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65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頭條
“金角銀邊草肚皮”,這一源于圍棋的術語,在商鋪選址中也常被奉為圭臬。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啟,數據,特別是基于LBS(地理信息位置)的數據信息成為潛移默化影響商鋪選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于餐飲業,在這個傳統與現代觀念激烈碰撞的行業,新老從業者對“數據”和店鋪選址關系的認知體現著較為顯著的差異性。移動互聯時代的餐飲業,對數據的依賴應該把握怎樣的度?商鋪選址有哪些門道和原則?
餐飲老板內參溫馨發于北京
新貴VS老兵,對大數據都有“誤區”
在當下的餐飲業發展中,新舊觀念、新人舊人的理念和氣質沖突的頻度與烈度,前所未有。各種不服和“相輕”在行業競爭中時有表現,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和應用,就體現著這種碰撞。
1)新手,過度迷戀“大數據”概念的那個“范兒”
一些新入行的餐飲人,充滿銳氣、朝氣、不服氣,偶有人認為以自己的高學歷、寬視野、酷技術、新角度不僅能為餐飲業注入強大的新活力,更能讓自己的品牌成為新銳樣版,分分鐘改變行業格局。
跨界而來的新餐飲人,對互聯網、數字化、信息化確實有遠超傳統餐飲從業者的認知和應用能力,在APP開發、三方平臺應用、信息資源整合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但難免有意或者無意忽略“經驗”對于這個傳統色彩依舊較濃的行業的作用。
在有著豐富選址經驗的天下牧場加盟拓展總監趙喆眼中,大數據的作用沒有想象的那么神奇:“選址的時候,大數據可能會告訴我哪條街火不火,但告訴不了我這條街為什么那家店最火,為什么那家店不火,以及哪個店鋪背后有哪些故事,甚至是法律糾紛。”
“對于有些品牌,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其實是‘人’,這個人指的是這家店的‘老板’的喜好。選址的員工可能都會拿一些PPT、數據表給老板匯報,但實際上有時候老板已經對布局考慮了很久,調研已經不是影響最后決定的重要因素。”山姆大叔市場總監李銘認為“一把手”的判斷比數據更能影響選址。
對于習慣拿APP數據排名、三方系統平臺、各種電子化數據指標等做數據分析的年輕人而言,在需要經驗的領域會表現出不適,甚至不會。
選址,不只是看店鋪客流、口碑,通過觀察網絡排名、排隊程度就能做到萬事大吉,建筑、消防、法務等這些行業知識,乃至“風水”,都要多少懂一些,這些不是數據和系統能夠給予的,多數新餐飲人缺乏在傳統餐飲業一線摸爬滾打的經驗積累。
2)老兵,有意忽略“大數據”的“非主流”價值
新手入行,容易盲目輕敵,但老兵們也有自己的弱點,就是過度相信或者依賴于自己的經驗,以致忽視了數據和信息化能為自身發展提供的新機遇、新視野。
舉個例子,大家在搭乘出租車或者私家車時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用手機導航發現前方路段可能有擁堵,提示司機換路避開,但有經驗的司機有時候不認可你的提示和選擇,搞不好雙方最后會發生不愉快。
事實證明,大數據在此類數據信息抓取和判斷上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不能輕易否定,一味強調經驗,也會“失蹄”。
漢堡王北區地產部高級經理李亮在介紹自家品牌選址經驗時透露:“以前選址的時候會去人工數人、數樓,大數據會把商圈客群的年齡層、消費習慣做一個較為系統的統計,這些對客群數據的抓取和分析,能讓選址更有針對性、更直觀、更細化,有時候效率更高。”
數據時代,店鋪選址的基礎性三原則
1)可以不是好位置,但一定要在好商圈
商業地產,特別是商業綜合體的出現,為城市和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基礎。伴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商業地產生態已被改變,餐飲成為各類購物中心的重要支撐業態。
內參君在今年四月份的一篇觀察文章《商業地產見風使舵:百貨走開,快給餐飲讓路!》中總結了一個行業趨勢:餐飲商鋪在購物中心的位置已從原來的“高樓層設置”變為“立體式排布”。
在傳統商業地產運營策略中,為提高“爬樓率”,餐飲多被安置在高樓層,但在現在的商場布局中,從一樓到最高層,顧客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餐飲類型,中餐、西餐、休閑快餐等都會被涵蓋其中。餐飲業和商圈的相互作用已經“互為表里”。
“萬達曾經豪言過,自己開在哪里,哪里就是城市中心。對于一些餐飲品牌,萬達這類公司已經把店開在那里,就不用再做數據分析了,跟著去就對了。在一個位置去選址,這個地點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所在商圈一定是最好的。”李銘認為一些商業地產巨頭的出現正在為餐飲品牌選址提供“捷徑”思路。
2)結合“O2O因子”考慮店鋪規模,成本控制才有戲
O2O模式在餐飲業的廣泛應用成就了不少互聯網餐飲品牌,對傳統餐飲品牌的產能擴容、客戶引流也起到了較強的推進作用。所以,當下的餐飲品牌在選址時,可以通過O2O模式的引入,降低自己在店鋪選址上的資金消耗。
知名互聯網餐飲品牌伏牛堂第一家店的位置可以用“相當偏僻”來形容,但并未影響其后續通過各種互聯網思維運營手段夯實品牌影響力。
創始人張天一認為,如果品牌具備線上線下相互引流的能力,“店鋪選址能更大膽,可以選地段稍差一點的地方,緩解了租金貴的難題。”
李亮表示,“比如我們的標準店面面積是250到300平,但通過一些數據的反饋,顯示這家店外送服務的比例比較高,我們就可以把實體店面的面積相對壓縮,把更多面積用在送餐的配套設施建設上。”
3)考慮錢和地段,但更要考慮位置和品牌氣質的契合度
房租雖然是餐飲經營者最大的痛點,但有時候“錢能解決的事,其實不是事兒”。為店鋪選址,不只看其是否地段黃金,還要看能否契合品牌價值的更大發揮,這往往比“錢”更加重要。
漫咖啡市場拓展部經理白樺在介紹漫咖啡選址理念時稱,漫咖啡在品牌創建初期,更多考慮商圈、客流等因素,市場認可度提升后,更看重店鋪位置是否能滿足店面設計的需求,“比如說外立面是否符合標準?它要能讓漫咖啡體現品牌氣質和特色。”
漢堡王品牌在“位置與氣質”的問題上也遇到過尷尬。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商場曾把漢堡王的鋪面位置安排到超市門口,“超市門口客流量確實大,但那的人流不是漢堡王的目標客群。我們比較理想的位置是星巴克、電影院這類鋪面的旁邊。”李亮對這種遭遇表示很無奈。
對于不同的餐飲品牌而言,無論基于數據還是依托經驗,店鋪選址都要“因材施教”。“每一個店的選址都有獨特的因素,而且選址的需求也會隨著發展階段調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經驗和數據之于商鋪選址,不是排他關系,哪個品牌能拿捏好其中的度,才算是邁穩了競爭的第一步。
(回復關鍵詞“見風使舵”查看內參歷史文章《商業地產見風使舵:百貨走開,快給餐飲讓路!》)
編輯:內參小羊君
張新磊
沈陽梧桐谷創業咖啡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