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餐飲洞察(ID:xincanyindc)
好馬配好鞍,好菜配好盤。
好產品更需要合適的餐具裝盤,才會相得益彰。
所以,小新將本期的評測主角鎖定為餐廳使用頻率最高的餐具。
這次,小新和老朋友——資深餐飲供應鏈專家苗臣來到餐廚賣場,選出時下5種主流餐具做測評。
△本文評測餐具來自“豪特廚業”
五大“高手”決戰紫禁之巔,戰況如何?請看下文詳解。
▼
五大高手亮相紫禁之巔
餐具市場種類繁多,不同材質,多種花樣的餐具們會讓人挑花了眼。
小新綜合市場銷量情況,選定五種應用最廣的餐具,分別是密胺、陶制、骨瓷、陶瓷和玻璃。
高手競技,結果如何,且待小新一一道來。
1.“老大哥”陶器自帶古味
陶器和瓷器同屬于陶器,除此之外還有諸如青瓷、冰裂紋器具等。小新這次先重點評測陶器、骨瓷和普通陶瓷。
若按資排列的話,陶器可謂歷史悠久,因此自帶古雅味道。
陶器,用如長石、粘土和石英等天然原料燒結而成。相較于瓷,陶的胎體不夠致密,燒成溫度較低,一般在700℃到1000℃。也因此,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大,硬度也不如瓷。
若敲擊陶器,會有沉悶厚重的聲音,查看斷面就會看到粗糙,不緊密的結構。
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稱為“硬陶”,把施釉的一種稱為“釉陶”。
在這里,小新單獨說下“釉”。釉仿佛陶器的保護衣,能防油水的侵蝕,還能掩住粗糙的胎體,既是保護也是一種裝飾。
鑒于餐飲多油水的特點,釉陶是餐飲中應用較廣的陶器。
2.“百變星君”陶瓷應用廣
陶瓷因為造型百變,可鹽可甜,算是餐飲界應用最廣的餐具了。
小新這里講的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的陶瓷,既有瓷器緊致、細膩的結構,又有陶器相對簡單方便的制作方式和成本。
陶瓷燒制溫度在1000℃到1400℃左右,結構緊密,相較陶器,手感更細膩。出于美觀考慮,陶瓷多有花紋和豐富色彩。從裝飾工藝上來說,主要分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簡單說來,釉上彩是在制品釉面上進行彩飾,畫面都是浮在釉面上的;釉中彩高溫燒制過程中顏料會沉入并熔合在釉中;釉下彩則是先在瓷坯的表面上進行彩飾,再覆蓋一層釉,然后高溫燒制。
因為釉面隔離了食物與色料,所以釉下彩和釉中彩相對來說安全一點。
綜合看來,小新總結出一條選擇鄙視鏈:白瓷/色釉>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區分它們最簡單的辦法是用手摸,因為釉下彩和釉中彩上面有一層玻璃體,所以摸起來很平滑,而釉上彩摸起來有凹凸感。
另外,若餐具需有進微波爐的情況,最好避免有金屬裝飾,如帶有金邊、銀邊或用金花紙、金屬絲、金屬絲鑲嵌等裝飾圖案的產品,以防止重金屬溢出。
3.“白富美”骨瓷最嬌貴
骨瓷也是陶瓷的一種,但因其高貴的氣質,小新還是把它單拎出來講講。
“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說的就是嬌貴的骨瓷,是餐具界的白富美。
不過,骨瓷英文名雖為bone china,但卻是熱愛瓷器的英國人發明的。它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
長期以來,骨瓷都是英國皇家和貴族的專用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認的高檔瓷種,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號稱瓷器之王。
骨瓷中一般會含有30%-45%的骨粉,因此能有更好的透光度,也可以做得更薄。小新當場拿著手電筒實驗,的確是晶瑩剔透,分外精致。
不過,別看骨瓷“外表脆弱”,其實內里堅強。因為內含骨粉及其他成份,其硬度是普通陶瓷的2倍,能夠做到更薄更堅韌耐磨,不易磨損和破裂。
4.“坦克”密胺結實抗造
密胺餐具又稱仿瓷餐具,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壓制成型,有瓷的質感,擁有耐沖擊、耐開裂、耐腐蝕等性能,堪稱餐具界的“坦克”。
因為結實抗造的特性,密胺才得以廣泛應用于高頻翻臺的快餐場景。
