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是講開店過程中的成本問題,今天微信里剛好有位聽眾讓我幫他相中的店面參謀參謀,這是一個成本分析和控制的一個好案例。
先重復一下對于成本我的主要觀點,一個店的成本控制最高境界是應該在開店前做好分析和頂層設計。開店以前不算好賬,開店之后天天算壞賬。頂層設計的第一步就是算賬。
先看看這位朋友的選擇的店面,就是中間這個紅色門頭的店,門面和位置如下:
門頭是比較方正和規整的,位置處于重要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十字路口,也較好,附近有公司單位的宿舍和小學,小區,人流量不錯。40多平米,雖然小了點,但夠用。轉讓費5萬,月租6千,能承受。
他想做蒸包,面和粥之類的東西,這個地方其實挺適合他的項目。感覺老板也挺滿意的。
中國人做判斷喜歡講大概,差不多,而且感性偏多,理性偏少。這其實不符合科學精神的。我覺得腦子里有一個判斷的時候,應該不斷的細化判斷,看看自己的判斷靠不靠譜。于是我邀請老板跟我一起算算賬,我想看看他判斷的根據老不牢固。
先算固定成本:
房租:6000/月
人工:4個人,人均工資3000一個月,一共12000.
煤氣電費:我建議他3000一個月。(他估計1000一個月夠用,屬于沒經驗的嚴重低估。)
其他固定支出:每個月起碼預備1000左右吧。
固定成本總額:22000
再算毛利:他算了一會,估計70%左右。(我開過餐廳,根據我的經驗,他說的價格要做到70%的毛利是比較困難的,計算毛利,應該把做活動的讓利和浪費都算上,這兩部分有時高得嚇人)
保本營業額=固定成本/毛利=22000/70%=31428。 意味著每天至少需要做1047的營業額才能保本。
假如毛利是60%的話(對于他的餐廳定位,其實很有可能60%以下),營業額每天需要達到1222。
老板說,他的定價差不多是人均十塊,那就意味著需要接待122個人。他的餐廳估計只有16個位置(增加明檔座位會更少),這意味著一天的翻臺要達到7.6次。老板表示有點壓力。
要知道,做到這個,僅僅表明不虧本了。
要做到盈利,營業額需要更高。
開一個店辛辛苦苦,一年掙12萬要求不高吧。這意味著每個月凈利率要達到一萬。那么每天營業額要達到多少才能達到目標呢。
答案是,1500-1800之間。如果毛利能做到70%,1500夠了,毛利60%或者更低的話,需要至少1800每天的營業額。這意味著翻臺要達到11.25次。
老板壓力會更大。
根據頂層設計想法,個人認為老板需要做以下的統籌規劃:
第一,固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過高,應當降低,問題來源于產品品類太多。老板說做那么多東西,那么高營業額,必須四個人。我看未必,為什么不減少品類,在包子,粥,面之中選擇一種來做呢,把一種東西做得比現在更好,比周圍更好,單品操作簡單,也許只需要兩個人足夠,我就看過很多粥店就兩個人,生意爆好,頭一天晚上煲好粥,第二天只需要一個人打粥加熱一個人收錢就夠了。事實上,單品出色,更容易讓一個店出色,更容易讓路過的人記住你。
第二,做好東西,提高價格,不賣便宜東西,把毛利提上去。老板說到粥是兩塊左右的價格的時候,讓我想到了他的店面形象。事實上,一碗粥做得好,及時在三四線城市5-10塊也很多人吃。但是整體店面形象要上去,味道要上去。定位稍微高一點,價格才能高得上去。
第三,既然空間有限,就要加強外賣的份額,鼓勵別人帶走,所以在產品選擇和包裝上應該多考慮。同時店內的裝修空間布局也應該事先考慮在內。
第四,大家來說說吧。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