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客——亮化 其實,這是很多餐飲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小餐飲,更容易陷入和隔壁老王的纏斗。 絕大多數的應對策略,就是價格戰,你死我活的那種。 看到隔壁面館推出“進店消費送六瓶啤酒”之后,劉老板馬上聯系啤酒公司,要求進行戰略聯盟。畢竟是10多年稱霸兩條街區的老店,劉老板的面館獲得了啤酒公司“全力配合”。 這是一個常規的策略,用這樣方法,可以拉低對方的優勢。那天,我在現場看到,劉老板面館門頭的電子屏上,滾動著一行字:“進店就送六瓶啤酒”。 不過,這樣的促銷并沒有形成壓倒性的優勢。當有一天,隔壁面館客人都坐了八成了,他這邊還沒有上人。劉老板開始睡不著覺了。 朋友們給出的第一個策略,就是引客——亮化門店,吸引更多消費者。 對比來說,因為隔壁是新店,形象顯得非常光鮮。門頭上,三個大燈,把門口照得亮堂堂的;紅色的塑料羅圈椅,圍著十幾張桌子,整齊又鮮亮。再加上頭頂懸掛的彩燈,煙火氣熱騰騰的。 再來看劉老板的店,守著街角,門口有寬大的外擺空間,還有七八個停車位,并沒有充分利用。他的門店處于放任式發展狀態:門頭上三個大燈,壞了一個也長期不修,只亮了兩個;桌椅都顯得陳舊,顏色不鮮亮,椅子沒有扶手,坐著硬且不舒適;門口也沒有懸掛營造氣氛的彩燈。 因此,第一個策略就是要劉老板“比照著隔壁,把門店搞得亮堂起來,比隔壁還要亮。” 留客——避免流失 第二個策略,是讓進店的客人留下來。 在現場,我們看到,面館的外擺區的服務比較混亂。有些客人來到后,遲遲看不到服務迎接,就轉身離開,去了隔壁。 還有一種情況,是客人坐下之后,遲遲不見服務員。有時客人喊兩下,服務員還抽不出身前來服務。最后,坐下的客人又起身離開了。 這些都是很遺憾的事情,白白地看著客人流失。 因此,我們就給出了留客策略。 首先是做好服務員的合理分配。 比如把外擺分成兩個區,左右兩邊各6張桌子,每邊固定一個服務員。同時,每邊再配一個機動服務員,應對兩邊的。這意味著,高峰期一邊可能有3個服務員。 其次是做好基礎服務。 比如餐具,劉老板是見客人坐下,才上餐具;做的比較好的餐廳是先擺上餐具,客人坐下之后,再把多余的撤掉。 除此之外,有些餐廳在留人,更有手段。 比如有一家主打“現烤”羊排的餐廳,當客人坐下之后,先送上黃瓜、毛豆花生等四個免費小菜,讓客人先吃著。 第三點是熱情攬客。 劉老板的面館坐鎮十字街角,屹立10多年。縱然競爭者眾多,都是劉老板笑到最后。這其中,就是產品過硬。每天平均都能賣出500碗面;賣出300多斤鹵排骨。 現在呢,就需要主動迎客。 昨天,看到一個網紅街邊店,有一個人專門在門店迎客。當有人走過來時,就主動打招呼:遠方的客人,感謝你光臨****(品牌名);當有人徑直從門店走過時,這個專人又會說,“感謝您路過****,期待您下次光臨。” 即便顧客不進店,也能強化品牌印象。 鎖客——提升復購 把客人引進來,把客人留下來之后,更重要的是鎖客。 朋友還給劉老板出了第三個招。就是利用啤酒公司贈送給面館的酒。 夏季是啤酒銷售的旺季,即使沒有劉老板做促銷,啤酒公司本身也要做促銷。而面館是啤酒公司的大客戶,每年都會贈送一批酒。 關鍵,在我們到來之前,劉老板已經跟啤酒公司初步談了“進店送啤酒”的促銷活動,啤酒公司也全力配合。 因此,朋友建議,把這個酒直接回饋給消費者。“除了進店送6瓶啤酒,在結賬時再加大回饋力度。比如,消費滿200元,再送10瓶啤酒。”“但是,啤酒不能帶走。” 從實際效果來說,送10瓶啤酒比送50元代金券更能鎖定消費者。從成本來說,也是餐廳可以承受的。 總結 一個多月過去了,最新的消息是,劉老板的面館人氣越來越旺了。 “我注意到,從我把燈弄亮堂,把彩燈掛出來之后,生意就不一樣了,人氣開始旺起來了。” 劉老板也反思說,對于蒼蠅小館來說,說來說去,還是要一些基本的做法。你把環境改善了,把服務提升了,人氣和業績自然就好了。 盡管這是一個小案例,其實非常實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餐廳在玩社群、玩私域流量,搞各種花樣翻新的促銷。這些操作看似熱鬧,有些卻是本末倒置,忽略根基的。 也就是說,當你的客群基數過小,這些都是沒有太大意思的。而最終,你還是要回到“引客、留客、鎖客”這個原點上。 這個小案例,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餐飲新零售/供應鏈優選
《本錢都快賠沒了!餐飲老炮也被“外賣代運營”割韭菜?》
《消費疲軟、資金鏈斷裂……小店哀鴻遍野,頭部殺入“千店時代”》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