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貨】2017最新食品安全辟謠匯總!


    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近日連續發布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涵蓋肉食、水果、飲料、蔬菜等多個門類。這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謠言,我們來劃一下重點:



     

    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2003年10月起華夏經緯網、生物谷等食品專業網站和搜狐、新浪等主流門戶轉載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其中包括了方便食品,稱其“含防腐劑、香精,只有熱量,沒有營養”。這一觀點印證了公眾對于方便面的認知,從此深入人心。2004年9月29日“中國食品科技網”首次邀請有關教授為其辟謠,介紹方便面的營養成分,然而類似的科普宣傳影響力較小,仍舊沒法扭轉公眾對于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在2010年11月甚至出現了“吃一碗泡面肝臟解毒32天”的升級版謠言,類似的針對方便面的負面說法也讓中國方便面自2011年以來銷量持續5年下跌。

    2016年9月9日,由中國食品辟謠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方便食品辟謠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現場專家對長時間困擾消費者、經久不衰方便面謠言逐一解讀,各大新聞媒體也紛紛為方便面“正名”。

     

    喝牛奶能致癌?


    2003年12月12日,美國營養學教授坎貝爾在上海舉辦的東方科技論壇中提出大量飲用牛奶,使動物蛋白攝入過多,癌細胞就會被高蛋白“催發”的觀點。2004年6月3日,《南方日報》發布一篇英國教授認為乳制品是人體癌變的催化劑的報道。隨后幾年間大量牛奶對人體危害的國外研究的文章,在各大網站、論壇及平臺大肆傳播。

    針對這一說法,《生命時報》在2006年12月19日,通過電話采訪坎貝爾教授以及國內專家,首次辟謠“牛奶致癌論”屬于飲用量和針對西方膳食結構的研究。2007年3月23日,衛生部網站全文刊登了國內15位權威專家聯名撰寫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應當尊重科學與事實——駁斥“牛奶有害論”》。


    時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臺有關“牛奶致癌”的說法還在蠱惑人心,在朋友圈瘋傳的文章《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癥的墳墓》一度又將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柿子酸奶同吃致死?

    2016年9月以來,網傳謠言“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現在是柿子上市的季節……今天剛剛發生一件真事:一個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就中毒死了!”事實上,此消息并沒有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細節,以“柿子+酸奶”為關鍵詞在網絡搜索,近期也并未發生公眾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

    據了解,類似柿子與酸奶、螃蟹同食中毒的說法早在2012年就曾出現,《楚天晚報》《包頭晚報》等媒體曾就此說法采訪有關專家,專家們均表示未聽說此類說法。

     

    自來水中的氯可致癌

    2014年起,全國各地微信平臺上流傳一篇文章《蒸鍋熱飯引發血案!看看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自殺!》,文中介紹冷水下鍋煮東西時,自來水中的氯經過加熱會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開鍋蓋把水燒開再蒸煮食物。

    2015年3月4日~8日,“每日微刊”“藝格美業”“金華民眾藥房”“百姓健康養生”等在內的眾多微信公眾號仍轉發此文章。人民網、搜狐網、新京報網等多家媒體紛紛發文辟謠。

     

    白皮雞蛋更有營養?

    2005 年之前,因為“白皮雞蛋為柴雞所下,所以白皮雞蛋比紅皮雞蛋更有營養”的說法在社會風行。針對這一說法,央視健康頻道在2006年9月13日一檔名為“吃雞蛋的學問”的節目中進行辟謠,表示不同蛋殼雞蛋營養經過試驗測試后幾乎沒有差別。

    其后幾年中,關于蛋殼種類和營養區別的謠言爭論隨著網絡在全國領域廣泛傳播,期間“中國食品科技網”“新華社”“湖南在線”等各種類型媒體均有發布文章進行科普辟謠,但仍有大量網民在“百度知道”“愛問知識”等答疑平臺質詢,這條謠言甚至以1096萬人次的搜索而登上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榜首。

     

    肯德基、麥當勞用轉基因雞?

    2008年起,全國各地瘋傳有關肯德基的“六翅雞”“蜘蛛雞”的傳言,不少人還將六翅雞跟轉基因聯系起來,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雞就會基因變異。截至2015年4月底,微信公眾號上有4000多條相關內容,超過130個賬號的帖子閱讀數達10萬以上,其中,微信公眾號“廣州男人女人”“中華佛學語錄”“實用生活小貼士”和“零點養生”等10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備受網民關注。在這些文章中,所述的不實內容早在2008年就被媒體評為“八大離譜事件”之一。隨后,新民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多家媒體相繼辟謠,但收效甚微。


    2015年5月26日,肯德基將這10個微信公眾號作為首批對象進行了起訴,2016年2月初,法院一審判決,涉及10個微信公眾號的三被告在主流門戶網站新聞版塊首頁的顯著位置賠禮道歉,并酌情確定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60萬元。

     

    魚腥草致癌?


    2016年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門徒”發表長微博《魚腥草與馬兜鈴腎病》稱,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酰胺而可能誘導腎病并致癌,引發網民熱議。事實上,魚腥草誘導腎病并致癌的說法最早源自2014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魚腥草會導致腎衰竭”的言論。


    在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了三大食品謠言,網上流傳的“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說法,被專家評定為邏輯推演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

     筆直黃瓜噴了藥

    筆直的黃瓜都噴了藥,彎黃瓜才是天然的”“黃瓜買彎,韭菜選短”,每逢黃瓜熱賣季節,此類說法就在社交平臺瘋傳。2016年類似謠言再度出現,微信公眾號“康年”9月7日發布《這些東西不是美食,而是“毒”》,“小喇叭推廣平臺”“樂山房產資訊”分別于9月14日、9月18日也發布了同樣的文章。

    據了解,“筆直黃瓜噴了藥”的說法曾于2015年登上網絡謠言榜,環球網、人民網、新華網等知名媒體曾多次辟謠。

     

    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

    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辟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后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網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

    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殖與避孕藥無關。

     

    打針西瓜致人中毒?

    2016年夏季,正是西瓜熱銷的季節,一則“只要瓜瓤里有黃白色的筋,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瘋傳。事實上,這則謠言早在2012年曾出現,每逢西瓜熱銷季節就會死灰復燃。微信公眾號“富陽吃喝玩樂”2015年4月9日發布《這種西瓜千萬別吃,已致12人中毒…》,今日頭條“王旗營養師”2016 年6月27日發布《西瓜中毒事件,告訴你的家人,一定不要吃“打針”西瓜!》,微信公眾號“育兒食譜大全”2016年10月22日發布《這些水果都動過手腳,別買給孩子吃!》。


    對此,《人民日報》《寧波日報》等媒體曾通過實驗告訴公眾,給西瓜打針,瓜農無利可圖,不具可操作性。


    溫馨提示:不管是普通消費者還是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在信息爆炸的當下,給自己一雙慧眼過濾掉糟粕,留下真正有益于自己健康的信息和知識,借助強大的互聯網,搜一搜信息的傳播路徑,找到權威出處,切勿信謠傳謠!



    來源:國家食藥監局、各網絡平臺,由“天府食事”整理。如有不妥或不正確的地方,請聯系小編!

    天府食事

    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關注“成都食品商會”官方微博,旨在整合行業新聞中的精粹,用最直觀精煉的語言,為大家提供行業內優質資訊。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856.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9日 08:43
    下一篇 2017年5月9日 12:2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