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成功學字典里,“趨勢”二字始終是首要考量。無論是當初誤打誤撞的團餐還是后來火遍大江南北的新辣道魚火鍋,都離不開一個正確的方向。
當人們在各大演講現場看到他的身影時,他已經開始了第三段餐飲人生的奔波。
01
對于成功的套路,他只認這兩個字
提起李劍,很多人的認知源自新辣道,一個做了將近14年的魚火鍋連鎖品牌,在他的帶領下做到了10個億的營業規模。從2004年創立至今,已成為全國魚火鍋市場中的老大。
而在創建新辣道之前,李劍在北京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同樣是餐飲,從1997年做到2002年,承包了五六十個寫字樓的員工餐廳,做出了兩三個億的流水。
和很多人的碰運氣無關,李劍原本也只是個中文系出身的北漂,一頭闖進餐飲行業的他,成功并非偶然。
△信良記CEO李劍
“我和無數的人聊過為什么成功的總是少數?論勤勞,很多不太成功的人所做的努力不見得會少。但是為什么有些人相對成功起來會容易些,有些人很難?”
這是很多人至今都想不明白的一個問題。
李劍將成功所要遵循的秘訣歸為三點:無論是投資還是打工,第一要務首先是趨勢,在趨勢里面的第二要務是對的企業,第三要務是個人努力。這三個事情決定了成功的必然結果,其順序不能顛倒。
除了斯文帥氣的外表,認識李劍的人都會被他做事過程中的沉穩與自信所折服,在做事前他往往就已經有了篤定的想法。如果任何成功都并非偶然,那李劍的成功就在于對未來趨勢的深度思考與預判。
在李劍看來,如果作為一滴水,存在于有些河流里就會流向大海,有些目的地只能是沙漠,因此看準趨勢很重要。
△新辣道魚火鍋門店
這些年經營新辣道,從歪打誤撞到有規劃,都是在幾個關鍵點上對“趨勢”做了審慎的思考。而面對人生的又一個新的十年,他會把這第三階段投入到什么趨勢中
02
行業變革背后,他想做點什么
面對當下的餐飲業狀況,李劍提出了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老百姓越來越有錢,在家吃飯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為何還是說掙錢難?表面是三高一低導致,深層次的問題是什么?
二、餐飲業會不會滅亡?一個不會滅亡的行業在一個階段出現整體性不盈利意味著什么?
三、從上一段生產關系特點來看,下一段會在哪個點上突破?趨勢在哪里?
首先來看過去二三十年海底撈、西貝、新辣道這些企業是怎么起來的?
兩方面原因:
1.消費力需求旺盛。極大的市場需求,所以餐廳投進去就有顧客來吃飯。即第一個原因來自于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在提高。
2.優秀企業在過去二,三十年都努力將內部管理效率基本做到極致。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過去的餐飲行業風生水起,大多數人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這兩個原因背后,卻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是當顧客工資從一千漲到八千時,企業內部對應員工工資也在上漲。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餐飲行業,顧客的增長率始終覆蓋不了企業內部勞動力成本提高的比例。
二是,原先能干的了餐飲的老板基本都是全才,每一樣都要懂,又會看圖紙,搞裝修,還會搞基建,搞采購,IT系統,管理等等。餐館老板就像過去原始人一樣,早起打漁,下午耕地,晚上織布,一天三個活全干了。餐飲原來完全靠沒有分工,內部組織提高這種模式已經到了一個瓶頸。
回到前面李劍提出的思考問題,不難發現新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正推動著行業的深層次變革。已經不是哪個企業不努力的問題了,當舊生產模式逐漸被替換掉時,產業終究要憋出一個新的突破方向。
而這個新方向在李劍看來,逃離不了這兩個趨勢:
1.去人工化或者提高人效,降低人工成本。
2.從原先只靠內部效率提高的模式,轉向社會化分工。
總結來說,前提是如果想要將品牌做大,用工業化替代人工一定是未來趨勢。
作為一個企業家或一個企業,李劍和他的團隊都在思考:是否能做點什么順應這個趨勢?有沒有機會再往上游深入?
從在新辣道的建設上可以看出,他們早已開始了嘗試和努力。堅持不要過多的人,不提供復雜的服務,走標準化路線。自建養殖基地,自建食品加工廠,并且圍繞酸菜魚等單品不斷的做上下游延伸。
△信良記爆款單品小龍蝦
李劍認知很清晰,“都挖金礦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不挖金礦,提供個鐵鍬,賣個礦泉水?是不是有機會也能掙的很多。照這個思路想的話,餐飲業往這個大方向走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機會給這個B端的餐飲業提供一個符合趨勢的可能性?”
