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相親小伙只吃清湯竟慘遭滅燈,難道吃清湯鍋的不配擁有愛情?
    當年這個相親界的大瓜曾瞬間引發了網友大討論。
    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在火鍋界,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竟有隱藏多年的鄙視鏈。
    餐見君今天就給大家掰扯掰扯。

    第 749 期

    文:亞飛

    時間回到2017年,一個在重慶當了7年舞蹈老師的北方小伙登上了《非誠勿擾》的舞臺,顏值和舞姿為他贏得了多位女嘉賓的好感,就連名字都那么特別——鐵計七買。

    “你能吃辣嗎?”孟非問。

    “我是一個吃火鍋吃清湯的人。”

    一語嘩然,女嘉賓紛紛滅燈,其中一位直言,“我忍不了這個,接受不了吃火鍋吃清湯的。”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最終鐵計七買遺憾離場,孟非發出靈魂一問,

    “難道吃火鍋吃清湯也有錯嗎?”

    此瓜一出,各路神仙網友吵翻了天。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孟非的問題牽出一個火鍋界隱藏多年、綿延至今的“真相”: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要說這個鄙視鏈,可能還得從當今火鍋界的第一大派——川渝派講起。

    川渝派火鍋以“麻、辣”著稱,多認為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重慶江邊碼頭販夫走卒之間流行起來的街頭擔食,時稱“水八塊”,食材是當時還很廉價的牛下水,直到民國23年(1934年),才被一家小飯店從擔頭移至桌上。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水八塊

    自此,川渝火鍋開啟了高尚化之路,很快便盛行川渝,廣播海內,是目前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火鍋派系。細分的話有還有重慶、四川兩大支派,此處統稱川渝派,知名品牌有海底撈、巴奴、劉一手、德莊、蜀九香、賢合莊、小龍坎、大龍燚、譚鴨血……

    可以說,如今火鍋業的繁榮就是被川渝派帶起來的。川渝派傲視群雄,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火鍋評鑒的話語權。

    接下來,餐見君從鍋底、蘸料、食材三個方面給大家掰扯掰扯隱藏在火鍋界的鄙視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鍋底鄙視鏈

    火鍋好不好,鍋底占一半

    NO.1

    紅湯鍋

    毫無疑問,紅湯鍋是站在鍋底鄙視鏈頂端的鍋,典型代表就是川渝派的重慶火鍋和四川火鍋。

    重慶火鍋以老派著稱,九宮格牛油是經典配置。據說,最初重慶人民吃“水八塊”都是拼桌,一人一格,各吃各的,各付各錢,后來“水八塊”演變成了九宮格,并且發展出了新用途。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九宮格用途

    九宮格分為中間格、十字格與四角格。中間格火力最大、溫度最高,適合毛肚、鴨腸、肥牛,快涮快吃;十字格次之,適合丸子、蝦滑、菌菇,鎖住原香;四角格火力最小、溫度最低,適合腦花、鴨血、肥腸,慢煮入味。

    老派火鍋的底料厚味重油,一般以牛油配以干辣椒、豆瓣、豆豉、花椒熬制而成,典型代表是重慶火鍋。其中,牛油被稱為重慶火鍋的靈魂,好的牛油必須是純牛油炒制,外觀呈奶黃色,聞起來略腥但口感香醇。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牛油

    新派火鍋則不用牛油,而改用清油(菜籽油),且會加入桂皮、肉蔻等多種香料,典型代表是四川火鍋。

    但是對外地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又麻又辣!川渝人認為,麻辣的火鍋才是火鍋的正宗,“不辣的火鍋不配擁有姓名!”

     NO.2 

    鴛鴦鍋

    “太辣的火鍋除了辣,還有什么味?!”這可能是不愛吃辣、吃不了辣的人最大的心聲。

    中辣可以不?不可。

    微辣可以不?不可。

    得,吃鴛鴦鍋,各吃各味!

