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常菜館,350個餐位,人均消費四五十元,三個月前還經營不善,鮮有顧客登門,經營思路調整后,三個月,這家快關門的家常菜館,現在成了翻臺旺店。
每天很多餐飲同行朋友都會發信給《餐飲時報》小時問:生意不好怎么辦?生意下降怎么辦?沒人氣怎么辦?
今天,《餐飲時報》記者就前去采訪了這樣一家無論怎么做人氣就是上不來的餐廳,期間的整改思路、經營轉換,都會給同行帶來最實際的借鑒。
——《餐飲時報》原創報道
——《餐飲時報》原創報道
這家店叫太熟悉辣椒炒肉,和很多路邊店一樣,就是一家大眾餐廳。由一家廠房改造而來。
特色菜品很常見:煎包、水餃、辣椒炒肉、烤魚、王小二炒雞……
就在三個月前,這家店因為各方面的問題還存在入不敷出的情況。這時,黃大廚加入,既做總廚、又兼執行總經理,還是股東,著手進行各項改革,生意開始有起色,最終成為“翻臺旺店”。
從即將關門到顧客爆滿,這中間,他做了哪些調整和改革?這是很多正在經受瀕臨虧損煎熬的餐飲同行們最關注的。
《餐飲時報》記者采訪了這家店總經理、股東黃大廚,其改革思路和措施,實用不浮夸、效果明顯接地氣——
花最少的錢,整出最好的氛圍
《餐飲時報》記者走進“太熟悉辣椒炒肉”,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眼花繚亂、很熱鬧,但最重要的是,錢包hold得住,一看就實惠!
黃大廚說:“我接手后,曾猶豫要不要裝修,因為都沒錢了,裝修就得花錢;但是,又考慮到如果什么都不變,顧客很難產生新的興趣、甚至很難產生再來一次的機會。于是,本著花最少錢多辦事的原則,就進行了二次裝修”:
原來的餐桌是燒烤攤上的小方桌,雖然接地氣,但是對經營家常菜的餐廳而言,略顯簡陋,帶給顧客的體驗感也不好。于是先淘汰了所有的桌椅板凳,統一定做了六角桌,木頭凳子。效果可以對比下面兩張圖。
用波浪布條裝修房頂。
原來的房頂是裸露的屋頂,非常簡陋,為了打造出喜慶、熱鬧的用餐氛圍,同時要降低裝修成本,黃大廚選擇了漸變色波浪布條,16元一米,紅綠兩色交相輝印,垂掛著的照明燈籠也別有一番味道。
用各種土方法做應景裝飾。
這些都是花錢少,但能讓顧客耳目一新的裝飾。
小包間的門簾是一塊藍底百花的棉布,十分應景。
包間名稱都與“辣椒”有關。
店內掛飾不是辣椒、玉米就是大蒜。
“太熟悉辣椒炒肉”定位做家常菜,人均消費不過30-50元,本著節省成本的打算,二次裝修全部算下來,總共花了50萬元。
菜品調整:
菜品重新包裝
“接著,我就開始對菜品結構進行大換血——只保留辣椒炒肉一道招牌菜,其余的都砍掉或進行了改造。”
“我召集全體廚房人員重新對每一道菜品進行包裝和升級,比如我們現在非常火賣的‘王小二炒雞’,這道菜是隔壁餐廳的一道旺銷當家菜,他們賣到了七八十塊錢一份。我就想,我們的裝修硬件比不上他們,所以就想著如何讓這道菜更有新意!”
“我想到了這樣賣——做成壓鍋菜,熱氣騰騰端上桌!這道菜定價是56元一鍋,是的,論鍋賣!”
這樣,端上餐桌時是在高壓鍋里,與其他餐廳有很大的差異化。用餐高峰期,六個高壓鍋一起烹制,熱氣騰騰的很是吸引人,制作這道菜的師傅將高壓鍋端上桌,當著顧客的面打開蓋子的瞬間,香味撲鼻,比單純一個盛器端上來,有誘惑力多了!
