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也一樣為餐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有喜有憂,黑科技加成的背后又給餐飲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什么呢?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胡茵煐(微信號:yuelaoban)授權發布;
在餐飲市場日益龐大的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技術新設備陸續應用到餐飲中。
機器人餐廳、無人餐廳等早已不新鮮,餐飲中對科技的引入越來越普遍。
但是,并不是每一項科技的出現都能對餐飲大環境產生影響。餐廳需要的不僅是科技感,實用性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01
餐飲十大黑科技
?1、沉浸式互動餐廳——菜肴變得極有靈性
實用指數:★★★☆
日本有家限量供應的餐廳,每天僅接待八位顧客,場景設置類似于上海的UV,但卻大有不同。
環境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花鳥等日本自然美景為元素,呈現四季的景色。
并且這些元素都能與顧客產生互動,有了這樣的餐桌,菜肴變得格外有靈性,能隨桌面的變化及客人的舉動而變化。
簡評:吃飯成了一件夢幻的事。
?2、3D Café——打印你的專屬奶泡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現代、夢幻、科技感”,正是這家3D黑科技咖啡館帶給消費者的感覺。
通過人臉掃描可以實時生成自己的專屬表情包分享朋友圈、3D 食品打印機打印出來的餅干真的可以吃、定制自己的專屬3D奶泡咖啡。
還有2分鐘就可以把自己立體雕刻到水晶里的3D 水晶內雕機、3D手機殼打印機、3D畫餅機、VR游戲等等。各種依托于3D技術制作而成的食物,無一不給人夢幻感。
簡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3D做不出來的。
?3、餐鏈智能電子秤——采購環節智能化
科技指數:四星★★★★
實用指數:五星★★★★★
哈佛商業評論、環球財經、互聯網周刊、硅谷動力、股市資訊等新聞媒體聯合報告了一款餐鏈智能電子秤。
這款餐鏈智能電子秤裝載了一個高級攝像頭和一塊平板電腦。廚師在手機上隨時隨地下單、供應商一鍵接單配送、智能電子秤自動識別、拍照食材上傳至數據庫。
誰收的貨、幾點到貨、到貨多少、貨品質量如何,全程化作數據記錄。
餐廳采購一直是老板們頭疼的問題。
這個餐鏈智能電子秤能夠大大幫助餐飲老板降低采購收貨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采購、配貨、驗貨、收貨、領貨全部透明有數據記錄,整個過程,老板在手機上看得清清楚楚。
簡評:從此餐飲老板可以在家躺著看采購收貨了!
?4、人臉識別點餐——點餐環節智能化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肯德基推出了“Original+”概念店,其核心賣點在于人臉識別點餐和AR表情互動裝置,借助百度的人臉識別技術和強大的數據庫支撐。
對顧客面部進行分析來自動判斷年齡、性別以及心情,針對性的向顧客推薦套餐,并能記錄數據以備顧客下次光顧。
簡評:顏值無高低,一視同仁。
?5、口碑未來智能餐廳——全自動化用餐體驗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一張大尺寸的觸屏餐桌,能實現自助點餐、個性化推薦、餐前游戲等多種功能同時在內,這是馬云打造的未來智能餐廳。
顧客落座后,系統將自動識別其身份;輕觸桌面,即可打開智能點餐界面進行點餐,上菜時還可以看到AR互動效果;用餐結束后可直接離店,系統運用支付寶賬戶即會自動完成扣款。
簡評:餐桌已不是當年的餐桌了。
?6、AR+餐飲——智能化展現食材來源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麥當勞推出了一款農場游戲,該游戲的特別之處在于借助了AR技術。AR在餐飲業中的應用還不多見,讓顧客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游戲來體驗農場種植的過程。
比如模擬收割土豆,如果走得太快了,土豆就會掉下來,走太慢則會在頂部震動。為了土豆不被破壞,顧客必須保持穩定的狀態。
科技的引入,使得顧客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麥當勞食材的生產過程,使消費者印象更深刻,這對餐飲來講無疑是一項既驚艷又實用的黑科技。
