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吐槽?
哎,在這里做不下去了,夸獎的時候沒有我,挨罵的時候就有我。
憑什么他今天能拿到鼓勵卡,而我拿不到?我的表現不比他差呀。
這分工也太不合理了吧,我這么累計件工資還很少。
為什么店里的伙伴工作沒有激情?是我招的人不好嗎?
規則不公平
我這個團隊不行
吐槽多了,就會激起管理組與伙伴之間的矛盾。不僅影響門店運營,還會影響個人的發展(管理組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伙伴頻頻離職)。
那作為門店的管理者,你有沒有思考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以后想成為管理者的伙伴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門店運營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團隊。團隊整不明白,做好顧客體驗、高效運營只能是紙上談兵。
伙伴在門店的一生一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打勝仗,就需要把“兵”帶好。從我們有招人這個想法開始,到人員招聘、日常工作,再到晉升、轉職、離職。你有沒有為伙伴規劃好他在木屋的一生一世?
伙伴在木屋燒烤的一生一世,是所有分工的起點。根據客情、營業額等做好規劃,我們能知道店里需要多少人、什么樣的人才。
當伙伴看到門外的海報選擇進來木屋面試,他就開啟了在木屋的職業生涯。
而且儲干、老兵、普工、兼職還有不同的成長道路,我們必須知道每條成長道路上的關鍵節點。比如說作為一個儲干,你要經歷:
面試→施工→復試→崗前培訓→學習規章制度→入職→宿舍員工餐→排班→考勤→工資→培訓→會議→管理技能認證→薪酬待遇→晉升、調動、離職。
以上環節都是每一個儲干的必經之路,缺一不可。這就是一個儲干在門店中的一生一世。
誰來協助伙伴通關?
伙伴在門店需要闖過一個又一個的“關卡”,那么誰來協助他們打怪升級呢?我們打游戲的時候遇到一個新的關卡時,系統會提醒我們要掌握什么技能才能通關,還有一定的任務角色協助伙伴通關。
比如說我們要對伙伴進行培訓。門店要對他們進行理論、實操考核(傳授通關技能),而訓練部就要給他們發放培訓手冊,人資部要出技能信息方案(協助通關)。
有了伙伴的一生一世流程圖,門店及后勤伙伴需要干什么活,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崗位職責清晰明了
當我們知道要干什么活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分工。
把要干的活分配到每個職位上面,包括門店各職級伙伴及后勤職能部門。在這里大家可以用一種方法:明確協作角色的RACI流程管理方法論。
RACI流程管理方法論:
是一個相對直觀的模型,用以明確組織變革過程中的各個角色及其相關責任。我們知道,變革過程是不可能自發或者自動進行的,必須有人對其進行作用,促使進程發生變化。因而,就很有必要對誰做什么,以及促發什么樣的變革進行定義和描述。
通過梳理,每個崗位在不同環節中的職責就清晰明了了。比如一個新伙伴剛入職,需要住員工宿舍, 該如何安排。根據RACI聯絡圖就知道誰是擔責人,誰是執行人了。
有了明確的分工,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就很清楚了。遇到問題就不會出現“踢皮球”的情況。
分工、分責、分權、分利
通過分工,各個職位要做什么不就一清二楚了嗎?根據工作的頻率及大小分為日、周、月、季、年/次拆解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任務。
工作就可以細分,避免不知工作的頻次而無從下手,甚至南轅北轍。
但我們不僅要分工,我們還要:
分責:對應這個分工我要負起什么樣的責任?
分權:在做這工作時我有什么樣的權利?
分利:做完后,我能有什么獎勵/處罰?
制定評估標準,就可以對門店的各崗位工作進行評估。哪個崗位哪個環節沒有做好,不就一清二楚了嗎?門店管理,就有制度可尋。做得好的給予獎勵,做得不好的給予處罰(我們既要做天使,也要做魔鬼)。
月歷——每天工作一清二楚
有了每個崗位在日、周、月的分工,我們就可以根據目標,制作各個崗位的日歷、月歷,伙伴就能知道在他負責的崗位中要做什么。
那怎么評判你有沒有做好?根據分工評分表一項項打分就可以了。
你是不是一個稱職的伙伴?不能說你天天都很忙碌就很積極。你必須把你負責的崗位工作做好,才能實現工作價值!
伙伴一生一世,他要在店里經歷什么?要清楚;
門店與后勤部門要為伙伴們的一生一世做什么?要分工;
伙伴們的工作、責任、權力與利益到底是什么?要具體,可量化。
你清楚了解伙伴的一生一世,還怕自己的團隊整不好嗎?所以不是你整不好,而是大家沒有思考過背后的關聯。
想要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多吃草。想要伙伴全力付出,就得為他們的發展做好規劃,還可以在每個環節想出感動點(我們不僅要做感動服務,還要感動伙伴)。
當個人發展路線清晰明了,崗位職責分工具體,評估標準公平公正,相信沒有伙伴不想在這團隊中發展。通過伙伴熱情激活團隊活力,通過團隊來實現更大的目標!
打牢基礎可能贏不了當下,但可以贏未來!伙伴是否愿意“一生一世”留在木屋?在于他們是否看得到在木屋燒烤的“一生一世”!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