類似這樣的包裝還有很多,大部分都安排在下一步——明檔經營。大家接著往下看——
售賣形式轉變:
明檔經營,有氛圍
“明檔經營,是一個非常好的經營賣點。這也是我在《餐飲時報》上看到很多文章,深受啟發!明檔經營,可以讓顧客身臨其境,感受到菜品制作的過程,煎炸烹炒、熱氣騰騰,這種氛圍就能夠把顧客帶入一種情景,所以,下一項改革,就是把明檔做出氣氛。”黃大廚說。
特色煎包,現做現賣。
大媽烙煎餅,一人兼顧兩臺煎餅機,一天能烙3大桶面,一桶50斤!
大鍋媽媽菜系列,也是明檔的形式。
炸好的蘿卜丸子,軟炸蝦仁,小黃花魚……琳瑯滿目,滿滿的都是“家”味。
明檔一角,用來陳列原材料——信任營銷絕不能少!
熱菜、涼菜銷售龍虎榜:顧客猶豫不知道點什么菜好,抬頭一看銷量榜,搞定!
“事實證明,這個經營方式真心有用!顧客特別喜歡在明檔前流連忘返,點了這個又想點那個,我們的點菜員拉都拉不走……”。
為周邊公司提供工作餐
午餐生意難做,尤其是工作日的午餐,任何一家餐廳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果單靠晚上一餐生意,即使翻臺,贏利也不樂觀。我就一直在想,如何把午餐生意做起來。考察后,發現我們周圍有不少單位,如果能把在這些單位工作的人引來中午用餐,將大大拉動我們中午的生意。”
于是,我們在產品設計上又進行了優化——
快速。
明檔的特點就是可以把一些菜品先燉、先炸、先煮出來,這樣,中午工作餐要求的“快”就解決了;
味足。
上班族早餐都吃不好,因此中午的顧客幾乎都是餓著肚子來的,所以我們的菜品要“香、味足”,讓他們吃第一口就要感覺“太香了!”
實惠。
中午餐都不想花太多錢,我們整個產品的定價都相對便宜,有的菜甚至比吃快餐還實惠。
黃大廚說,現在中午經常有附近單位上班的幾個女孩子一起來吃飯,花不多的錢,比吃快餐更豐富好吃。
還有,“太熟悉辣椒炒肉”附近有很多寫字樓,周邊的諸如機床二廠、加油站和銀行的工作人員,午餐都會來這里就餐,“便宜、實惠、口味好”是“太熟悉”打開午市市場的秘訣!
記者采訪當天是周一,正好遇上了來餐廳吃午飯的某茶葉公司的二十多個員工,“這個公司在我們這支付了兩萬塊錢,這里都成了他們的員工食堂了。”
人工太貴,盡可能省人!
“太熟悉辣椒炒肉”有一千平米,除了明檔區域、后廚區域之外,顧客就餐區分為大包房(每間可坐20人)、小包間(每間可坐10人)和大廳(每桌可坐6人),如此大面積的就餐區,服務員僅有3人!
后廚人員15人,餐廳全部員工,包括黃大廚本人在內,一共有21人!
“是這樣,因為我們的消費不高,顧客對服務要求也就不高,端茶送水,幾乎全部自助;點菜員也省了,就設1個收銀員;而且我們分工不分家,清掃收臺阿姨、傳菜員也會隨時做服務員的工作。”
點菜全自助:
餐廳的點菜形式采取的是全自助的模式,顧客提著一個小筐子,選取相對應的砝碼,直接去收銀臺買單就座,就可以等著美食上桌啦!
