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2 期
關于賬號遷移的說明
親愛的參友們:昨晚你可能收到了一條關于內參賬號遷移的說明推送,然后就遇到老賬號打不開、查看不了歷史消息、或者訂閱欄出現“兩個內參賬號”的情況。請不要驚慌,我們只是做了一次賬號主體變更,一切都沒有變,不會影響您的使用!但根據微信平臺規則,這可能需要1~3天時間,在此期間遇到的狀況,請稍安勿躁,系統會自動處理。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感謝一路相伴!
《餐飲老板內參》
有人說,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派餐飲是“夢想驅動型”,擅長講故事、講情懷。
也有人說,北京是實打實的戰略高地,餐企500強中有164家總部分布在北京,就是證明。
”
◆餐飲老板內參丨李新洲
區位:北京 經營關鍵詞:包容性強,地方美食和傳統小吃各有空間,新老派餐飲人相互交融 代表餐飲品牌:全聚德、東來順、大董、便宜坊、四季民福、局氣、蘆月軒、花家怡園、胡大、伏牛堂 最具包容性的餐飲高地 ▼ 北京餐飲的豐富程度遠超其他城市。 這一點從大眾點評上的北京人氣餐廳TOP30和2017北京必吃榜可見一斑。喜茶、鰻鰻的愛、失重餐廳這一類網紅餐廳排名靠前,人均近900元的日料和人均90元左右的涮羊肉同樣受歡迎,牛排、川菜、粵菜、烤肉、火鍋、北京菜、烤鴨、主題餐廳等也各得其所。 ▲大眾點評網北京人氣餐廳TOP30(截至10月31日)。 《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曾在知乎上這樣總結原因:“如今北京常住人口接近2000萬,其中流動人口超過700萬,即使是在1200多萬戶籍人士中,也有大量外地出生的。他們在口味上有各自的故鄉,而且非常頑固。” 因此,西少爺肉夾饃(陜西)、四有青年米粉面(湖南)、水平有限螺螄粉(廣西)這樣的地方性美食代表,得以在北京大規模連鎖。 如果說跨國連鎖餐飲和港臺餐飲喜歡把總部安置上海,國內頭部餐飲品牌的總部(海底撈、西貝、眉州東坡、呷哺呷哺等)大都落子北京,借著帝都的舞臺,放大品牌勢能和夢想,繼而在全國快速規模化、連鎖化。 很多老字號,全聚德、東來順、便宜坊在這里發展得都不錯。某北京籍業內人士跟內參君交流稱,“老北京都比較傳統,認品牌”。雖然有很多外來美食和品牌,還是喜歡最耐吃的食物和最經典的吃法,比如北京烤鴨、涮羊肉,發展至今,口味一直沒變過。 而各地不同層級駐京辦美食的存在,使得在北京吃到地方菜的地道程度與齊全度也遠超其他城市。京城各大美食公眾號也在孜孜不倦為食客尋找最“地道”的地方美食,滋養著這座城市無數外來人口的“舌尖鄉愁”。 AB面:新派高調講故事&老牌悶聲發大財? ▼ 2012年,移動互聯網顛覆各行各業時,互聯網餐飲的“少壯明星派”也趁勢而起。 黃太吉、雕爺牛腩、伏牛堂一度是中國餐飲人熱衷觀察和學習的對象,“跨界打劫、降維攻擊”也成為行業熱詞。開跑車送外賣和500萬買下食神配方的故事,在資本圈被傳唱,動輒超過10億的估值和A輪B輪融資,讓傳統餐飲人大開眼界。 5年過去了,有些依然活躍于資本圈和餐飲界。西少爺肉夾饃,去年獲得聯想旗下的弘毅資本投資;知情人士透露伏牛堂不久前低調融資發力“霸蠻”系電商;最新獲得融資的,有外賣火鍋和升級驢火品牌。相比于它們的前輩,新一波資本寵兒們明顯更注重產品研發、供應鏈和渠道建設。 有些卻已從巔峰掉落谷底,或者開始向著三四線城市下沉。在一位資深餐飲觀察家看來,他們之所以跌下神壇,并非是不再會講營銷故事,最大的“死穴”要么是產品根基出狀況,要么是品類支撐不了規模化的野心。 另一方面,在北京有多少拿融資愛曝光的跨界餐飲人,就有多少低調開店的傳統餐飲老板。 比如北京人都很喜歡吃的羊蝎子品牌蘆月軒,在北京開了十幾家大店,但創始人非常低調,幾乎與媒體絕緣,只靠著“東西好吃、服務踏實”一家家慢慢擴張。再比如“常營三兄弟”、老北京銅鍋涮肉等,都在悶聲發大財。這一點,倒跟廣州南派餐飲的漁民新村和炳勝的風格很像。 ▲局氣的菜單 北京餐飲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會玩。比如局氣的菜單,把歷史上皇帝選妃的“翻牌子”做成新特色。創始人韓桐的第一家餐廳8號苑校園主題餐廳,則開創了“上課+吃飯”的吃玩模式。此外,韓桐還辦了脫口秀《醉局氣》,講老北京典故。 韓桐對內參君表示:地道的北京餐飲人很開放,也很愛交流學習。比如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發起的“黃協之家”,就聚集了玉林烤鴨、花家怡園、金百萬等品牌創始人,也有來自東北、天津等地主戰場在北京的餐飲人,定期交流學習。 小恒水餃供應鏈副總監邢諾認為,北京人做餐飲出發點很簡單,就是開一家店做喜歡的事兒。很多北京人生于斯長于斯,生活穩定也不需要買房掙大錢,開餐廳可能為的就是一個情懷;但同時,也缺少企業化經營的思維,沒把餐飲當作一個企業、品牌來經營。 未來猜想:特色品牌更容易沖出來? ▼ 很多品牌從廣深滬或二三線城市崛起之后,最終要來北京的主舞臺上完成全國布局。喜茶今年8月進京,三里屯和朝陽大悅城的雙店同開再次刷屏;火鍋黑馬巴奴也確定進京,位于悠唐的首店已豎起圍擋;很多新晉一線品牌,也在醞釀在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的布局。 自媒體“吃喝玩樂在北京”的何旭告訴內參君:南方品牌多,網紅店多,北京餐飲則是百花齊放。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則是百家爭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餐飲品牌不得不在特色打造上下功夫。 以朝陽大悅城為例,今年5月新開辟的主題空間“拾間”,產品組跑遍北京的深巷胡同,甚至多次遠赴上海、日本,深挖適合新中式主題的餐飲品牌,最終入駐了天正河鲀·精品、楊記興?夢回徽州、食之六七?面、局氣?北京時間等10家餐廳,均為大悅城的定制品牌門店。 而早餐、酒吧、燒烤等傳統上少在商場見到的品類,也因特色經營開始在三里屯、大悅城等購物中心嶄露頭角。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薛蟠烤串這樣的品牌,將燒烤這一街邊美食,拔高到正餐、輕奢的水平。 北京作為“品牌戰略高地和勢能放大器”的價值依然無可取代,這里也給那些有想法、有故事的餐飲人提供各種可能。
你所在的品類市場有多大?
多少對手和你在一個賽道?
未來餐飲有哪些機會?
答案都在《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統籌丨張林娟
編輯丨師麗丹 視覺丨尚冉
-合作方式-
內參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