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餅果子咖啡”走紅,全國都在賣!早餐是咖啡的藍海?

    咖啡做剛需,又有了新姿勢:配中式早餐。 ? 上海 (疫情前) 、廣州、成都、杭州等地相繼出現“煎餅果子咖啡”。 ? 還有腸粉咖啡、包子咖啡、燒麥咖啡等“神仙組合”,在各大城市陸續走紅,很受歡迎。 ? 咖啡+中式早餐,正在成為一個“小風口”? ? 煎餅果子

    咖啡做剛需,又有了新姿勢:配中式早餐。
     
    上海
    (疫情前)
    、廣州、成都、杭州等地相繼出現“煎餅果子咖啡”。
     
    還有腸粉咖啡、包子咖啡、燒麥咖啡等“神仙組合”,在各大城市陸續走紅,很受歡迎。
     
    咖啡+中式早餐,正在成為一個“小風口”?

     


    煎餅果子咖啡爆火

    全國各大城市爭相推出

     
    前段時間
    (本輪疫情之前)
    ,上海富民路上有一家“煎餅果子咖啡店”火了,不少網友不惜排隊一個多小時。
     
    煎餅+咖啡套餐28元,煎餅2個雞蛋,油條、脆餅、肉松可任選,咖啡會推薦美式、拿鐵和煎餅更搭。早上7點開門,剛好滿足上班族的需求。
     
    據一個打卡的博主采訪老板說,這家店已經開了7年,今年2月底開始推出煎餅果子+咖啡,沒想到推出之后爆火,一天備料200個煎餅左右,有時候不到中午就賣完了。
     
    很快很多博主的打卡視頻幾小時內點贊量破萬,“煎餅果子配咖啡”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的反映也很強烈,有人直呼“中西合璧”、“跨國CP的組合”;有人透露“我之前也這么搭配”、“包子和咖啡更搭哦”;也有人吐槽“太卷了太卷了”、“太貴,夠我平常吃兩頓早餐”。
     
    討論背后是需求。
    很快,廣州、成都、杭州等多地也出現了煎餅果子咖啡。
     
    在廣州有一家入續咖啡,4月初也推出了“神奇馃子+咖啡”套餐,一天最多可以賣出100個套餐。

     
    這種咖啡+早餐的模式要不要借鑒?還有哪些“咖啡+早餐”模式?有哪些門檻?
     

    “打包白領的剛需”

    咖啡+早餐,主要有3種模式

     
    入續咖啡的運營負責人告訴我,做“咖啡+早餐”套餐,需要前期對相關人員培訓、原材料準備和吧臺做改造等準備。
     
    因為主要群體是白領人群,
    時間上可以根據白領上班時間推出,而且店面最好也在寫字樓附近。

    梳理市面上已有的“咖啡+早餐”模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1、以連鎖品牌為主的“咖啡+烘焙”
     
    這種模式主要以海外品牌、本土精品咖啡館、茶飲店咖啡等為主。
     
    較早進入中國咖啡市場的星巴克、Costa、Tims都是“咖啡+烘焙”。比如4月初,星巴克推出15元和19元兩檔早餐組合,以咖啡加菠蘿包、可頌、三明治等搭配,買手工現調咖啡加5元也能得到早餐組合。
     
    上個月,奈雪的茶PRO店推出“咖啡+烘焙”13元起的早餐組合。價格平民,咖啡有美式、拿鐵,烘焙有厚切巖燒乳酪吐司、菠菜肉骨頭等可選。

     
    很多本土獨立的精品咖啡品牌也是“咖啡+烘焙”,比如皮爺咖啡的貝果、佛卡恰搭配咖啡組合,深圳的Something for主打“牛角包+咖啡”等。
     
    Manner輕餐店推出“咖啡、烘焙、輕食”,涵蓋早午餐,早在2019年,Manner上線了Manner Bakery面包烘焙工坊,出售11款現烤的歐式面包。
     
    2、各地涌現“咖啡+地方特色”早餐組合
     
    這種模式尤其是近兩年,在全國各地都流行起來。
     
    去年泉州巴浪魚咖啡推出油條阿芙佳朵,而后蘇州、天津、西安等地的咖啡館也相繼出現。武漢有家不正咖啡推出“油餅包燒麥”咖啡套餐,油餅包燒麥是很多武漢人必吃早餐,周末日銷可達400份。

