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三頓半咖啡創始人吳俊的一個采訪錄,摘抄了一部分文字,分享給大家:
說到做烘焙設備網店,開始生意不錯,但是隨著競爭加劇,生意下滑厲害:
“開始虧損,連同開咖啡館賺到的幾十萬都賠進去了,甚至還借了20萬,賠到最后只剩8000塊錢。我們想了一下,決定投到一個單品上,就這個產品,其他都別管了,上了,就賭中了。那個產品投了8000,賣出去,直接變16000,16000再進貨,32000,64000,就靠著8000塊,走到了今天。所以我一直非常重視產品,產品比想法重要。各種各樣的創意都可以想,但是沒有產品你就沒有一切。
以產品為核心,而不是一概念為核心,拿出差異化的,跟市面上不同的產品,你才有競爭力。”
大家應該很感興趣是一款什么樣的單品。是一把面包刀。因為有天晚上他做客服,顧客說一直沒有一把好的面包刀,說想要一把好刀,說得還挺專業。于是,吳俊去網上找,沒找到,就去廣東轉了一圈,最后在一個小小的工廠里找到一把好刀。工藝,造型,材質都特別好。它就讓公司把8000塊打過來,把所有貨都買了。就靠著這個面包刀,賣爆了。以前,是去工廠拿貨,有什么賣什么,后來是開自己做貨,找工廠加工。
說到用戶調研,他說:
“我不會做那種很大眾化的用戶調查,我覺得還是少數人掌握著更趨勢化的東西。”
說到做產品,他們會經歷6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立意,就是你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想清楚他的價值體現在哪里。
第二階段,是結構。結果是做規劃,像是建筑設計中的總圖,要避免單點突破的不完整,要習慣點線面的建立。
第三階段,是產品,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一件事情一件事做好,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摳好。前面說了起心立意,這里就要心專意專,因為你起了個大勢,過程中就不要想多了,這個世界誘惑太多,覺得部分信息都是誘惑,所以需要你有定力,能守住。
第四階段,是上市。上市不是一個路徑選擇,沒有太多的渠道給你選,上市實際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個產品都只有一個瞬間。
第五階段,是推薦。把產品放出去,而且從面上放出去,通過線上線下,實物和氛圍,讓用戶多體驗,這樣會形成一個反饋面,從這個面上去找聲音。重點看用戶怎么推薦,也看用戶為什么不推薦,拿到真正關鍵的信息,把體驗信息翻譯成產品價值。很多時候,需求調查可以不做,體驗調查時一定要做的。
第六階段,是迭代。我一直覺得永遠有更理想的我產品,每個產品都可以迭代。如果一個產品沒有想好迭代的可能,就不要開始,到后面會越做越亂,會很容易受到信息干擾,調研反饋不是給你方向,而是驗證你的思路,把可能性變成確定性。”
說到系統思考的重要性,他說:
“單點思考不是一個真正的壁壘。壁壘是一個墻壁,是一個系統,有了這個系統你才有足夠的競爭力,單點思考其實比較落后,因為讓整個思考是單層次的,系統會讓它鏈接起來。”
暫時就分享這么多。
因為是采訪錄,是口頭表達,可能語言不會那么精煉,系統和邏輯連貫,也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語言,顯得更加真實。
三頓半,做咖啡的,不知道大家喝過沒有,是一個新消費品牌,估值45億。這些年,各種新消費品牌發展得不錯,發展也快,他們通過產品的創新,新的宣傳方式和新的銷售渠道把一個品牌做起來,時間很短,發展很快。以往一個品牌發展起來可能要幾十年,現在也許幾年就發展起來了。
提到新消費品牌,我們對他們的印象可能是善于營銷,覺得產品也就那樣。但其實深究下去發現,善于營銷確實是這些品牌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但是消費者不是傻子啊,如果產品不配的話,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產品上別人也確實有一套。看了上面的采訪文字,你也看到了,別人還是很重視產品創新的。
從老產品里發現新價值,提出自己的價值主張,從新價值里找到特定的人群,然后利用互聯網的放大效應快速觸達到目標人群,這也許就是這些品牌發展快的原因吧。
?
新消費為什么能起來?因為時代在發展,消費者變成了年輕一代,老品牌落后了,滿足不了這些年輕人的需求了,給了新品牌趁虛而入的機會。
無論是做個大公司,還是開個小店,我覺得原理都是一樣的,希望給你帶來啟發。
這個大的原理,我下篇文章再梳理一下。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