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蔬菜王子”,是世界級的美味

    肉質鮮嫩多汁、清甜無渣……沒錯,說的就是蘆筍界中的白富美——白蘆筍。據說,每年的初夏,美食家們都要吃上一口白蘆筍,如果在這個季節沒有白蘆筍出現在餐桌上,那么美食家們就會覺得這個夏天白過了。

    可以吃的象牙

    蘆筍,別名石刁柏、龍須萊,其含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多種氨基酸,比一般蔬菜高達五倍以上,被譽為“蔬菜之王”,是“世界十大名蔬”之一。

    對于體驗白蘆筍的美味,蔡瀾先生在他的《食材字典》里提供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生吃蘆筍,只吃它最柔軟細嫩的尖端,點一點醬油,就那樣送進口,是天下美味之一。”

    在德國,白蘆筍有一個美名——“可以吃的象牙”。這不僅是形容它“冰清玉潔”的外形,也是代表它的出身矜貴。在當地,它的身價不輸松露,供應期只有短短數周,可謂物以稀為貴,所以,更要抓緊這短暫的嘗味期限,吃一口另類滋味。

    而每年的4-6月,正是白蘆筍的最佳季節,最為鮮甜多汁。

    冰清玉潔白蘆筍

    白蘆筍與青蘆筍其實是同一樣東西,區別在于其不同的種植過程。青蘆筍的青色是完全光合作用的結果,而白蘆筍的矜貴之處,是因為整個生長過程只可以避光培植,只要長出一點點,就要以泥土蓋住,不能接觸一丁點的陽光,以實現完全避光(類似韭菜和韭黃的區別),夸張的說法是,連采收都需要在夜間進行。

    由于沒有經過光合作用,所以白蘆筍造就了一身天然的象牙白色。反之,如果一旦碰上陽光,哪怕只是幾分鐘的時間,本是冰清玉潔的皮膚,就會變成青綠色,這么一來,白蘆筍就會變成日常所見的“青蘆筍”,不僅營養有所流失,連身價也要降個4、5成。

    白蘆筍種植全程避光

    身嬌玉貴蔬菜王子

    要100%保護白蘆筍那象牙白的膚色,便要時時刻刻留意其生長情況,對土壤的要求也比較嚴格,一般以沙質土為最佳,專人每天為其加上沙質土。在每次覆蓋新的沙質土時,還得小心翼翼地以免破壞其脆嫩的軀干。收獲時,也要人手溫柔地翻開沙土,而且當造期一般只有6-8周,又產量稀少,這便注定了白蘆筍過時不候的身價,其身嬌肉貴的程度可見一斑。

    青蘆筍富含較多的葉綠素,而白蘆筍則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尤其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含量之多,是一般蔬果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有“蔬菜王子”的美譽。青、白蘆筍的價差在最極致時可達4-5倍。

    世界級的美味

    目前,全球有超過10個國家及地區出產白蘆筍,包括意大利、德國、法國、秘魯及日本等,但由于氣候、土壤及培植技術的差異,又以德國黑森林、意大利Veneto及法國南部出產的最矜貴。

    而一般認為,法國出產的味道最甜最濃;意大利的白蘆筍質感則較結實、口感清脆;德國出產的品種最粗壯,但品味期限卻更短,且要等到4月末-6月初才最肥美,味道方面則帶甘香。

    我國國內也有引入德國的白蘆筍進行培植,其中就有云南、山東為主要產地,而山東菏澤市單縣郭村鎮的白蘆筍,比云南白蘆筍更加粗壯、多汁、肥嫩。

    采收過程極其苛刻

    從三四月開始,白蘆筍進入采收季節,直至六月份結束,其采收過程極其苛刻。

    首先,采收白蘆筍一定要在凌晨開始,日出前結束。

    其次,采收綠蘆筍只需一把采筍鏟或者鋒利剪刀,然后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其剪斷即可。而采收白采筍則需要準備一把采筍鏟、一把封土銑、一個采筍筐。

    采收工人頭戴電源,左手提著方形提籃,右手拿采筍刀、鏟子,沿著培好的筍壟,仔細查看壟面,有鼓包、裂縫的地方下面就有需要采收的筍芽。

    采收時,工人用左手在鼓包、裂縫處細心的扒開壟土,讓筍芽露出15厘米-20厘米,然后左手捏住筍芽的上部,右手用采筍刀往土下鏟約10厘米深,方可把筍芽下部鏟斷。

    然后左手把筍芽抽出來,放進籃子里,用深色蓋布隨機蓋上,避免白蘆筍見陽光顏色發生變化,然后右手用鏟子把扒出來的土再填回去,輕輕拍平整,方可沿筍壟繼續采收。

    白蘆筍從田間采收到進入儲藏也不超過4個小時,采收后的蘆筍要迅速運到儲存地點,立即進入保鮮程序。

    首先,要進入一級降溫清洗程序,用冰水將蘆筍嫩莖的溫度從20℃-25℃降至10℃-12℃,同時清洗泥沙,進入分級、切齊、整理程序。

    分級、切齊后的蘆筍嫩莖進入二級降溫消毒清洗程序,用零度冰水將蘆筍嫩莖溫度從10℃-12℃降至1℃-2℃,同時用500PPm抑菌凈殺滅蘆筍嫩莖表面的細菌,然后在表面噴撒保鮮劑。

