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代購”再復活:送到你手上的外賣,到底是誰在賣?


     


    想喝星巴克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條件加上“不出門”,就沒那么簡單了。


    在國內外賣市場鼎盛的現狀下,星巴克似乎不為所動。


    于是,這給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在餓了么、美團等訂餐平臺上搞起了“星巴克代購”的跑腿業務。


    關于這些代購業務的新聞像月經貼,隔一段時間就出來一次。這次,我們專門研究了一番,看看他們的利潤在哪里?星巴克對此又是個什么態度?


    咖門|王靜,發自上海



      1  


    星巴克的“中間商”


    在外賣平臺上,我找到了一個做“星巴克代購”的商家:


    ▲在外賣平臺上做星巴克代購的商家

     

    可以看到,除了店名帶有“星巴克”三個字外,logo、以及使用的產品圖都和星巴克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但當我點開評論區感受下:還真的是星巴克!

     

    ▲看評論知道是代購的星巴克,不會錯了

     

    我搜索的這家店,有3000多條評論,從曬出的圖片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賣的確實是星巴克產品。

     

    并且這樣的店不在少數,光是我定位的范圍內,就可以找到六家,分別命名成SH一店,SH二店,SH三店,SH應該是上海的簡稱。

     

    而且這些代購并不會受到范圍限制,我在徐家匯搜索的結果,和在虹口區某住宅區搜索的結果是一樣的,都可以刷出這六家店,兩地相差了將近20公里。

     

    可見這類代購是只要有星巴克,就有東西“賣”。


    出于探索新世界的心,我也在家點了杯,體驗了一把:

     

    • 下單之后,會有電話打過來確認訂單內容,問有沒有什么少糖加奶之類的要求;

     

    • 從下單到拿到飲料,大概用了30分鐘,速度尚可,這大概與我家不遠處有一間星巴克門店有關系;

     

    • 可能是怕途中會有液體撒漏,我點的冰拿鐵蓋了兩層蓋子,三層透明膠帶封口,這個小細節,在用戶體驗上,可以說是很星巴克了。


    據外賣小哥表示:這種星巴克的單子,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送100多杯。


     

      2  


    跑腿費+漲價+星享卡積分:利潤里面大有文章


    從外賣平臺的商家上傳的資料看來,這個公司叫做“上海駝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上海徐匯區注冊,主營業務是電子元件。和星巴克顯然是兩路人馬。

     

    在頁面上,商家也掛出了一個公告:外賣商業行為和星巴克無關。

     

    在產品價格如此透明,門店甚多,供需相對平穩的品牌下求生存,他們到底靠什么賺錢呢?總結下來大概有這3點:

     

    1.收取一定跑腿費,與外賣小哥分成

     

    在平臺下單買星巴克,需要代購的跑腿費,一單收取8塊錢(以上海為例),不管買多少杯都是這個價格,跑腿費與跑腿小哥分,跑腿小哥統一由一個公司管控。


    ▲買星巴克的配送費似乎比一般的外賣要高

     

    2.適當漲價,賺一點是一點

     

    代購還會稍微漲價。以一杯中杯(tall)熱拿鐵為例,星巴克店里賣28元,代購平臺上是31元;抹茶星冰樂中杯店內售價31元,平臺上賣34元。也就是說,基本上每一杯都在原價上漲了3塊錢。

     

    3塊錢雖然不多,但這可是已經收取了代購費上的純利潤,如果量大的話,收益可想而知。

     

    3.星享卡里“大有錢賺”

     

    星享卡大家都很熟悉了,星巴克的會員卡,通過星星的累積可以產生一定的“會員福利”,累積到25個星星,成為尊貴的金卡會員時,就有比如一次性買三杯送一杯等優惠活動,還會經常送券之類的。


    ▲從星享卡入手,就有得賺了

     

    普通人要累積到金卡,除非是天天喝,否則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作為這種一天可以買上百杯的代購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用一張券,可以只花3塊錢購買一杯咖啡,顧客那邊收原價,是不是利潤很高了?許多公司或者小哥還會根據購買的產品種類和數量,來盤算如何才能使利潤最大化。

     

     

      3  


    出了問題,責任在誰?

     

    都市中匆忙的白領帶動了“懶惰經濟”,這類代購的流行也恰好是利用了這一點——


    有些人就是不想走出辦公室和家,希望能“一動不動”地喝到咖啡。

     

    如今又“復活”的代購,的確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他們對時間敏感,對金錢沒那么敏感。

     

    可另一面,星巴克方面曾表示,目前在中國沒有和任何第三方外賣服務平臺展開正式的業務合作。


    從本質上來說,這類代購定位曖昧,處于灰色地帶。有媒體咨詢過相關律師,給予的說法是,如果跑腿是有表明與星巴克合作,而事實并沒有,那么是有可能存在侵權行為;但如果沒有表明是“合作關系”,僅僅提供代購、跑腿的話,是不存在侵權行為的。


    星巴克此前也曾有內部人士表示,“會進行調查”、“不排除采取法律手段的可能“”。


    ▲這樣的代購平臺依舊處于灰色地帶


    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如果在產品到手之后出現了問題,責任歸誰呢?

     

    “我有一次點一杯熱可可,灑了三分之一,跑腿的小哥退了我兩塊錢。”使用過這個跑腿服務的陳小姐告訴我。這是因為可以判斷責任來自于派送員,配送環節中有差池。


    然而,在咖啡制作方與消費者間多了一個中間環節,就意味著多了不可控因素,這不僅關乎消費體驗,更關乎食品安全。


    總是“吹又生”的星巴克代購,一方面把自己和星巴克公司撇得干干凈凈,卻又繼續靠著星巴克在賺錢。


    一旦有了問題,尤其是當產品喝下去之后,該如何判斷責任方,就是一筆扯不清的賬了。而消費者,卻得先為這種風險“買了單”。


    對于這些代購平臺,你怎么看呢?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67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24日 23:42
    下一篇 2017年10月25日 07: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