人來說,這個集音樂節,美食節,情人節于一身的三月三,是真正的狂歡。” 這次推送的內容,還配上了過節當天熱鬧的現場活動圖片,面對這些東西,相信只要是廣西人,一眼就能懂。而就算不是廣西本地人,也會萌生去了解他們文化的想法,這也正是桂小廚的目的所在。 今年1月12日,在開業的第五天,桂小廚就發出了《多謝了,深圳的朋友》的推送,介紹開業五天來店面的客流情況,并配上現場排隊的照片,文中提到“為了領取晚餐等位號,大家下午三點半開始等待,辛苦了”。歐莉在介紹這次推送的時候說道:“這是我們對顧客們的回饋,深圳的朋友確實很熱情。” 這是回饋,也是二次營銷,先找深圳大號們推送介紹,把顧客吸引來了,用現場的火熱場面作為噱頭再推一次,實現良性循環的宣傳效果。 “因為我們店里面有漓江邊的感覺,顧客到了都會發朋友圈分享,這也是一部分宣傳力的來源。”歐莉說道。 很多商家推送信息的時候會把內容局限在新菜品和特色菜品上,然而,就算是選美冠軍,看久了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大家更喜歡看的是背后的故事。 桂小廚的微信推送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打開公共賬號,它并沒有推送特色菜的介紹,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了解廣西味道、好食材或是好手藝。 在食材的介紹上,以東蘭三烏雞的介紹為例:“這雞不好養,長得慢,喝泉水,吃板栗樹下的青菜和小蟲,山上放養,每三個月就得換一個山頭,養足八個月,個頭才夠大……” 再美味的菜品圖片在東蘭三烏雞閃閃發光的目光下,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它讓大家知道吃進肚子里的東西是怎么來的。 廣西人在介紹家鄉的原始做飯手藝時相當自豪。其中,桂小廚有一段介紹螺螄粉制作過程:“柳江邊的石頭上,采集新鮮石螺,配以豬骨慢火熬足六個小時,配上傳統腌制的鮮嫩酸筍,微辣開胃……”這樣的介紹總能讓人想起老家,想起媽媽的味道,自然而然的在顧客的心中引起了共鳴,想家了或者嘴饞了就會走進桂小廚,這正是它的精明之處。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0829” | 原創漫畫代替衛生合格證:邊吃飯邊看漫畫,顧客很有安全感! | |||
回復“0828” | “雞蛋仔+冰淇淋”這道甜點已經火遍美國西海岸了! | |||
回復“0827” | 屢試不爽的餐廳互動好招數,這四個方法你都可用! | |||
回復“0826” | 做餐飲,不能脫離本質。開餐廳跳鋼管舞,還讓人好好賣菜嗎? | |||
回復“0825” | 流行新風向——極食餐廳:“即摘即食”是賣點~ |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