從2014年就開始醞釀的他們,已經開始為這個想法做了若干準備,2017年,專注2B服務的信良記供應鏈平臺終于浮出水面。
對于自己判定的趨勢,李劍從不猶豫,“我就想用信良記再做10年,我想把公司做到100億。今年我42歲,我未來10年的身份就叫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除了已經放心把新辣道餐飲交給團隊繼續做下去,李劍希望可以在這片新的領域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
03
從服務C端到B端,他喜歡接受挑戰
即使有著幾十年的行業從業經驗,先后打響了幾個品牌,李劍卻再一次讓自己重新做回了大銷售,開始專心于信良記的事業。同行的朋友調侃,你這生意可不輕松。
△信良記CEO李劍
的確,從1997年奔波于北京各大寫字樓開始,李劍從未讓自己放松過,他好像更喜歡不斷的挑戰自我,不斷地探索未知領域和模式。
和之前的團餐,甚至新辣道餐飲實體相比,如今信良記要做的事情更具挑戰性,但李劍信心百倍,甚至躍躍欲試,跟對趨勢,順勢發展又再一次燃起了他內心的斗志。
信良記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先去尋找爆品;二是能否運用技術方案做出爆品;三是技術方案能否比隔壁餐廳更掙錢。
解決這三個問題,首先在產品上不敢懈怠。李劍派出了多年前一同打天下的合伙人徐伯春,共同組建了實力強大的產品研發團隊,創立了亞洲美食(聯合)研究中心。里面囊括了國內國家級烹飪美食大師,國際和國內食品科學的研究院士以及20所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其次包含五大食品加工廠,全球領先的秒凍鎖鮮技術,20萬畝漁業,蝦蟹養殖基地,全程冷鏈運輸組成的完整穩定的供應鏈,保證了產品從養殖到餐桌的標準化批量生產。
△信良記城市合伙人研討會
前期搭建起來的平臺,通過直營體系測試得到了消費端不錯的反饋,這也讓李劍倍感欣慰,除了第一批城市合伙人的陸續確認,京東,阿里等渠道體系的打通,很多行業知名連鎖餐企如金百萬,小南國,小豆面館,夾克的蝦,辣莊,武圣羊雜割等等都和信良記展開了合作。
“我看到的是很多企業和信良記合作之后有了變化,一是開始在全國開放加盟,二是至少例如小龍蝦等爆品也可以不用像之前一樣過度依賴廚師了。”
這也是李劍希望看到的方向:對顧客而言,是美食;對工廠而言,是標準;對餐館而言,是簡單。
04
利他心,讓他收獲信任
信良記作為推動行業轉型的排頭兵自然也驚動了資本方,峰瑞資本意識到了餐飲社會化分工的未來趨勢,看重了信良記在供應鏈領域掌握的核心技術能力,同時還有既了解C端顧客需求,同時也能為B端商戶賦能的團隊能力。
5000萬融資的消息一出,歷時打破了資本寒冬的寂靜,也讓李劍和他的團隊有了更堅實的前進動力。
合作之外,其實峰瑞資本創始人李豐和李劍早已是好友,說起兩人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到一段小插曲。
大概2-3年前,有個90后少年在微博上向李劍表達了自己創業的想法,聽了他的故事后,當時李劍恰巧也正在做一些天使投資,看到他獨自去西藏的堅韌精神,也十分欣賞他的創業想法,就決定投資他。
后來不久,因為缺乏一定的創業經驗,90后少年的公司面臨破產,他將自己的創業故事和設備轉讓消息放到了微博和貼吧中。這一次,是李豐無意中看見了他的帖子,也是出于熱心,他留言給90后,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讓少年去找他。
少年當時很緊張,也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投資人,就邀請當初的投資人李劍陪同。也是因為這一次,因為他們共同投資的少年,李劍和李豐相識。
李劍在以前的采訪中曾說過,創業的本質就是一個利他的過程。也正是因為那一次幫助少年的成長投資,讓李劍收獲了和李豐的友誼。
江湖再見時,相識多年的李劍和李豐再次攜手,同樣本著一顆利他心,這一次的投資他們都奉獻在了餐飲行業更大的供應鏈市場中。按李劍的話說,B端市場是個更大的餐飲創業市場,有很多的突破點和機會,他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像當年的新辣道一樣,有機會讓自己的企業實現快速擴張。
△信良記單品巴沙魚
接下來,李劍和他的團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僅對于前期重點推廣的小龍蝦產品而言,5年時間,信良記會在全國小龍蝦重點產出省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建設六個小龍蝦產業園區,在給農民增收十個億的同時,先深度覆蓋爆品小龍蝦上下游。
當然,除了最先推出的小龍蝦,現在已陸續上線的酸菜魚、牛蛙、美味魚頭等特色單品爆款都將打造成標準化食材,通過“秒凍鎖鮮,復合入味”的技術使其無異于鮮活產品。計劃前期推出10款單品爆款,主要專注中餐的爆品轉化解決方案上。
作為專注B端服務的平臺,李劍給信良記提出的發展思路十分明確,一產控制,二產用技術等提高效率,然后最快地鋪到渠道上。
記者 | 紅餐網_依晴
10年自建供應鏈,如何能讓食客和餐企都買賬?
李劍:供應鏈將成未來十年餐飲轉型升級突破口
新辣道怎樣將火鍋“沸騰”到8億元?李劍親述秘訣
李劍:從年流水3億的公司破產,到魚火鍋第一品牌
供應鏈成餐飲業新風口?信良記融資5000萬專注2B服務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