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街小巷的商家牌匾標識將不再“一刀切”,北京已開始行動

    大街小巷的牌匾標識設計風格要不要進行“一刀切”式的管理?近日提交審議的《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據《北京晚報》披露,此前北京曾有專門的政策對街頭雜亂無章的牌匾標識予以規范,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實踐過程中,一批“千店一面”的店鋪牌匾標識就出現在了北京街頭。

    所謂“千店一面”,遠不止一地為然。近年來,一些城市管理部門往往存在著兩大嗜好:一是偏好整齊劃一;二是對“效率”有著極高的追求。由于偏好整齊劃一,所以動輒要求建筑顏色一致,勒令店鋪統一牌匾標識風格,又因為對效率有著極高的追求,所以經常是一夜之間城市就仿佛換了一個模樣。

    或許管理部門的初衷是好的,但其效果卻不太樂觀。人們對“千店一面”乃至“千城一面”的非議就證明了這一點。

    《人民日報》曾經刊文批評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亂象:“東拼西湊、照抄照搬,大中小城市如同個頭不一的‘一母同胞’。城市模樣雷同、呆板,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遍布神州大地。一眼望去,各個城市幾乎是清一色的高樓大廈和千篇一律的市政風貌。”可謂切中肯綮。

    整齊劃一未必就能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而且從商業發展史的經驗來看,各具特色的店鋪招幌、牌匾原本就是企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代表著一種商業文明。上個世紀20年代,一位英國學者踏訪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收集店鋪招幌百余幅,在專著《中國招幌》中留下了珍貴的圖文資料,并就各類招幌的形制、色彩、寓意和歷史背景進行了考察,至今仍被認為是研究北京的一本名著。

    招幌、牌匾中也有文化。正是基于對“千店一面”的質疑,同時為了回應企業和社會的關切,北京市人大開始了立法行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發現,現行規范對商業街區的牌匾標識設置管理尺度過嚴,既不美觀,也不利于營造商業氛圍,因此在條例草案二審稿中作了針對性的修改。

    媒體注意到,牌匾標識設置強調“個性化”和“特色”是二審稿的核心。摒棄“一刀切”,轉而追求個性化和特色,就不能不注重不同街區的不同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不能不注意廣告、牌匾等各種標識是否與城市景觀協調相融,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給市場主體一定權限,發揮其能動性,勇于創新大膽設計,避免區域內牌匾標識的同質化。

    “一刀切”一旦成為歷史,首要受益者當然是企業,尤其是在消費者中具有較好口碑的企業,因為獨特的標識有利于提高其在茫茫市場中的辨識度。如果企業各呈巧思,這些標識多數都能成為藝術品一樣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又該有多大?

    也許有人擔心放開權限,假若一個店鋪胡亂設計怎么辦?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一個尊重消費者、富有進取心的企業,會拿出奇丑無比的標識來“自黑”?這樣的概率畢竟太低了。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北京晚報

    -END-

    編輯丨程三月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讀
    成本太高,海底撈也堅持不住,寧被顧客罵也要取消這項免費服務

    北京一餐館店長拒不居家隔離,被判有期徒刑八個月

    哈爾濱一食客吃自助自帶塑料袋打包鮑魚、螃蟹,老板氣得直哆嗦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92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3日 17:16
    下一篇 2021年3月13日 17: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