不過密胺餐具的耐溫度是110度,而傳統洗碗機的蒸汽溫度是高于110度的。這意味著密胺餐具沒法用于洗碗機,也不能進微波爐等高溫加熱設備里。
另外,密胺餐具用的時間長后,因接觸的油脂過多就會變色,很難清洗掉。這點,老板們也得注意。
5.清新玻璃并不脆弱
玻璃因為晶瑩剔透、干凈的特質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其中可以細分為普通玻璃,鋼化玻璃和高硼硅玻璃。
普通玻璃就是類似于花瓶、魚缸、儲藏瓶等在使用過程中無需加熱的玻璃制品。普通玻璃耐熱性一般,耐溫差不超過70度,簡單說就是不建議加熱或者急速冷卻(熱的時候放進冰箱)。
鋼化玻璃耐溫差達135度,理論上怎么折騰都行。且由于鋼化玻璃的特殊性質,具有比一般玻璃高出2-3倍的物理強度,不容易摔碎,適合小孩和老人使用。缺點就是不能在烤爐和微波爐中使用,溫度突然改變可能會引起爆炸。
而高硼硅玻璃在急冷急熱情況下的承受度更好,熱膨脹系數(因溫度的提高玻璃體膨脹的比率)比較小,即使在溫度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破碎,具有低膨脹、抗熱震、耐高溫、耐腐蝕、強度高等優良性能。
相比其他材質,高硼硅玻璃使用安全系數則更高。用它做成的餐具往往輕便、結實、耐得高溫和驟冷,盛放冷熱飲均安全,適用于烤箱、微波爐、冰箱等,非常實用。
當然,優質性能的背后是價格不便宜。以Simax家的高硼硅玻璃碗來說,一組6件套的玻璃碗就要278元,對于多數餐企來說還是高了。
▼
除了顏值,還要看什么
選餐具,顏值當然是首個要點。五種餐具的外貌特點,小新在前面基本都說了。下面講講對于餐具很重要的兩點,熱導性能和保溫性。前者決定傳菜過程中的體驗,后者決定菜品的呈現狀態。
為了探究它們的性能,小新以80度熱水分別同時倒入五個不同材質碗中,用溫度計分時段探測。
小新選擇了四個時間點,熱水裝入“1分鐘時”通常正是出餐時分,此時的外部溫度是傳菜員接觸餐具時的觸感溫度,直接影響傳菜體驗。
1分鐘時的外表溫度基本跟餐具的厚度成正比,僅2.94mm的骨瓷外部溫度最高,而胎體最厚的陶器傳熱最慢。不過結合餐具的厚度來看,還屬玻璃碗的熱導性最強。
從內部溫度的降幅上看,密胺、陶器和玻璃碗的溫度下降最快。結合厚度來看,骨瓷的保溫性最佳。其中,密胺多用于快餐領域,玻璃一般用于沙拉、涼菜的裝盤,對保溫性的要求都不高。相較之下,陶器如此差的保溫性就值得各位餐飲老板注意了。
▼
專家領進門,需求看個人
結合以上實驗和觀察,小新總結出五類餐具的特性。
以5顆星為最高分評比,其中餐具熱導性強反而影響傳菜員和顧客的體驗,所以小新根據觸感體驗評的熱導性能。供大家參考:
采買餐具是餐飲人的重點項目,小新認為還是得從餐廳定位和產品特色來考慮。
如果你是走高端路線的餐企,人均500以上的中餐廳就可以嘗試使用高貴典雅的骨瓷餐具,以彰顯精致餐食;
如果你經營的是大眾化的快餐米粉,人均20到40元之間,追求的是高效率的翻臺,對餐具需求量大、頻次高,就需要結實耐摔的密胺餐具;
如果你開的是小而美的日料店,走的質樸低調路線的話,就可以選擇古樸的陶器餐具,簡易風中更能凸顯食物本身。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餐具評測的內容了。想必看到這兒,您對這幾類餐具有一定了解。在設備采買的道路上,如何花對錢,買好東西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今后,小新會做更多有價值的評測,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
▼
入駐外賣永久0抽成的“吃耶小程序餐廳”
外賣,是餐飲經營策略之一,目前兩大外賣平臺,傭金抽成越來越高?商家賺錢變得越來越難。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商家自然要考量更多自身的利益,努力尋找新的出路。
吃耶小程序餐廳是一個聚集大批優質餐廳和活躍用戶的平臺,可幫助餐飲商家把自己的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實現O2O連接。其中,商家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可享受“外賣永久0抽成”的福利,這樣的福利可讓更多餐飲商家擺脫兩大外賣平臺高抽成的困境。
了解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