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餐飲時報》跟大家分享一家在重慶人心中很拽的“李子壩梁山雞”—— 1、吃李子壩梁山雞必須要當天預訂,且只接受手機預訂,說好的時間沒來最多等5分鐘。 2、不要一兩個人去吃,否則不賣。(據說現在有小點的雞,吃不完還可打包) 3、為了美味,要有強大的內心接受老板安排的“自助式”服務,因為老板實在忙不過來。 江湖傳聞,重慶有家雞店,號稱重慶最拽餐館沒有之一 這是一家火遍重慶的雞店,大家會排隊幾個小時,只為一鍋雞等待 很可愛的餐廳裝飾,最關鍵是人氣超級好,每次都必須預定才可以吃到 李子壩的雞店,就他最火,慕名而來的食客都超級多!迷戀他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雞肉軟糯,味道很不錯;二是因為里面藥材搭配比例很好,;三是因為芋頭每天新鮮呈現,特別軟綿 雞肉特別的大塊,因為是貴州跑山雞,所以肉質細嫩,里面加入了大棗,黨參,沙參,吃起來入味,特別是軟糯的雞皮,一口就無法忘記 還有作料,加入大頭菜,花生,香菜,雞肉吃起來印象更深刻 老店的人氣非常旺 看完了簡單的圖片解析,《餐飲時報》詳細地為大家說一說“李子壩梁山雞”,這個有著一眾江湖傳聞的餐廳究竟是什么樣的?
李子壩梁山雞,2013年還是一家低調經營的餐館,3年后的今天已經擁有了3家直營店,十多家加盟店。在渝中區李子壩正街的那家店面,需要走看守所的那個小巷子里,如果你認為只有這一家店面的選址比較偏僻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當同行擠破腦袋爭奪購物商場黃金口岸時,李子壩梁山雞卻將重慶主城的門店,全開在背街小巷、甚至地下一層。 它的發源店甚至一度開在了看守所這樣一個不吉利、又偏避的地方,這一點足以讓很多餐飲人瞠目。 老板甚至說,如果一家店不用找就找到了,那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至于用戶是否找得到,用戶是否停得到車,都不是老板關心的問題。老板關心的是食材好不好、味道好不好這些餐飲的本質問題。
由于李子壩梁山雞的選址非常偏僻,所以在開店之前,小街在燈紅酒綠中顯得格外的落寂,當然,因為有了李子壩梁山雞,這里全部改變:平時錯車都困難的小巷子里,各種車應有盡有,既有奔馳寶馬,也有奔奔QQ,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所以時常能聽到有不耐煩的人在大喊,吃雞的,快點出來挪車。 李子壩梁山雞是一個老門面,8張半桌子,不到6點,就人滿為患,外面站著的,坐著的,都是等著吃雞的。他們要么是比預定時間早來的,要么是慕名前來的。 沒有其他辦法,只有一個等字解決問題。
滿滿的紅紅的鐵鍋端上桌,湯汁上浮著細長的沙參和圓圓的芋艿,雞肉帶骨斬塊藏在湯汁里。吃一塊,微微有藥香,但還沒有蓋住雞肉的香氣。 這種口味的菜式怎么就能在重慶這個江湖菜式各領風騷兩三年的城市里,火了十多年呢? 從食材上來看,李子壩梁山雞的選材非常嚴格,據說有12個硬性的標準,一定是生性好斗的貴州六盤水跑山雞、生長期10至12個月、五至八斤、雞冠血紅、以大山綠色植物和昆蟲為主食等。用的佐料也是精挑細選,生姜用的是貴州黃桷樹黃口姜,辣椒是頭伏季節收摘的貴州烏紅雞心椒,油是初榨農家菜籽油,綠色、鮮香。最關鍵的調味品是店家自己泡制的老壇泡菜,泡菜的壇子都是15年以上的,泡制時間一定要超過160天。 吃完飯從二樓上四樓離開餐廳時,店家的一條標語驚呆了眾人:“缺斤少兩死全家”,天呀,店家敢做這樣的承諾,不僅是分量上足斤足量,隱約還透露出對自己的手藝、對自家菜品的足夠自信吧! 而這塊略帶霸氣的標語,也成了很多顧客的必拍之處—— 李子壩梁山雞賣的都是大雞,少則7、8斤一個。人到了,端一鍋上來,說多少斤就是多少斤。你如果對雞的斤兩有疑問。廚房里沖個人出來對你咆哮:“我要是缺斤少兩,死全家”。 這樣承諾,不僅給顧客一種誠信經營的印象,另外也加深了顧客對餐廳的印象,甚至會上升為餐廳的標簽。 因為是預定了的,我們去的時候,剛落座,一報電話號碼,一個孃孃就說,座機訂的吃不成,以前有個座機訂的,后來沒來,打電話過去也沒得人接!后來就再也不接受座機預訂了。 正以為吃不成了,走在最后面的同行人說,對頭對頭,我下午用座機打遭說了,后來用手機打了的,隨即報上了手機號。那個嬢嬢一聽,馬上說有這個號碼,不到2分鐘,一大鍋雞就上來。美味掩蓋了一切,忘記了網上的傳言,忘記了它的“拽”。 “飯在那面,自己去打。” “你們打電話沒得,沒打電話到后面去排起。” “你們才兩個人呀?兩個人吃不完,下回再來嘛,多喊幾個人哈!” 門口,接電話,打電話,聲音最大的據說就是老板。平時炒雞,閑下來,就接電話,打電話…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尊重原創,任何平臺、網站轉載務必請帶以下圖文及微信號。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餃子界”又出新模式:顧客用農夫山泉自煮水餃是賣點
2.西貝想干啥?推燕麥面新品牌,要“開10萬家店”!
3.路邊烤串店的新生存法則:進駐購物中心
4.掀起“水貨”旋風的57度湘,又出新品牌:吃飯皇帝大
5.什么神器讓餐廳一個月回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