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7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說起“麻小”,你能想起多少個品牌?如果是前兩年,可能多數人會想到北京的龍蝦街——簋街,還有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品牌“花家怡園”和“胡大”。 但隨著互聯網沖擊愈演愈烈,各品牌線下的廝殺已蔓延到線上。在這場龍蝦之戰中,你是想純做互聯網還是考慮線下店?老牌傳統餐廳對此又如何見招拆招?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田 發于北京
小龍蝦線上“橫行”,傳統店試水外賣
花家怡園在業內的名氣自不必說,說簋街的新時代是由花家怡園老總花雷創造起來的一點兒都不為過。2002年第一屆的麻辣龍蝦節過后,“麻小”便成了簋街的符號。即便是十年過去,說起“麻小”,依舊首選“簋街”。
小龍蝦的生意因簋街而爆紅,也成了眾多美食創業者的首選品類。于是乎,小龍蝦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朋友圈里、微博中,而簋街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作為傳統餐飲的代表,花家怡園也并非只有干等的份兒。今年10月中旬花家怡園開始低調推出外賣,微店在線下單,其官方微博也在大力宣傳。
這其中還有個有意思的互動:有外賣小龍蝦的品牌留言表示,花家依舊有“實力”。但花家的官微卻謙遜回復說“那是過去,現在都被你們把控了呢”。
可見,即便是底蘊雄厚的花家,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對整個行業的沖擊。
還在依賴平臺?紅利正在遞減!
舌尖上的創業,小龍蝦突然變成了最熱的一環。做餐飲美食創業的新手們也紛紛涌現,盯上了這只能快速帶來收益的“蝦”。
據業內人士表示,北京今年連續出現的外賣小龍蝦門店達600多個,線上也有200多家小龍蝦外賣。這只蝦的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全國餐飲收入27860億元,2015年將邁入3萬億時代。其中麻辣相關產品占到40%,小龍蝦作為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單品類之一,占到這3萬億的4%。
所以未來有很多創業者涌入這一領域是必然現象,但坐擁互聯網抓住平臺就能借風口起飛嗎?
斗夾樓副總經理吳雅鑫主張不可太依賴平臺。他告訴內參君,外賣平臺的存在雖然會一時對售賣量有提升,但平臺燒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商家“負擔”的將會越來越多。比如以往的消費占比是平臺占7成,商家和消費者各掏1成和2成;但平臺一旦成熟,就會減少自己支出的比例,讓商家甚至消費者逐步承擔。
如何應對洗牌?練好特色內功!
傳統餐飲面臨的困難有很多,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員流動性大、成本高是最大的問題。但隨著各種成本越來越高,傳統餐飲并未找到新的增長點,這也成了他們難以破解的痛點。
不過夾克的蝦聯合創始人田宇卻認為,傳統餐飲并沒有互聯網創客的緊迫感。“互聯網+”加速了餐飲行業的改變,比如“夾克的蝦”從線上正式推出到現在7個多月的發展,趕上了某些傳統餐飲品牌十幾年的沉淀。
田宇也認為,除了高速發展,目前也到了線上品牌的“洗牌時間”。只有產品和品牌有自身特點的項目,才有可能在寒冬后成為市場的收割者。
“即便是旺季,內功不行、產品無特色的品牌,給你風口也會摔得很慘。前提是你得是只老虎”,田宇說,線上O2O的痛點在于,在成本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實現“消費升級”、“效能提升”和“快速裂變”。
如何實現快速發展?只有符合基礎商業規則“能掙錢”(本質是只老虎),才可以活下來;有清晰發展規劃,再借助上互聯網的翅膀去放大,才能做成全國性的強品牌(為老虎插上翅膀)。
都說互聯網把傳統行業干死了,但互聯網傳播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那就是錢。吳雅鑫說,通過事件、話題進行營銷的更是如此,但任何手段都是一時的,“發酵期”一過,燒錢還要繼續。
線上還是線下?融合已成趨勢!
其實,麻辣小龍蝦作為改善型消費品,傳統形式和互聯網形式的沖突并沒有太大。畢竟客群還是會有區別。“比如花家和胡大,早已名聲在外,成了旅游餐飲。”田宇說,傳統餐飲的命脈仍是堂食,只需服務好線下這些人就可以。
如果非要說互聯網影響了傳統,那應該是營銷方式的不同。吳雅鑫認為,傳統門店什么人都會進來消費,但互聯網講究精準營銷,所謂“不來店的大數據不來錢”。田宇也認為,類似“夾克的蝦”這樣純O2O項目連續4個月實現凈利潤的項目并不多見。
未來,傳統餐飲線上化、線上餐飲線下化肯定是融合的。線下與線上的引流也是相互的。
這一點,線上線下都有店的斗夾樓領悟更深,“如果專注于做互聯網餐飲,線上肯定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利用平臺、APP、雙微進行的直接營銷,再加上外賣和門店的體驗部分,生態鏈則更為閉合。”吳雅鑫認為,先有市場、口碑后才能談品牌。
田宇也認可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形式,只是夾克廚房不會在場地成本較重的超一線城市采用這個策略,會借助網絡品牌優勢,在二三線城市線下布局。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