    “鴛鴦火鍋是川渝人對火鍋的最后忍讓。”如果一個川渝人愿意妥協,陪你吃鴛鴦火鍋,那一定是個超好的朋友。

    鴛鴦火鍋通常是一半紅湯,一半清湯。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鴛鴦火鍋

    還有一種叫子母鍋,中間清湯,四周紅湯。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子母鍋

    有了它們,愛吃辣的和不愛吃辣的朋友就能愉快地坐在一張桌子上了。

    NO.3

    清湯鍋

    這里的清湯鍋泛指清湯、海鮮、番茄、菌菇這類不辣的湯鍋。這是愛吃辣的川渝人、湖南人最不可理喻的存在,“不吃辣的人不配吃火鍋”是激進者最嗆人的話。

    這怎么能忍?北派火鍋的老北京涮羊肉、粵派的潮汕牛肉火鍋能被這話氣到炸毛。

    北派火鍋與川渝派不同,北派的歷史淵源更久。且不說西周時的鼎,但可以確定的是,至遲在南宋時已經出現了“涮肉”這一火鍋的標志性吃法。

    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記錄過一則趣事。他到武夷山拜師訪友,雪地之中偶得一兔子,但沒廚師不知該怎么吃,朋友說,可把兔肉切成片,“酒、醬、椒料沃之(腌制)”,桌上擺個鍋,加水煮沸,一人一筷。

    “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隨意沾食。”這就是活脫脫的南宋版兔肉清湯涮鍋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到了元朝,蒙古人開始流行吃涮牛羊肉。但真正把火鍋帶火的可能是乾隆皇帝,他曾多次大擺千叟宴,最多的一次用了1550個火鍋,這可能也是老北京涮羊肉最直接、最近的源頭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源頭不同且更古老的北派火鍋自然有別于川渝派那一套。其典型代表老北京涮羊肉講究個“涮”字,吃的是個“鮮”字,連名字都不用“火鍋”二字,紫銅鍋、紅木炭、清湯鍋底、鮮切羊肉、經典麻醬是標配,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散發著皇城根的貴族氣。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北派代表老北京涮羊肉

    粵派的潮汕牛肉火鍋也與川渝派不同,但跟老北京涮羊肉倒是異曲同工——鐘愛清湯

    潮汕牛肉火鍋主打牛肉,土黃牛是首選,牛骨熬制的清湯、現殺現賣、手工鮮切、先瘦后肥、不同部位不同時長,很有講究,而且可以喝的牛骨清湯也獨樹一幟,這將廣東人愛吃、會吃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粵派代表潮汕牛肉火鍋

    如果讓川渝人吃老北京和潮汕,讓北京人和潮汕人吃川渝,怕是要互相嫌棄,battle到地球爆炸。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蘸料鄙視鏈

    口感好不好,蘸料說了算

    NO.1

    原湯+干碟

    蘸料不叫蘸料,叫味碟,這是川渝派的執著。紅油原湯鍋底做味碟是川渝火鍋中非常老饕的吃法。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原湯碟

    如果再加一個由海椒面、花生碎、芝麻、鹽等混合而成的干碟就更好了。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干碟

    紅油配涮肉,干碟配毛肚、鴨腸,可以把麻辣發揮到極致。

    NO.2

    油碟+蒜蓉

    芝麻香油蒜蓉是川渝派非常經典的味碟配方。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油碟+蒜蓉

    剛出鍋的菜品燙嘴,在蒜蓉油碟里轉一圈,降溫、減辣,還能提升菜品的美味。

    NO.3

    芝麻醬

    芝麻醬是北派火鍋的經典蘸料。對此,進軍北方各地的川渝派為了兼顧北方人的習慣,也不得不低頭,配備了芝麻醬。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芝麻醬

    芝麻醬配老北京涮羊肉是絕配,畢竟清湯鍋里的生姜、大蔥不能完全去除羊肉的膻味,蘸芝麻醬是為了遮膻提味。

    NO.4

    什么都來一點醬

    有些人看到蘸料區琳瑯滿目的各種小料,實在喜歡,便什么都來一點,結果看上去跟黑暗料理似的:

