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那些爆品,發現它們都有5個特點

    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48 期

    里斯在《品牌的起源》里說到,“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品類一旦消失,品牌也將消亡”。

    餐飲初創,怎樣選擇一個生存機會更大,更容易出爆品的品類?

    今天內參君分享5個技巧,一一對照,就能發現玄機。

    1

    飽和度

    有品類無品牌就是機會

    自《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后,全國各地一夜之間開起了大大小小的重慶小面館。有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小面在餐飲小本投資加盟行業中占據著25.7%的市場份額。

    但這個品類市場增長的同時,并沒有足夠份量深入人心的品牌出現。于是,才有了遇見小面的借勢起飛。遇見小面創始人宋奇,曾做過廣式粵菜、快餐、東北餃子館,直到借助重慶小面的品類風口,才成功拿到融資。

    黃太吉的煎餅果子、西少爺的陜西肉夾饃、伏牛堂的湖南米粉、甜心搖滾的沙拉、阿拉提的新疆羊肉串,在這些品牌出現之前,這些品類在全國各地有無數的小攤小店。

    在這些品牌出現之前,這些擁有龐大顧客群體的品類都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而品牌的建立就抓住了所在品類的大市場。

    |參見|

    品類選擇,是餐飲創業的第一戰略。未來食創始人余奕宏說,無論是餐飲業還是其他,與其說是在做品牌,不如說我們是在選擇一個品類。市場機會由品類帶來,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養大魚,這就是如今品類選擇的重要性。

    2

    可復制程度

    產品標準化是發展前提

    從日料店廚師到自己創業,N多壽司創始人董玉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生鮮。 一般壽司都會有生鮮、有熟食,但生鮮食品的新鮮程度、安全情況會帶來高成本。N多壽司從路邊攤做起,開店也是小店體量,各方面都滿足不了使用生鮮食材的條件。

    為了保證新鮮和安全,“食材以熟食為主,胡蘿卜條都要求用熟的”。減掉高成本、高風險的因素,才能保證產品的標準化。董玉友說,如今品牌旗下1500多家加盟店,如果產品做不到標準化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發展。

    麥肯炸薯條的油溫用度控制、時間精確到秒;甘其食包子的面皮重量控制到克、直徑精確到厘米。因為他們都深知,哪怕只開一家店,產品質量的不穩定都會影響到運營和發展。

    |參見|

    從單店角度來看,產品不能實現標準化是QSC不合格,影響餐廳的成品控制、正常運營和整體管理。對于餐飲連鎖品牌來說,更是必經之路。

    3

    可擴張范圍

    廣普性更優

    南方火爆的米粉米線品牌,到了東北地區就生意慘淡。華中地區青睞的熱干面,到了華東、華南就被認為“干得難以下咽”。

    自貢好吃客主營川味美蛙,成都重慶20多家店店火爆,到了廣州卻并不被市場接納。自貢好吃客創始人王離軍告訴內參君,他和朋友合作在廣州開的店,顧客接受度很低,最終選擇了關門。

    中餐不像麥肯做全球標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點又要適應顧客口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王離軍說,特別有特色的品類要考慮顧客的接受程度,尤其要考慮餐廳所開區域的地方口味,到了跨區域擴張的階段,這可能是影響發展的關鍵因素。

    |參見|

    一家餐飲上市公司負責人曾說過,他們在選品類時,一定不會選擇特別冷門的品類,開出1000家是選擇一個品類的起步。品類長不大,企業就長不大,選擇大于努力。比如王品做副牌鵝夫人,是考慮到八大菜系以粵菜為首,粵菜口味在全國各地都能被接受;做GUN8辣椒,是考慮到川菜的普遍性和接受度比粵菜更寬更廣。

    4

    認知程度

    是否需要教育市場

    餐飲創業之初,硬貨海鮮炒飯CEO楊成原本想做的是半成品上門服務,發現這個項目的需求和消費頻次較低后決定踏實做好一家餐廳。

    喜歡創新的楊成并沒有完全自創一個新品類,而是選擇了少見而又不會過于新奇的海鮮炒飯,他認為“憑空造的產品需要的教育市場成本太高”。品類選擇上,要市場和消費者都聽過甚至耳熟能詳,但吃過的人并不多或者這個品類的競爭并不激烈。

    水果先生創始人米登燕說,如果選擇做單品類,他考慮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是否需要教育市場。

    |參見|

    很多餐飲創業者認為,做一個全新品類,沒有競爭對手、不必和別人搶地盤。但一個全新的品類既是機會又存在著風險,在一個全新的市場運營,需要對市場和消費者進行教育,這個成本是很大的。

    5

    成本因素

    小而美、低成本是優勢

    不只是餐飲初創,大型餐企也漸漸把目光轉向單品類的小店(相關閱讀:餐飲業突然流行跳蚤鋪:你猜20平能折騰出多少利潤?)。

    彼得家的廚房是斗品膳集團(斗牛士牛排)打造的進口冰鮮牛肉零售品牌,定位“站著吃打包帶走的牛排”,店面只有二三十平方,配置幾乎類似于小攤。

    整個服務流程:挑牛排——稱重、付款——現場煎——切好、打包。就是這樣的小店,平均一個月的營業額100多萬,30平方的K11店月營業額最高達到130萬元。

    |參見|

    目前餐飲業同質化嚴重,競爭也日益加劇,大店越來越難做,虧損、倒閉的品牌大店已是常見。而開單品類小店,成本低、投入小,又迎合市場的趨勢,投資回報周期也會縮短。即使出現問題,也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一起用心!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100親手打磨音頻節目

    參加秦朝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劉曉紅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麥當勞如何賺錢|西貝工作法|low到家的門頭

    餐飲業“第四高”|逆境經營學|產品力修煉

    動線大手術|海底撈用人密碼|餐飲業BAT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28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11日 07:28
    下一篇 2017年4月11日 08: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