增海鮮,提升營業額
“我們是家常菜館,以前沒有上海鮮之前,不管看著店里多忙,營業額始終上不來,引進了青島的小海鮮之后,上周六的營業額除去招待之后,做到了15300元。看似不高,但以前只有幾千塊錢。”
“這樣的產品結構,讓顧客消費起來有彈性,可高可低,全憑顧客自己的點菜。”
吸引顧客小宴席
家常菜館,尤其是便宜的家常菜館,顧客在宴請時很容易將其忽略,會出現“人流量大,但是掙的都是小錢”的現象,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黃大廚推出了生日宴、過壽宴、滿月宴等;套餐的價格也有高有低:288元、388元、588元……
“推出套餐是有技巧的,就說288元的套餐,說白了這個價位就是一個吸引人的噱頭,很多人會沖著便宜來,但是一旦來了,定下的套餐基本不會有288元的,顧客自己也覺得太便宜。”
賣新鮮:
盆菜天天進貨
韭菜、芹菜、小白菜、油菜……郁郁蔥蔥地盆菜賣的就是個新鮮,凡是點了蔬菜的顧客,餐廳會當著顧客的面將蔬菜從盆中取出。“盆菜我們每天都會進貨,一天20盆左右,賣完就沒有了。”
“就這樣,我們一步步改、一點點往好里做,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動作,也沒花什么廣告費,生意是一點點好起來的。由兩個月前的日營三四千,到現在1萬多,現在每天都在增長,同時我們每天也都還在調整和提高。夏天來了,對我們更是旺季。”黃大廚自信的說。
最后,廚師出身的黃大廚又給《餐飲時報》20多萬全國餐飲行業讀者們奉上了自己的當家菜:
辣椒炒肉
這道菜是名副其實的“桌桌必點”,也是黃大廚接手以來留下的唯一一道招牌菜。別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道辣椒炒肉,制作流程可是相當的嚴苛,光是配菜的蔥段,就要專門一個人負責。
選料特別考究,選用的是標準帶皮豬五花肉,經過特別加工,放入十幾種香料,配以秘制鹵汁,切成約0.5cm的肉片,加入小米辣等配料,來回翻炒,配自制小餅食用。
口味:香,辣。
特點: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特色煎包
一天能賣100份左右的煎包,也是每桌必點,而且,特色煎包還是“打包菜品的大熱門”——有時顧客點一份在餐廳吃,走的時候還會打包一份。
為啥賣的這么火?
它的制勝法寶就是堅持手工切餡,花生油調制,不添加任何香料,原汁原味。
特色煎包出自這位大姐一人之手。
大姐的動作相當熟練,包一個包子用不了1分鐘。
特色煎包售價16元一份,因為是手工包制,手工切餡,所以在吃的時候能吃到大大的肉丁,這無形之中又讓顧客覺得超值了!
泰安老豆腐
店里的豆腐、豆皮,都是從泰安運過來的。
農家樂
玉米、芋頭、山藥、毛豆、花生……點一份,吃好幾種!一餐能賣兩大籠。
最后——
生意不好,怎么辦?
生意下降,怎么辦?
看了黃大廚的改革,
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但是每種措施都把握顧客脈搏、切中經營要害
小時覺得,
沒有不好的市場
只有不夠用心的經營!
——我們是《餐飲時報》,時刻關注餐飲動態,解決餐飲人最實際的需求!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0329 | 市場供大于求,多位餐飲大佬齊喊踩剎車!2016餐飲“兩會”,5位大佬說了些什么? |
0328 | 疑惑!海底撈服務員有權送菜、免單、給顧客送禮,權利這么大,利潤不降反升!海底撈創始人今天來解答! |
0325 | 市場調查:3月,全國餐飲都喊“淡”,有餐企營業額“攔腰斬”!附:淡季營銷五大高招! |
0324 | 你的餐廳沒出名,就差這一步!抄條近路讓餐廳快速成名:在腦門上貼標簽! |
0323 | 餐飲經營中的好點子,拿來就能用!足不出戶,靈感自來! |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