    芝麻醬、香油、辣椒、海鮮醬、花生碎、沙茶醬、XO醬、香菜、蔥花……東南西北各派的蘸料都快湊齊了,還真像火鍋兼容并包的性格。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什么都來一點醬

    至于吃起來好不好吃,評論區見。

    NO.5

    涼白開

    涼白開是蘸料?暫且算是,因為這是不吃辣星人最后的尊嚴。當他們陪著愛吃辣的朋友去吃火鍋時,不得不在涼白開里涮一涮再吃,盡管如此,可能還會嘶嘶喊辣。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涼白開

    這是吃火鍋嗎?簡直是吃了個寂寞。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食材鄙視鏈

    NO.1

    毛肚、鴨腸、黃喉

    對于火鍋吃貨來說,毛肚、鴨腸、黃喉都是必點食材,尤其是毛肚,一直都是頭牌的存在。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涮毛肚

    用筷子夾住毛肚,于紅湯之中七上八下十五秒,程度剛剛好。少一秒則不熟,多一秒則太老。最后再蘸著蒜泥油碟,簡直是人間至味。

    NO.2

    鮮切牛羊肉、手打丸子

    要說把“鮮”字吃到極致的,少不了粵派的潮汕牛肉火鍋和北派的老北京涮羊肉。在它們,唯有鮮切和手打才不辜負食客與美食。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手打牛肉

    比如潮汕記,必選本地土黃牛,從屠宰場到店面,不超過四小時,不得注水,嚴格按照原部位分割,吊龍、雪花、嫩肉、胸口撈、匙皮、匙柄、牛腩、肥胼、胸口油、牛舌……光是不同部位的名字就能把一撥人整蒙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鮮切羊肉

    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也講究鮮切,要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也講究不同的部位,比如黃瓜條、羊里脊、羊上腦、羊筋肉、羊磨襠、羊三叉、一頭沉、羊腱子。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立盤不掉 倒掛不落

    在“鮮”字上,這南北兩派都講究立盤不掉,倒掛不落,可謂是神同步了。

    NO.3

    冷凍牛羊肉卷、冷凍丸子

    冷凍牛羊肉卷、各種卷,還有冷凍丸子則是次選。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在新鮮度上不如鮮切牛羊肉,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比鮮切的更便宜。

    NO.4

    各類蔬菜

    娃娃菜、油麥菜、大力水手綠菠菜是次次選。常言道,“要想生活過得去,火鍋總得帶點綠”,各種蔬菜通常是不想點但又不得不點,點了還不一定會吃的食材,地位極其尷尬。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吃貨們常說,“來吃火鍋不就是來吃肉的嗎?怎么還要吃蔬菜,減肥?”

    NO.5

    面食、甜點

    面條、寬粉、小蛋糕?這類吃了會發撐的通常都是次次次選的食材。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吃火鍋干嘛要吃面食、甜點?出門右拐關東煮、麻辣燙它不香嗎?

    結語

    火鍋界向來百家爭鳴,各說各話,關于鄙視鏈這玩意兒,可以了解,但不可較真

    在吃火鍋這件事上,朋友吃的是友情,情侶吃是愛情,家人吃的是親情。吃什么、怎么吃都是次要,開心才最重要。

    唯一有點慘的是一個人吃火鍋,不管吃的啥鍋底、啥蘸料、啥食材,那吃的都不是火鍋,是寂寞。

    子曰,道不同,不坐一桌吃火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兼容并包是火鍋的特性,也是融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精神。

    —END—

    推薦閱讀:

    牛逼的火鍋老板都在看這8本書(大佬書單)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艷子   
    視覺丨亞飛
    商務合作丨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txg13333832182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從鍋底到蘸料再到食材,吃個火鍋也有鄙視鏈?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37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2月11日 02:03
    下一篇 2021年2月11日 19: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