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學了一個本領,不論是對人或對物,都學會了多一個時間的維度來觀察和思考。
有意思的是,在時間的維度里,會發現萬物皆在變化中,沒有什么不是動態的。
既然都是動態的,那就需要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判斷下,萬物都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比如:餐飲業、品牌、戰略、營銷 …
▍顏值就是附加值
歐美和日本的餐飲業比我們更早進入完全的市場競爭。
從最初的食材競爭、到后一階段的烹飪技術競爭,餐飲企業不斷相互學習,產品進入了同質化競爭。
市場競爭越激烈,創新越有價值。
為了從競爭中突圍,廚師不得不進一步傾向于市場,從消費者視覺/體驗角度對產品的配色進行優化和改良。
正因為以產品顏值提升為導向,讓很多在過去不屬于搭配領域的食材得以創新式運用,而這種基于產品顏值的創新式運用,又反過來對于產品的口味混搭/創新有了全新的提升。
所以我們會看到,西餐和日料的顏值,是全球料理顏值的前列。
而這些,都是市場充分競爭帶來的結果。
今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空前的資本關注和全民餐飲創業潮,為中國餐飲業的市場競爭又加了三腳油門,同時也開啟了餐飲業拼顏值的時代。
云海肴是近幾年,中餐/特色餐里殺出的一匹大黑馬。
從菜品到出品,都是顏值高得不要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個狂拽酷炫內個啥炸天的小分隊,專門負責餐具的設計和研發。
針對每款特色產品,都以揚長避短為原則,把該產品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
聯合創始人兼CEO朱海琴,這個經常穿梭于全球各創新圣地的霸道女總裁,對于產品顏值的要求極盡苛刻。
從產品的顏值,到餐具的顏值;
從人員的顏值,到空間的顏值。
顏值,已經成為產品之外,形成品牌的重要附加值之一。
這種拼顏值的打法,其他人該怎么學?
▍品牌文化即營銷
有個品牌,是騰訊微生活第一個粉絲超過100萬的餐飲企業公眾號。
沒有意外的話,公眾號每條的閱讀量都是(為顯低調,還可以加上“接近”兩字)10萬+
去年,率先在餐飲業內推行了讓消費者主動對優秀的服務行為進行打賞。
業內一位大佬的評價是:他們干的(打賞)這個事兒,比他們自己公司上市還要牛嗶。
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從解決管理難題而生的打賞,會對整個行業乃至未來整個服務業會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
他們內部有個狠人文化,那地板拖完,必須這樣才算過關。
還有剛入職才一個星期的員工,第一個休息天,就去把公司的logo紋在了自己身上。
更猛的,上月為紀念品牌誕生8周年,發了條公眾號,結果后臺才幾個小時,就有500位顧客排著隊報名要把這家品牌logo紋在自己身上。
仔細想了想,那么多人愛蘋果,可有多少消費者想過要把apple的logo紋在身上?
這個餐飲品牌叫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
這種基于品牌文化為原點的營銷,其他人該怎么學?
▍戰術極致皆戰略
去年年頭,我迷迷糊糊地問了個問題:
術的極致,會是道么?
接下來的幾個月,在讀了《三體》《必然》后,恍然大悟:
這個維度看到的道,在高一個維度看來也不過只是術。
今年已經過去了1/3,對于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術和道只是稱謂定義的不同,任何的極致,都能夠成為道。
道,本身,就不是單一維度,甚至還是動態的。
從云海肴的高顏值、到很久以前的品牌文化,原點都是創始人某種DNA的放大。
我們來到這世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都與生俱來擁有著某種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優勢及資源,或者可以稱之為天賦與才華。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發現自己身上的天賦與才華,把它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少的餐飲創業者,容易被機會表象所迷惑,跟在一堆品牌的紅海賽道之后。
再厲害的跑車,堵在二環也木個啥子用不過是個瓜娃子,變下道,走屬于自己的賽道,自己怎么跑都是前茅。
未來,還有至少100條空蕩蕩的賽道(品類)在那里,等待著優秀的賽手(創始人)前來征服。
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結合自身的優劣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品類賽道。
這就是中國餐飲業未來最大的趨勢和風口。
原創文章,作者:天財商龍智慧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