簡評:好吃,更好玩。
?7、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語音助手與餐廳實現完美結合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是基于亞馬遜平臺的點餐服務,簡單的幾個單詞即可完成訂餐。
比如“Alexa,從亞馬遜平臺上的餐廳訂購壽司。”系統就會從指定的餐廳或美食品種中拉出顧客的下單記錄、餐品選項清單供顧客再次下單。
該語音助手已經與達美樂展開合作,為顧客提供披薩訂購。
簡評:美食終于可以“張口即來”。
?8、失重餐廳——用物理屬性縮減人力成本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不需要制動裝置,食物“飛”到食客面前,這樣的場景似乎很難想象。利用重力原理制作而成的螺旋軌道系統,把食物送上鋼管傳送帶,即可迅速飛到你面前。
既酷炫又實用,省去了服務員送餐。這一技術也成為餐廳營銷的噱頭,廣受關注。
簡評:快、狠、準;省時、省力、省人工。
?9、自動排隊椅——解決餐廳排隊亂問題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吃飯排隊早已司空見慣,但你見過自動排隊椅嗎?神奇之處在于配置在各座椅上的攝像頭,可對前方座椅進行識別,檢測并自動跟隨其前面的座椅,使之保持固定距離,并沿設定的路徑移動。
簡評:有望杜絕插隊現象了。
?10、自動炒菜機+送菜機器人——炒菜、送餐更加機械化
科技指數:★★★☆
實用指數:★★★★
選取預設菜式→把材料按順序放入→自動烹調,設定好程序,一道菜三分鐘就能出鍋。不僅能滿足不同的菜式需求,而且一臺機器可同時炒4-8份,這是人力所不能比擬的。
與其他餐飲科技產品相比,送餐機器人出現的相對較早一些。這一科技盡管存在一些雞肋,但也是人們所做的一種嘗試。
簡評:顧客、廚師、服務員共同的噩夢。
02
為什么餐飲人越來越癡迷黑科技?
?1、降低成本
原材料、房租、人工這三座大山是每個餐飲經營者不得不面臨的壓力,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都在想方設法壓縮成本開支。科技的引入,正是餐飲人縮減成本的手段之一。
△成本也是餐廳經營不下去的一大誘因
比如,餐鏈APP+電子秤縮減了采購成本,口碑未來智能餐廳、失重餐廳等縮減了服務成本。
餐飲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節省成本能在經營環節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并能支撐品牌走得更加長遠。
?2、提高效率
餐廳翻臺率的高低不僅看有多少客流量,還要看餐廳的運行效率。
當客流量一定的情況下,誰的效率高,誰就能在相同的時間內服務更多的顧客,隨之而來的是盈收的提高。
△效率=盈利
人臉識別系統、語音助手提高了點餐速度;失重餐廳提高了上菜速度;餐鏈APP+智能秤提高了采購和管理速度;口碑智能餐廳提高了結賬速度;炒菜機提高了出餐速度等等。
每一個環節對時間的壓縮,都是品牌自身經營效率的提高。
?3、增強消費體驗
無論哪一項黑科技的引入,都要以提升消費體驗為原則,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從沉浸式互動餐廳到傳菜機器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用科技的手段打造超強的就餐體驗,更快、更好玩、更舒心、更震撼……
△更強的體驗是消費升級對餐飲的要求
餐飲業的競爭已經變成了體驗的競爭,桂滿隴的意境風、星巴克的烘焙體驗工廠、海底撈的服務等都是體驗升級的體現。
他們都從不同的方面來闡釋體驗,能用體驗拉攏到消費者,就能脫穎而出,而科技正是提升體驗的手段之一。
當看到新的餐飲黑科技出現時,有人喜有人憂。
喜的是看到了餐飲業的蓬勃發展,憂的是自身的競爭壓力更大了。
餐廳在選擇是否引進某項黑科技時,不能僅僅為了一時的噱頭,還要考慮能否成為品牌長遠發展的工具。否則就像機器人送餐的雞肋,只是一時效應罷了。
編輯 | 紅餐網_澤文
餐飲新風向:2018這些單品將成為爆款
2018整一年的餐飲營銷寶典,拿去不謝
餐廳如何與消費者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18萬家燒烤店正面臨洗牌!你該學學居酒屋
酸菜魚現象越演越烈,未來中餐趨勢怎么走
露幾個鏡頭火,《舌尖》真能改寫餐企命運
這些餐廳漲價了,為啥卻讓更多消費者買單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