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奶茶店被坑慘了 就是這3句話

    中國飲品快報

    個發展階段的茶飲品牌,做勢,做市,做事,三者如何取舍和平衡?


    by Kuaibao

    一流企業做勢,二流企業做市,三流企業做事。

    這句評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沉浮的經典語句,被不少成功學專家們套用。經過他們洗禮的學員,由于未對其真正含義理解,造成了經營上的困擾。

    其中不少,就有茶飲連鎖的身影。


    ▲點擊觀看視頻

    01PART  ——

    理解有偏差的“做勢” 

    困擾了多少奶茶店

    做勢,做市,做事,本只是一個中性詞。

    但當它們與一流、二流、三流這樣的段位劃分結合在一起時,甚至有人將這些段位劃分總結成了大老板做勢、小老板做事的語句,讓不少人對其理解有了偏差。

    畢竟,在大多數人心里,沒誰滿足做一個三流或者小老板。

    張黎(化名),一家茶飲連鎖的負責人。在過去的日子里,他常去學習經營、管理類課程。第一次聽到這三句話,大約在2012年,當時老師告知他們,做事、做市、做勢的區別。

    而對“做勢”一詞的解釋則為要學會造勢。

    結合茶飲行業當時的現狀,不少品牌通過促銷引流、多店同開、全國布局等方式,做得風生水起。這讓張黎感覺企業想要快速建立消費者認知,做出品牌,造勢太重要了。

    而在2016年后,不少品牌被曝出疑似雇人排隊,被媒體大肆宣揚,短時間內形成品牌效應,這讓張黎對于做勢=造勢的概念更加堅定。

    甚至他也學著別人請人排隊,進行廣告推廣投入,但收效甚微。造勢時大排長龍,一旦停止門可羅雀。

    做勢真的無用嗎?張黎的做勢是否又有方向性錯誤呢?

    02PART  ——

    做勢下的新茶飲 

    究竟做了些什么

    時光倒回至2015年,新茶飲伊始。

    喜茶用芝士茶、奈雪用芝士水果茶、茶顏悅色以國潮風、yotea用鮮果茶在業內造就不小轟動。細品之下,這些產品或畫風,均與當時的主流茶飲品牌有所差異。

    但這絕不只是一句差異化就能解釋的,

    2012年,我國人均GDP為38354元,約6100美元。在統計學上,這個數據說明我們已經過了溫飽階段,接下來是怎么吃得精、吃得好。當時有餐飲企業對其產品的廣告宣傳直接就是“吃點好的,很有必要”

    這樣的情景,在茶飲上也逐漸開始應驗。

    從表象而言,身處廣州、深圳的喜茶、奈雪、YO!TEA等眾多品牌開始在原材料上做出升級,例如水果、例如鮮奶或者芝士,而原材料以及空間體驗上的變動,也帶動著產品價格的上升。正是因為消費水平的升高,讓這些遠比當時其他奶茶店高出數倍的產品有了銷量。

    還有一個端口,也在體現著“喝點好的,很有必要”

    茶飲連鎖品牌下沉運動,同樣始于2015年左右。在一、二線城市表現良好的茶飲品牌們開始逐漸向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城、鄉鎮進軍。

    這一時期,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由1.7億增加到7.5億,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3個,人口聚集為商業帶來紅利。簡單而言,茶飲消費有了人群基礎,再結合經濟水平的上升,下沉的茶飲品牌用其過往的成功經驗收割著早已安插于此,還未形成品牌的“小飲品店”們。

    下沉市場的成功,絕不是“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單方面成功。

    再來說說茶顏,茶顏的走紅,不排除其企業本身在消費者溝通、產品價格設定、區域布局等因素上的努力,這是做事。

    另一方面,則是傳統文化自信的升起

    2010年左右,坊間流傳著中國傳統文化在臺灣的說法,當時的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等被稱之為“亞洲四小龍”,1970-199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

    而此時的中國才剛剛開始進入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我國GDP只有1482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這一數字達到了58791億美元,超過日本,僅次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經濟地位的提升,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也間接帶動著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僅從穿著上而言,90年代年輕人所喜愛的西服、Polo衫,并不再是當今年輕人的喜愛。漢服、中山裝等民族文化性服裝開始盛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潮”。

    當茶顏悅色將這些“唐風宋彩”引入店面裝修、杯子包材、菜單海報等各方面時,與其他奶茶店的韓風、臺式風格、日式風格立刻有了差別。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們早已不再似之前的80后一般“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他們對于中國文化已經有了極度自信。

    當然這或許也與周杰倫、she、吳克群、林俊杰、胡彥斌等歌手中的歌詞、畫風有,或者李安的“臥虎藏龍”中將中國文化表現得時尚、潮流,甚至成為國際所盛贊的巨作不無關系。

    如果沒有中國文化自信做鋪墊,國潮風或者是國潮奶茶店的崛起,或許還有待時日。

    林林總總,做勢絕非是“造勢營銷”,而是把握趨勢,順應趨勢。下沉市場、鮮果茶、減糖,或者是無糖飲品的銷量提升,都是最好的說明。

    是做勢,還是做事,與一流、三流并未關系。

    這僅僅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趨勢洞察、市場布局、戰術規劃,每一環節僅僅相依。洞察到趨勢,但做的茶飲難喝,服務、衛生過差,市場分散不能形成品牌勢能,供應鏈難以保障,做勢只算作“裝腔作勢”。

    ///

    《中國飲品快報》UP計劃——品牌成長年度教育工程,亦在從教育著手,關注創始人的基因改造,以及商業模式、運維體系和團隊的培植,服務和幫助國內成長性茶飲品牌優質發展和內涵發展,為國內茶飲行業賦予全新力量。

    作為茶飲行業的首個多維度、全系統課程,此次年度課程受到業內普遍關注。

    往期花絮回顧 

    第三期第一課將于7月12日正式開課。

    目前品牌已經聚集完畢,他們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后):

    MāMāCHá 、桂源鋪、黑洪堂、啊一檸檬茶、奶熊、熊姬、吸引茶飲、冰瀧茶、南小貝、珍玖份、簡也、阿怪怪、甜工館、茶話弄、來杯米飲、心研茶、正好茶、功夫茶、拾光海、茶小色、茶桔士、速7茶夫子、八千公鮮果茶、茶珍香、羊顏夫、櫻子法式甜點、皇茶妃飲、檸檸逅、哈派思Happace、小月露、夏伯茶、古北沁、茗顏鮮果茶


    7月12日

    武漢見!

    ARTICLE 

    文章

    小W

    EDITOR 

    編輯

    木果

    DESIGN 

    設計

    單純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83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11日 17:03
    下一篇 2021年7月11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