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200 期
2月19日,因證照問題停業一年多的“網紅美食”夢花街餛飩在上海重新開業。至此,阿大蔥油餅、夢花街餛飩這兩家命運多舛、也曾被媒體高度關注的上海民間小餐飲,均得以合規“復出”。
為此,《人民日報》專門刊發評論文章,稱這兩家小店集中反映了社會和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督的糾結與思考。
”
事件回顧:
兩家小吃店遭遇關店再復出
▼
在上海,無論是“阿大蔥油餅”還是“夢花街餛飩”,都是擁有廣大吃貨基礎、承載市民回憶的“網紅美味”。
作為街頭小店和草根餐飲的代表,阿大蔥油餅曾因登上英國BBC美食節目而聞名,在2016年9月因為“無法辦理證照”等因素被關停。而“夢花街餛飩”也是一家弄堂小店,同樣因為經營地點為居民房屋無法辦理證照被關停,引發食客和輿論的高度關注。
2016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專門提到了這兩家小食店。“前段時間,有家餛飩鋪和一家蔥油餅店影響很大。”他還指出,雖然兩家小食店可能確實存在證照等問題,但基層政府部門也應該更多從百姓角度考慮,盡量尋求更多人的“共贏”,監管也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帶一點對老百姓的感情。
最終,通過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餓了么網上訂餐平臺等多方促成,阿大蔥油餅從老式居民樓搬出,在上海小吃店林立的永嘉路上重新開張。2017年2月19日,因證照問題停業一年多的“網紅美食”夢花街餛飩,也同樣在上海重新開業。
人民日報發聲:
網紅美食何以安全重出江湖
▲2月20日的《人民日報》05評論版,刊發了標題為《“網紅美食”何以安全重出江湖》的文章。
以下為評論原文(有刪節):
兩家草根餐飲之所以廣受關注,不僅在于它們都是媒體眼中的“網紅美食”,更在于它們集中反映了社會與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的糾結與思考。
一方面,更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已是大勢所趨,因此餐飲合規化的要求在所必然。另一方面,由于準入條件的限制,以及一些大城市越來越高的租金等原因,又使得一些原本頗有口碑的民間傳統美食淪為“非法經營”。難道好的食品安全監管就是把門檻高高筑起、與那種傳統作坊式的美食文化格格不入?
監管不應該成為一場沒有贏家的“貓鼠游戲”。更嚴厲的監管執法與更具活力的市場主體之間怎樣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又如何能夠避免過去執法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弊端,從而尋求社會與監管的“最大公約數”,說到底就是尋找政府職能轉變和釋放發展潛能之間的平衡,因此也成為對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的考量。
據悉,上海兩家草根餐飲之所以能夠重新飄香街頭,是上海黃浦區市場局牽手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共同扶持的結果。這是一次兼顧法與情的監管創新之舉。對明顯存在證照問題的小餐飲予以關停整改,此為法之所在。通過政企聯手予以扶持,使其合規化,更加用心于美食傳承,此為情之所系。
世上事,無非情與法二字。于法無虧,于情有益,監管創新不能突破食品安全的底線,但也應開拓更多的空間。
當然也不能不看到,上海兩家草根餐飲的命運反轉,在某種程度上與它們同屬“網紅美食”不無關系。那么在未被媒體關注到的地方,是不是還存在著更多的阿大蔥油餅或夢花街餛飩?在網上被熱捧的“蒼蠅館子”,是不是都能滿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在傳統的美食文化之外,隨著互聯網+帶動的創新創業熱情高漲,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如何情法兼顧,不傷及“雙創”環境與熱情,也依然考量著政府的治理能力。
以監管創新來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最終有利于保護市場活力,提升監管效力。這也正是中央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所倡導的:針對目前改革中仍存在的不到位、不配套、不銜接等問題,必須進一步轉變理念,持之以恒進行政府自我革命,以壯士斷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
看完這篇評論,你作何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阿部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小白開店攻略|16年餐飲路|利潤去哪兒了 第二家店|超級店長制|必栽的5個坑 高手的5段位|決戰20平|2017生存法則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