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會被別人指責為“很固執”,我們也會批評被人固執,不懂得變通,固執的人可能會錯失一些東西。記得前段時間偶然去看了預制菜的展會,寫了一篇預制菜的文章,說了預制菜的優缺點,以及對我們實體店可能的機會。我認為還是比較客觀的。但有人直接開罵了,說我給預制菜宣傳,毫無底線。
?
我一臉懵逼,想不明白為何被罵。那位老板一定是對預制菜有成見,任何關于預制菜的信息都聽不進去。但是,這樣真的好么?你即使把預制菜當敵人,也要記得教父里一句話:不能對敵人憤怒,那樣會影響你的判斷。
?
那如何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開放,更加能夠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呢?來看看串串店喻老板的想法:
一個人頭腦中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的智慧。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你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俗話又說,富貴險中求!你是不是也覺得有道理?一個告訴我們要小心,一個告訴我們要敢于冒風險,為什么不同的觀點我們會覺得都有道理,本質上就是每一個道理都有它的適用邊界。
所以,查理芒格曾經也說過一句差不多的話,如果一個知識我不知道它在哪些情況下不適用,那說明我并沒有真正掌握它。
這背后都跟我們人類的一個思維傾向有關:追求一致性。比如我有一個觀點或者信念,這個觀點和信念跟隨我們多年,后來我們遇到一個不同的觀點,我們就會傾向于去反駁新的觀點,維護自己舊有的觀點。
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理解了為什么上一代總是看不慣下一代,比如我問身邊的一些同齡朋友,你們是怎么看待這種洛麗塔的穿戴風格,絕大部分表示不理解,沒覺得有啥好看的。同時你也理解了,我們為什么要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
而這,跟我今天所要說的平衡思維有關系。
以前,我對半成品是持否定態度的,我們店也不使用半成品。主要原因有下面三個。
1,半成品的價格會比我們自己采購加工貴,不劃算。
2,半成品的口味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特點。
3,我們店主打新鮮,使用半成品不符合我們的定位。
但現在回過頭看,上面的原因其實很值得再斟酌。
在我們做決策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犯先入為主和以偏概全的錯誤。
因為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好吃的東西必須是食材新鮮,現做現賣,端上桌的時候還冒著騰騰熱氣。正是這種固有認知,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半成品幾乎就等于不好吃。
這其實就是營銷領域經常說的一句話:認知大于事實。事實是什么不重要,消費者的認知才重要。假設你研發出一種預制菜,經過雙盲測實驗,發現跟現做的沒有什么區別,但是你如果給這家店起名:xx預制菜餐廳,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
在我最開始開串串店的時候,我曾經設想過我們的串串店要主打健康,連slogan都想好了,吃健康串串到我這。但這其實也不符合消費者的認知,因為串串,火鍋,烤肉等等天然是不和健康掛鉤的,大家如果想養身就去吃湯鍋了。
固有認知就會帶來偏見,而人類天然具有保持前后一致的傾向。這個一致性傾向的原理來自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影響力》。怎么去理解這個一致性傾向?假設你討厭一個人,如果她長得漂亮,你會覺得她是狐貍精,如果她做了一些好事,你會覺得她做作。一致性會讓人犯一些非常愚蠢的錯誤,但卻意識不到,不知道就更不要談改正了。
正是因為這個固有認知和一致性的傾向,以至于我在做決策的時候首先就對半成品持否定的態度,然后后面找的理由肯定都是一些不支持他的理由,但是我們卻不自知,這就叫證實性偏差。我們先有了觀點和立場,然后后面找的依據都是支撐先前的觀點和立場的。
這又讓我想起了之前一個學員選址的案例,他因為資金預算有限,傾向于找一個租金和轉讓費都低的門面,經過一番尋找,然后就找到了這樣一個門面,就在他準備簽約的時候,他發信息讓我參考,最后我給否定了。因為租金和房租低,他在心里就先認定了這個門面,以至于門面的種種其他問題就被他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比如門前自然人流嚴重匱乏這個問題。這里面除了對于選址的經驗問題,也有證實性偏差的問題。
以前我們的結子都是買回來自己加工,這要經過采購,焯水,鹵煮,然后是串簽,儲存這些程序,時間久了賣不出去還會變黑。后來我們直接使用的是真空半成品,兩斤一袋,拆袋解凍即可穿串,毛利也能做到65%。而從顧客感知的角度上來說,基本上沒啥影響。
開店做生意必須考慮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像我們做串串的,前期的備菜相對麻煩一些,如果能使用一些半成品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效率。
但像牛肉,腦花,千層肚這些我們就不會使用半成品,因為這是我們店鋪的定位,也是價值點所在。在那些顧客感知強的地方我們還要加大投入。顧客價值感知這個詞,來自于小馬宋老師的新書《營銷筆記》,通俗易懂,非常值得一讀。
所以總結一下,到底要不要使用半成品,我們要考慮以下幾點。
1,不要先入為主,對半成品持否定的態度。
2,從顧客的價值感知角度出發,使用半成品和自己加工出來的,在顧客感知角落來說,有沒有差別?其實像我們店使用的郡肝,掌中寶這些本身也是凍品,我們自己加工和使用半成品,在口感上來說,基本沒啥區別,所以像這一類我就會趨向于采用。
3,從毛利的角度考慮,以前我還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總覺得買半成品會比自己加工毛利低很多,但這不一定,因為工廠都是集中化采購,有規模優勢,比如我去市場一般都是買幾斤,人家都是幾噸采購,價格自然不同。至于毛利的多少,最好的就是自己對比一下,這最靠譜。
4,從效率角度出發。能不能提高我們的效率,降低我們的人工成本。
沒有什么東西放之四海而皆準,凡是都有邊界條件,一定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綜合考慮,最終取得平衡。
明天再分享,一個店的營業額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