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凱度將煙草品類從快速消費品品類中移除,并對2017年所有品類的數據進行了微調;凱度還在2019年調整了紙品的線上渠道權重,以反映新的市場現實,因此本報告中前幾年的數據與往年報告相比會存在些許出入。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注:2019–20年增長率是每一年前三季度數據的對比結果;除嬰兒紙尿褲、牙刷、衛生紙、面巾紙外,所有品類的平均售價的單位為元/千克或元/升,嬰兒紙尿褲和牙刷的平均售價單位分別為元/片和者元/支,面巾紙平均售價單位為元/100張或元100抽。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疫情中的曙光:包裝食品和家庭護理品類 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高端化還是低端化?三大價格趨勢開始浮現 注:高端SKU的標準為每年售價在品類平均售價的1.2倍以上;中端SKU的標準為售價在品類平均售價的0.8–1.2倍;中低端SKU的標準為售價低于品類平均售價的0.8倍。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疫情意外加快所有品類的線上化轉移 注:大賣場是指面積超過6000平以上的商店,包括市場份額達到83%(基于2018年營業額)的主要零售商;超市/小超市是指面積在100–6000平的商店;雜貨店是指面積小于100平的商店;便利店是指營業時間超過16小時的連鎖或獨立便利店;其他包括百貨商店、自由市場、批發市場、工會發送、直營店、專賣店、海外購物、家庭購物、藥店、美容沙龍、牛奶店和新零售商店(在2018年報告中開始研究)。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注:嬰兒配方奶粉和嬰兒紙尿褲數據僅包含一二線城市數據;衛生紙品類不包括平板紙。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直播與O2O的興起 注:其他包括小紅書、拼多多等平臺;零售銷售額包括快速消費品、服飾、電子產品;包裝食品包括零食、堅果和地方特產。資料來源:分析師報告、iMedia Research;國家統計局;專家訪談;文獻檢索;貝恩分析。 注:O2O指從線上平臺(APP)開始,最后在線下門店購買,并通過配送服務交給消費者的購物旅程。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文獻研究。 可靠品牌與本土品牌表現好于市場整體 注:2017–18,2018–19數據包括我們經常追蹤的26個品類,2019年前三季度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自23個品類(不包括啤酒、糖果和廚房清潔用品);外資品牌為凱度列舉的表現最好的品牌;根據品牌最大股東將品牌劃分為“中資品牌”和“外資品牌”;如出現并購,只體現交易完成3年后的品牌變化。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2021年預測 備注 26個品類包括:1)包裝食品:餅干、巧克力、方便面、糖果、口香糖和嬰幼兒配方奶粉;2)飲料:牛奶、酸奶、果汁、啤酒、即飲茶、碳酸飲料和瓶裝水;3)個人護理:護膚品、洗發水、個人清潔用品、牙膏、彩妝、護發素、嬰兒紙尿褲和牙刷;4)家庭護理:衛生紙、衣物洗滌用品、面巾紙、廚房清潔用品和衣物柔順劑; 19個品類指豆奶、漱口水、蠔油、寵物食品、廚房卷紙、即飲咖啡、染發劑、速食湯、功能飲料、芝麻醬、漢堡、味精、軟蛋糕、洋酒、皮具護理產品、紙巾、白酒、食用油、營養補給品。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社團大戰”:技術不是原罪,貪欲才是 “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再發酵,明年起國家還將重典整治食品市場 豐富多彩的食品飲料市場,應該少點“灰色” 鄭州萬商大會今日結束,看看有哪些新品? 洽洽質造硬實力再獲權威認可,喜提18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多項殊榮 2020年,資本追過的食品品牌長啥樣? 2020年中期營收、凈利雙增長,中國旺旺做了這些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在2020年最初幾個月,疫情迫使謹慎的消費者開始囤積必需品,尋找低價商品,暫停任何不必要的消費,導致