     
    在上海百年老字號喬咖啡推出中式糕點+咖啡,還有叉燒酥、春卷、餛飩等和咖啡搭配;同為老字號的春風松月樓也推出“咖啡+菜角”早餐組合。
     
    在廣州、汕頭等地還出現“咖啡+腸粉”早餐店;天津有只賣“咖啡+包子”的咖啡店。

    此外,還有肉夾饃咖啡、胡辣湯咖啡、燒麥咖啡、油炸糕咖啡等,幾乎各地的小吃都與咖啡結合了一遍。
     
    3、麥肯、便利店式的“咖啡+快餐”
     
    肯德基、麥當勞的K COFFEE和麥咖啡,多以漢堡、卷餅等快餐搭配咖啡組成早餐套餐。
     


    便利店咖啡主要以全家的湃客咖啡、便利蜂的“不眠海Sober Hi”、羅森的LC咖啡、7 Eleven的7-COFFEE、喜士多的喜咖啡、鄰幾的鄰咖等為主。
     
    不少便利店會推出咖啡搭配各種小食,將咖啡和簡餐搭配出售,比如“熱拿鐵+三明治”、“冰美式+小蛋糕”等搭配。
     
     


    咖啡+中式早餐

    會不會成為一個小風口?

     
    2021年,餓了么和口碑生活網聯合發布了中國各地早餐情況。上海人的早餐列表占據前兩名的是豆漿和咖啡,
    華東、華南等四大區域,都把咖啡列入了最受歡迎的早餐。
     
    相比一杯下午茶,
    早餐,是更日常、更高頻的消費場景。

     
    特別是生活節奏快,沒有時間在家做早餐的上班族,早餐咖啡,仍是一片大有可為的空間。
     
    在這一場景里,只搭配烘焙產品,顯然滿足不了“中國胃”。
     
    對于上海“煎餅果子+咖啡”的爆火,不少網友表示“我大概十年前都這么操作了”、“我更喜歡包子+咖啡”、“在東北必須是烤冷面配咖啡啊”等。
     
    不少網友也紛紛曬出自己各種“咖啡+早餐搭配”,煎餅、腸粉、春卷、包子等紛紛上陣。
     


    “相比較西式的烘焙搭配咖啡,更多人喜歡中式早餐搭配咖啡。”
    廣州入續咖啡的運營負責人告訴我。
     
    最早推出油條阿芙佳朵的泉州巴浪魚咖啡館,靈感是咖啡店對面的油條店,顧客會拿自己店里的咖啡和油條來搭配。

    武漢不正咖啡推出“油餅包燒麥”咖啡套餐,也是因為隔壁是油餅包燒麥,不少顧客會帶著油餅賣咖啡。
     
    而在廣州賣“腸粉11年,咖啡2年”的莊記,是因為顧客有咖啡的需求,而特意推出了咖啡。

     
    也許在很多人眼里,這種搭配不倫不類、不符合咖啡的調性。
     
    但中國人骨子里的早餐潛意識,是包子、油條和煎餅,是腸粉、燒麥、面線,
    當咖啡走入日常,與它們相遇,不必抗拒,也許這就是擦出火花的機會。
     

     
    在法國,咖啡的最佳“搭檔”是牛角包;在柏林,奶酪蛋糕最適合搭配咖啡;在日本是吐司,冰島是肉桂包,西班牙是蝸牛面包,印尼是印尼米糕……
     
    咖啡正在嘗試以各種姿態被中國人接受,來適應中國人的需求。
     
    每一次“咖啡+”的各種組合探索、突破和出圈,都是在尋找到真正適合中國人的咖啡文化。
     
    其實,不論哪種形式、什么姿態,屬于中國自己的咖啡文化和時代都在進行中。

    統籌|笑凡  編輯|張瑾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35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11:02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