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19
導讀:曾經,家庭模式是餐飲行業最常見且穩固的模式,但當錢、和權利的誘惑足夠大時,再親近的人都有可能互相“抓破臉”。
本文2586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上周,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和他的前妻俞渝,在全國人民面前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家庭倫理劇。這場以李國慶參加某訪談節目時“摔杯為號”為起點的撕逼大戰,經歷了李國慶公開控訴妻子俞渝將自己逼出當當;俞渝深夜朋友圈發三千字回應,細數李國慶婚內出軌、是雙性戀、家暴、有性病史等多宗罪狀,并說要“撕破李國慶的臉”后,最終以法院判決兩人正式離婚而告一段落。兩人之所以鬧成這樣,除開夫妻之間的私生活矛盾外,最大的原因,其實是錢權分配不均。2019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李國慶和俞渝以70億財富排名第573位,這是世界上99%的人奮斗一生無法觸及的絕對領域。兩人遲遲不愿離婚非得互相折磨的原因,也是因為俞渝是不愿平分當當股份,她要求李國慶接受只持股25%就肯和平離婚。所以并非俞渝不肯離婚,而是她不肯接受法院判決離婚,那樣對她財產分割不利。她想要的是協議離婚,前提是李國慶接受只持有當當25%的股份。從天眼查可知,李國慶作為二股東在當當持股27.51%。如果持股25%的訴求屬實,那意味著俞渝要求李國慶離婚承擔比維持現狀更大的直接經濟損失。曾經,李國慶和俞渝是互聯網圈里的模范恩愛夫妻,但在婚姻和股權的拉鋸戰中,一切情啊愛的,都不過浮在肥皂泡表面的光鮮假象罷了。不少網友感嘆,這號奇事真是百年難遇,但事實上,這種親人愛人為了錢權撕破臉的事,在一個行業是比較常見的。早期的餐飲行業,是夫妻店模式最泛濫的行業,老板做后廚,妻子管賬,小舅子小姨子也在一起幫忙,最大程度地節省人力成本。但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真功夫”的創始人蔡達標,這輩子最后悔的事恐怕就是讓小舅子潘宇海參與到真功夫的經營中來。與李國慶和俞渝閃婚不同,蔡達標與妻子潘敏峰可是正兒八經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人甚至還曾為愛私奔。1994年,成功結婚的兩人,在東莞街邊開了一家甜品店,并且成功拉到了小舅子潘宇海的一筆投資。三人之間的股權結構為潘宇海占50%,蔡達標、潘敏峰夫妻二人占50%。后來,這家甜品店進化成了真功夫,在全國各地都有了不小的名氣,蔡達標也因此成了公眾視野里的成功企業家。但這引起了創業初期,出錢出力都比較多的潘宇海的不滿。2003年,蔡達標與潘宇海達成了“風水輪流轉,五年一坐莊”的口頭協議。至此,蔡、潘兩家雖然私底下互有埋怨,表面上仍然維持著虛假的體面。2006年,蔡達標與潘敏峰夫婦感情破裂,兩人協議離婚。潘敏峰以自己手中25%的股份換取了房屋、現金以及一對兒女的撫養權。2007年開始,蔡達標開始為上市做準備,與此同時,又從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店引進一批高管。這一舉動導致真功夫早期創業的一些元老先后離去,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去潘化”策略。另一方面,蔡達標在同一年引入了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兩家風投。真功夫的股權結構變為蔡達標、潘宇海各占41.74%,雙種子公司占10.52%(其中蔡、潘各占5.26%),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占3%。后來,蔡達標通過控股中山聯動,股權比例反超潘宇海。2008年,蔡達標未兌現5年前的口頭承諾讓小舅子潘宇海做總裁,潘宇海希望參與真功夫管理而不得,致使兩人的矛盾和爭斗公開化。就在此時,又有媒體爆料出蔡達標曾經的婚外情,前妻潘敏峰認定蔡達標是侵奪潘家財產的掠奪者,她告訴媒體,蔡達標以“為了真功夫,為了孩子”為由,在離婚財產分割時騙取了她25%的股權,她要奪回來。潘敏峰一紙訴狀將蔡達標告上法庭,要求分割丈夫一半股權(折合人民幣4.7億),當時此案的訴訟費高達268萬,堪稱“天價離婚案”。夫妻二人撕破臉后,潘敏峰甚至前往真功夫財務辦公室搶走若干財務資料。2011年,蔡達標等人因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占等被警方逮捕,潘宇海正式接管真功夫。2014年,廣州中院作出終審判決,蔡達標獲刑14年。潘、蔡兩人之間的斗爭,隨著蔡達標的入獄,暫時劃上了句號。很多人覺得,蔡達標和潘宇海之間是因為沒有直接的親緣關系,才會生出嫌隙。但君不見,舊時代富貴人家親兄弟因為分家鬧得一地雞毛的事,也是不少。2007年,香港TVB制作了一部名為《溏心風暴》的家庭劇,該劇講述以香港知名海味店為背景的故事,劇名 “溏心”即“ 溏心鮑魚 ”。一間海味店、一個大家庭,因利益牽引出一場爭產風暴。然而,有著 “名人飯堂”之稱的香港鏞記酒家,卻從2010年開始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溏心風暴》。鏞記酒家始于上世紀60年代,由甘穗輝一手建立,之后與三名兒子一起共同經營,逐漸走向興旺。至1968年,鏞記酒家就已獲美國《財富雜志》選為世界15大食府之一,后也連續獲得米其林一星評級。由于生意越來越發龐大,早已超出了家族生意能掌控的范圍,創始人甘穗輝于1994年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注冊了離岸公司,并將所有股份被放入Yung Kee Holdings Ltd(以下或簡稱“鏞記控股”)。甘穗輝去世后,又以相對公平的原則將鏞記控股各35%股份分給了長子甘健成和次子甘琨禮。第三子甘琨岐、小女甘美玲和甘老太各持10%股份,但不參與經營而坐享分紅。老爺子去世不多久后,次子先后獲得了三弟和小妹贈送的母公司股份,成為了鏞記最大的股東。長子甘建成本就因權力被削弱而大感不滿,再加上甘琨禮公然安排自己的兒子甘連宏“空降”董事局,曾經同甘共苦的親兄弟,徹底反目成仇。2010年,大哥甘建成一紙訴狀將弟弟甘琨禮告上法庭,要求甘琨禮收購其持有的鏞記控股45%的股份,否則將申請把鏞記酒家的母公司鏞記控股清盤。由于此案涉及到海外公司與中國香港本地資產等眾多因素,所以一直僵持了整整5年。直到2015年,香港終審法院11月11日才正式宣布,鏞記母公司清盤,但暫緩28天執行。令人唏噓的是,甘建成早在宣判前3年就已經去世,爭了一輩子也沒看到最終的結果。華人的一切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均以此為基礎,血緣關系和家庭本位也是家族制度強調的重點。許多中國的家族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個人烙印,創始人的價值觀和形象與企業已經難分彼此。比如曾經的海底撈就希望在員工之間,建立起傳統的家庭觀念。人是感情動物,當感情穩固時,它維系雙方關系的作用,比任何條約都要強;不得不承認,我們很多時候會“感情用事”,但我們對自己唯一的期盼就是,在感情的之外保持一絲理性。
合伙做生意,你覺得是感情重要,還是合約重要?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