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很熱愛烘焙,準備開一個店,但是很多疑慮:
她說:“我有審視過自己做的蛋糕,但是個人觀點十分主觀,認為自己喜歡的消費者也會喜歡,這樣肯定不對。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是迎合消費者口味來做產品呢?還是堅持自己的東西?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幾乎每個老板在開店前和開店后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和取舍。是堅持自己,還是聽取顧客的生意?這里有先后,而且有主次!
同樣是社群里的兩位老板案例里,一位是在菜市場旁邊賣餅的老板,聽了顧客的意見,把產品配方改了,生意一落千丈,配方再改回來,生意還是差。
一位是在社區賣麻辣雞的老板,開業一段時間生意火爆,每天賣斷貨,有些顧客給產品提建議,老板第一次做生意,聽了,也把產品味道改了,生意同樣下降很厲害,非常著急。
產品對于顧客的影響是相當直接的,這個我深有體會,我之前第一個店,一年了換了三撥廚師,每次換廚師,老顧客基本要流失大半。就是因為廚師換了,產品味道也跟著變了,老顧客吃到味道不一樣,失望而歸。
上面兩個例子是說明老板要有自己的主見,堅持一個店的特色,保持產品輸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這種確定性會讓顧客每次消費有安全感,覺得這次消費不會白花錢,從而讓顧客愿意往店里走,促進進店率。
但是上面的說法不代表老板就可以不聽取顧客需求,恰恰相反,老板的堅持和自信原本就是應該來源于對顧客需求的深刻了解和洞察,顧客的聲音是通過老板反饋出來,通過老板來實現和堅持:
第一,老板要了解產品的一個“最大公約數密碼”—就是你的大部分目標顧客會喜歡,而不是少部分,能否找到最大公約數是一個產品受不受歡迎的最關鍵所在。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些人吃的淡些,有些人吃得咸些,那么炒菜放鹽是放多少呢,當然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咸度,而不是10%那少部分特能吃咸的人。
第二,老板要能了解競爭對手的水平,通過競爭對手的水平,知道自己在哪個層次,是普普通通還是最優秀的5%。產品還沒有投放市場的時候,很難顧客那里得到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因為顧客測試需要你找準顧客,而且要找到足夠多的這樣的人,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個過程是比較難的。
“是聽顧客的,還是堅持自己的”,這個問題本身是錯誤的,因為把老板和顧客需求對立起來了,但兩者實質上是一致的,老板是顧客需求的發現者和滿足者。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