快速消費品整體支出大幅下滑。整體上,快速消費品支出的確在第二三季度恢復。但是,近期的增長不足以抵消年初的大幅下滑。
銷售金額零增長的最大原因是平均售價的大幅降低。與2019年3.4%的增長相比,今年平均售價增速落差達到5%以上。過去幾年售價的增長一直能跑贏通脹,但是在今年,
持續多年的高端化趨勢也難逃新冠疫情的影響,戛然而止。
《2020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一:快速消費品市場增長穩健,新冠疫情引發購物者行為巨變》中的發現。
由于消費者在居家隔離和初步恢復階段囤積方便面、冷凍食品和其他主食,包裝食品銷量在2020年前9個月增長7.2%,是2019年同期的3倍有余。而
飲料的銷量卻下降了1.6%,原因是社交場景的消失。最終包裝食品的總體銷售額在前9個月同比增長了3.5%,而飲料的銷售額卻下跌了5.6%。
有一些品類成功抵擋住下滑的趨勢。以碳酸飲料為例:家庭消費場景增多,元氣森林、喜茶等新興品牌推出無糖蘇打等創新產品,主流品牌也同樣更關注無糖蘇打水細分市場,致力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
碳酸飲料銷量增長16%。
家庭護理領域銷售額取得了9%的健康增長。憑借著7.1%的銷量增長和1.8%的平均售價增長,
家庭護理領域成為2020年前三季度的一個亮點,也是四大快消品領域中唯一一個價格上升的領域。
業界始終在熱議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消費市場上是會恢復高端化趨勢還是全面進入低端化時代。在對快速消費品整體市場進行評估后,我們發現了三大主要價格趨勢。
消費者在購買衛生紙、瓶裝水等必需品時降級購買價格較低的產品。因此,領先電商企業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價格較為敏感的消費者身上,以此促進今年的增長。拼多多的快速增長反映了這一趨勢,另外,最大的兩家零售企業投資拼購平臺——阿里巴巴聚劃算和京東京喜——更是應證了這一點。隨著消費者信心的增長,高端產品的銷售從第一到第三季度逐漸恢復,但是高端化趨勢不足以抵消價格方面的負面壓力。
2020年前三季度,電商渠道占快速消費品銷售額的比例為26.7%,高于2019年的21.9%。
在2020年第三季度,疫情加快了向線上渠道的轉移,使得所有品類的電商滲透率都有顯著提升。
很多品類已經接近了電商滲透率增長的上限。但是,
新冠疫情史無前例地將這些品類的電商滲透率提升了7個百分點以上。例如:嬰兒紙尿褲的電商滲透率達到了81%;
日用必需品等品類
,電商滲透率也快速增長到30%;
必需性略低的品類組成,這一組別的
電商滲透率增長到20%-25%左右;
沖動消費型品類,包括口香糖、糖果、飲料等。這些品類的運輸成本較高,
限制了它們電商渠道滲透率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直播銷售額占快速消費品、服飾和電子產品整體銷售額的比例達到7%。服飾、護膚品、包裝食品和彩妝貢獻了直播銷售額的一半以上。當然,
直播也產生了新挑戰,很多商品是打折出售,拉低了平均售價。
O2O真切地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參與此渠道的企業依然在尋求合適的盈利模式。
在2020年最初幾個月,本土品牌的損失低于跨國品牌
,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受到的影響情況較輕,以及線上銷售的大幅發展。
頂級中資包裝食品品牌受益最大。例如:方便面品類整體消費暴增,而康師傅、白象等中國本土方便面品牌的表現更是超過整個品類。此外,外資品牌通常在個護領域占據更有利的市場地位,但該領域相比包裝食品和家庭護理品類,受到疫情的沖擊更大,也影響了外資品牌在整個快消品市場的表現。隨著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小品牌和外資品牌開始奮起直追,但它們依然落后于大品牌和中國本土競爭對手。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乘風破浪”的植物肉
“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還能“搶救”一下?
搶占熱飲市場,不僅僅是進暖柜的事
斷供、取消經銷權……多家品牌商對社區團購說“不”!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