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起名字是一個有固定套路的事情,對于我們餐飲來說,初創品牌最通用的方法就是人名+品類名?,或者通用名詞+品類名。
譬如蘭州拉面三劍客的“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再比如已經功成名就的“大董烤鴨”,“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等等。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的名字沒什么特點和識別度呢?
?
我們就用大家都認識的名詞做品牌名也很好,比如說全球中餐老大,美國的“熊貓快餐”,炸串界扛把子“夸父炸串”,還有新加坡首富創辦的“海底撈火鍋”。你說熊貓、夸父,中國人誰不認識呢?
不過說到海底撈,還真有不少人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
海底撈是四川麻將術語中的“和牌”,因為起源于四川,所以四川人都認識這個詞,在走出四川的時候也已經揚名立萬了,就不需要大家都認識這個詞了。
?
無獨有偶,美國披薩一哥叫“達美樂披薩”,達美樂的英文名是“domino”,是多米諾骨牌,可以理解為美國人民的麻將,看來撲克麻將類的全民娛樂項目是個起名字的好來源。
看來世間真理可以多一條:吃喝與玩樂不分家。
那么,想給餐飲品牌起個好名字,最關鍵的兩點是什么呢?
1、詞匯要大家都認識,而且輸入法要一次性打對,不要有同音異義字。
比如說綠茶、外婆家、一點點、江邊城外、老娘舅,馬路邊邊,這都是好名字。
像太二(輸入法打出來是胎兒)、西貝(西北)、糧全其美(兩全其美)、大龍燚(大部分人都不會念)就差一點。
當年我做優糧生活的時候估計累計跟別人解釋過一萬多次這個“糧”不是那個“良”,算到現在也浪費了很多青春在這名字上啊。
總之,打字一次性打對,跟別人說的時候不用補上一句解釋,就是好名字?
?
2、詞匯要和品類無關
?
比如熊貓和快餐就扯不上關系、夸父和炸串也扯不上關系,這樣這個名稱就不會讓顧客對產品產生誤判。
如果你叫“橙子烤肉”,大家就會想這個烤肉會不會里面還要切橙子上烤架烤,感覺怪怪的,一部分人就不會入店了。
之前我家旁邊有一個川菜館叫“錦府鹽幫”,聽起來就很咸,朋友來小聚時,如果有口味清淡的朋友,我就會避開這個飯館,盡管我知道它其實不咸,但是我很懶,不想因為這個多跟朋友解釋一嘴。你看,獲客就這樣流失了。
你學會了嗎?
原創文章,作者:蒜頭外賣運營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