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店,第一個難題就是項目的選擇。雖然這句話其實不符合正確的創業邏輯,卻符合現實。因為很多人都是想開店從而開始項目的選擇的。我認為的正確開店邏輯應該是:先有一個好的想法,好的產品,好的創意,覺得能賺錢甚至改變世界(哈哈),于是開始創業。
不過,有什么關系呢,存在即合理。今天就說說項目選擇的問題。選項目可以選擇現有的生意,照抄照搬,當然也可以不拘泥于現有的生意類別,弄點小創新。
我不知道我把甜品店開在食堂門口算不算創新,但是把一般做下午和晚上生意的甜品店開在只有中午有人流的食堂門口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勇氣是需要策略支撐的,我當時的策略是:
第一,希望把甜品也變成主食的一種選擇,于是特別開發了代餐甜品,從這幾個月的銷量來看,代餐產品銷量比例很大,說明策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這是一個甜品正餐化的過程。
第二,我也希望把甜品變成主食的一種補充。在定位的選擇上,把宣傳口號“吃完咸的,來點甜的”都放在顯著位置加以引導和宣傳。同時開發了更多的飲品系列,讓大家在吃完咸的,辣的,油膩的東西之后可以喝點解膩的東西。這是正餐甜品化的過程。
這種混搭的策略,模糊了固有的品類邊界,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一部分顧客的需求,這種需求足夠大的時候,就可以做成一門生意了。
在現實中,這種混搭策略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或者產品了
比如:戲劇和真實兩種不同的場景可以是:
戲劇的真實化——大量的真人秀的出現,讓戲劇變得更加像真實生活,類似于《奔跑吧兄弟》,還有魯豫做的新節目《大咖一日行》(就是王健林提出1個億小目標的那個);
真實的戲劇化——大量直播平臺的出現,讓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能夠更加像戲劇,比如你在花椒映客上直播自己的生活給別人看。
還比如游戲和運動兩種不同的形式,可以是:
游戲的運動化——讓本來的游戲能夠真實起到運動效果,例如xbox中的kinect,讓人對著屏幕又跑又跳。
運動的游戲化——讓本來的跑步等運動擁有游戲的樂趣,例如足包APP,讓人通過跑步來“圈地”,并且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圈了多少地,有游戲效果。
現在各種生意的邊界其實越來越模糊了,以往的行業的劃分已經不科學了。開店筆記幾千人老板的社群來自各行各業,有些老板建議我按行業來分群,其實做起來困難重重。先不說按照行業分群的諸多弊端,光是如何按行業分群,行業的標準是什么就是個大難題了,因為現實中很多生意是跨界的,不屬于任何行業,也屬于很多行業。行業是老思維,舊思維,很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維,把自己框死。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