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設計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平時我們合伙的股權一般都是這樣分配的:開店一共花了10萬,我出了5萬,你出了3萬,他出了2萬。于是股權就是50%,30%,20%。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后期可能會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合伙開店的股權設計還沒有法律規定,但是可以借鑒現在公司法對于企業合伙的一些規定來設計。以下分享些我學習到的可以借鑒的內容,里面的數字是關鍵,要記住。
科學的股權架構基本上是要滿足這四類人的訴求:
創始人維度來看,本質上的訴求是控制權,創始人的訴求是掌握公司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早期做股權架構設計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創始人控制權,有一個相對較大的股權(一般建議是合伙人平均持股比例的2-4倍)
合伙人維度來看,合伙人/聯合創始人作為創始人的追隨者,基于合伙理念價值觀必須是高度一致。合伙人作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希望在公司有一定的參與權和話語權。所以,早期必須拿出一部分股權來均分(這部分股權基本上占到8%-15%)
核心員工維度來看,他們的訴求是分紅權,核心員工在公司高速發展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早期做股權架構設計的時候需要把這部分股權預留出來,等公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期權就能真正意義派上用場(通常建議初次分配完之后同比例稀釋預留10%-25%)
投資人維度來看,投資人追求高凈值回報,對于優質項目他們的訴求是快速進入和快速退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投資人要求的優先清算權和優先認購權是非常合理的訴求,創始團隊在面臨這些訴求的時候,一定程度上還是需要理解。
企業股權結構的三種模型:
第一種,絕對控股型
這種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創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權,合伙人占18%的股權,預留團隊股權15%;該模式適用于創始人投錢最多,能力最強的情況。在股東內部,絕對控股型雖說形式民主,但最后還是老板拍板,擁有一票決定/否決權。
第二種,相對控股型
這種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創始人占51%的股權,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的股權,員工預留15%的股權。這種模型下,除了少數事情(如增資、解散、更新章程等)需要集體決策,其他絕大部分事情還是老板一個人就能拍板。
第三種,不控股型
這種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創始人占34%的股權,合伙人團隊占51%的股權,激勵股權占15%。這種模型主要適用于合伙人團隊能力互補,每個人能力都很強,老大只是有戰略相對優勢的情況,所以基本合伙人的股權就相對平均一些。
今天回到了老家過年了,假期這段時間我就多回答大家的問題吧,歡迎大家給我公眾號里發信息給我,我會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回答,并且通過通過節目和公眾號文章發出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