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列 晚上10:30,兩位客人來到飯店餐廳吃宵夜,客人翻著菜譜,挑選菜肴,他們互相商量著,一位說:“來一道白灼蝦怎么樣?” “好的,我最愛吃蝦了。”另一位回答道。 他們一共點了四道菜,便吩咐服務員上菜。 10:40,四道菜已整整齊齊地擺在客人的餐桌上,客人一邊品嘗菜肴,一邊閑聊著,似乎興致很好。 “這兒上菜速度真夠快的,只要10分鐘的功夫,四道菜都上齊了。” “來來來,先嘗嘗這道白灼蝦,如何?” 客人笑嘻嘻地吃蝦。忽然,客人臉上笑嘻嘻的表情不見了,他們再仔細看看餐桌上的蝦,顯出很氣憤的樣子,責問在旁的服務員: “小姐,這蝦一點都不熱,是不是早就燒好,等我們來吃啊?” 另一位也不示弱:“是啊,你看這蝦色澤深淺不勻,光澤偏暗,要么是剩蝦活蝦混在一起,要么是剩菜重烹,這樣的蝦我們不能接受。” 服務員心平氣和地說:“先生,我們飯店絕對不會賣死蝦的,廚房出來也總是根據菜單配制烹調的,不可能有剩菜,請先生放心。” 客人就是不相信,固執地說:“我們點四道菜,前后上齊只用了10分鐘,這里肯定有問題,這樣的蝦你怎么解釋?” 服務員耐心地勸說,客人仍然固執已見。這里,值班經理小顧聞訊走了過來,先安慰客人:“先生,請息怒,能告訴我是怎么回事嗎?我會盡快替你們解決的。”
在傾聽客人投訴的同時,小顧一面叫服務員為客人換上熱手巾,斟上熱茶,以緩和緊張氣氛,一面觀察席上的那盤蝦。很快,小顧就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是客人對活蝦烹制后的特征并不了解,要消除顧客的疑問,僅僅靠口頭解釋難以使客人信服,于是,小顧對客人說: “先生,這盤蝦是不是活蝦烹制的,我先不下結論,請你們隨我到餐廳操作臺來看看,如何?”征得客人同意后,小顧帶客人朝操作臺走去,決定以現場操作來解釋。 小顧叫服務員取來卡式爐,將雞湯燒開,然后讓廚師拿來一只活蝦,在客人面前進行現場烹制,再將此蝦與桌面的蝦比較,結果,各方面都基本相似。見狀,客人的面色開始緩和,已經相信所食的蝦并非死蝦,但仍有疑惑。善于察顏觀色的小顧又熱情地對客人說道:“觀蝦秘決在于頸尾,活蝦色澤深淺不勻,原因在于生蝦本身紋理之粗細。”一番內行話說得客人直點頭:“原來如此。”小顧接著又說:“我們工作中也有疏忽,蝦體微溫不夠熱,多謝你們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改正……” 聽到小顧誠懇的話語,客人也謙恭地說:“我們態度也不夠好,你們的現場操作讓我們開了眼界。”雙方之間一片融合的氣氛。
反思: 值班經理用現場操作的方法解釋客人的疑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個案例的成功之處在于: 1、值班經理能夠迅速找出客人投訴的焦點:是不是活蝦?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遇到不內行又固執的客人,運用“眼見為實”的現場操作方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舉措。
編輯:紅餐網_方莉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mengbei129738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