    最后將經過上述處理的白蘆筍經過表面風干系統,吹干蘆筍嫩莖表面,裝入保溫儲藏箱。進入0℃-2℃恒溫保鮮儲藏庫儲藏。

    3個特點優于綠蘆筍

    與普通的綠蘆筍相比,白蘆筍有3大特點:

    1.口味:

    白蘆筍口味甘甜,回味悠長且鮮香。與綠蘆筍相比,白蘆筍明顯少了苦味,從而更多地體現出自然的清甜和堅果的口味,而且絲毫不澀口。

    2.質感:

    白蘆筍由于始終不接受光照,所以比綠蘆筍更加柔軟,食之沒有一點渣子。白蘆筍的皮非常薄,永遠不可能產生老皮和硬皮,故加工起來更方便,凈料率也更高。

    3.營養:

    白蘆筍與綠蘆筍相比在微量元素含量方面更高,尤其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維生素B的含量更是豐富,為一般蔬果的十幾倍,硒含量更是其他蔬菜的幾十倍。

    什么樣的白蘆筍最好?

    評判一株白蘆筍主要依據四點:

    1.直不直。指白蘆筍的“身段”,越順直的越好。

    2.粗不粗。指白蘆筍的直徑,越粗壯的越好。

    3.香不香。指白蘆筍的氣味,帶有天然清香的最好。

    4.甜不甜。指白蘆筍的味道,新鮮甘甜的最好。

    一般取選1.6cm以上直徑,20cm身長的規格為佳,不能過粗,也不帶苦澀味為最佳。

    這些上等貨色,會根據產量、身形、色澤、香氣、味道細分為A、AA和AAA三個等級,A越多,級別越高;產量越少,價錢也就最貴。

    白蘆筍怎么吃最美味?

    白蘆筍的最佳吃法,就是快速焯水后直接食用或者生吃,只有這樣才能品嘗到其清鮮脆嫩的好滋味。尤其是筍尖15cm的長度,至為鮮嫩,可取這部份用于煮吃,其它剩余部份用以煮湯,而且去皮后就要馬上煮,否則一旦氧化,就會有損它冰清玉潔的外貌。

    如果非要調味,一定要選擇清淡的味道,不能掩蓋住白蘆筍的原味,這樣才算不辜負這等待一年的美味。在食材搭配上,當然是以味道同樣不太強烈的海鮮和新鮮蔬菜最為合適。

    在中國,適合白蘆筍的烹調方法更多,可以說涼拌、清炒、清蒸、輕煎,都非常適合。但是由于它獨有的質地和香味,因此又以制作冷菜為最佳。

    現在,中餐廚師往往是將白蘆筍開水輕焯1-2分鐘后撈出,淋入各種鮮美味汁拌食或者蘸食,口味鮮甜,質地脆爽,也可以作為堂煎牛排等葷菜的配菜。

    低溫避光 半月保鮮

    白蘆筍買回來以后,如果像其他蔬菜那樣存放,會導致白蘆筍變色或者水分流失。

    正確的存放方法是:用密封袋將白蘆筍包好,一定要避光,放入5℃-6℃左右的保鮮冰箱內,可以保存半個月都不會發生質變。

    處理白蘆筍小妙招

    1.白蘆筍皮也有妙用

    白蘆筍皮的味道比食用部份味道濃一些,可以用來作為湯底食材,但是不要熬制太久。

    2.如何去掉白蘆筍的“土腥味”?

    仔細品嘗,白蘆筍有一點點土腥味兒,在焯水的時候放少許檸檬汁,即可將這種味道去除。

    3.怎樣保持白蘆筍的脆爽?

    白蘆筍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焯水后簡單調味就直接食用,焯水的時間不要過長,10秒以內斷生即可,撈出后即刻放入冰水中,可以保持白蘆筍的脆爽口感。

    4.豐富的汁液在采收后會流失怎么辦?

    采收后的白蘆筍嫩芽仍會繼續生長、消耗所含的糖份,所以汁液也會逐漸流失,纖維質越變越粗。為了保留汁液,可以在烹制白蘆筍前把嫩莖泡入稀釋的糖水中,這樣可補救部份水份、糖份的流失。

    5.什么食材和白蘆筍最登對?

    白蘆筍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但要用簡單的料理過程,有煙熏味道的肉或者魚、含有酸性的汁料、橄欖油、含有碘元素的魚子醬等都是白蘆筍非常好的搭配。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投稿郵箱:
    861139149@qq.com

    內容合作/轉載:hongchuwang66(微信)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53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2日 18:02
    下一篇 2022年4月22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