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一直是活躍在時尚圈、社交網絡里的標簽,被年輕人喜歡和追捧,但其面臨的一個尷尬境地是:概念火但缺強有力的代表品牌。
可就是這幾年,轉眼間市場上涌出百余個抹茶品牌,群雄鏖戰之下,這個品類會成為新的風口嗎?風口之下,佼佼者又會是誰呢?
”
咖門|啡姐(微信:olcattang),發自南京
1
抹茶市場:山雨欲來
大概是從一年前開始的。
出差到不同的城市,在各式各樣的shopping mall“掃樓”中,有一個初看不那么高調,卻頑固且迅速地、幾乎在每個主要商圈開刷存在感的品類——
抹茶。
▲這會是個新風口嗎?
各種“宇治”、無邪、西尾、XX抹茶、抹茶XX……想吃總不愁找不到,而日本的一些老字號抹茶品牌,如辻利茶鋪、丸久小山園等也欲來分一杯羹,開始到中國市場開設分店。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強調抹茶主題、以抹茶為核心元素的品牌,就有近百個,長三角地區較為集中。
一個側寫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也試圖在產品上朝這個品類做延伸——
DQ,今年夏天推出限時特供的抹茶系列冰淇淋,配合“宇治之旅”活動強調抹茶產地;
▲好利來也推出抹茶味半熟芝士
星巴克,前不久推出了一款瓶裝星冰樂,正是抹茶味。而在星巴克門店,這類飲品也一直是點單率頗高的產品,或許能佐證消費者對這一口味的青睞。
總是領先半步的資本方,其動作也頗值得關注。
走互聯網消費升級路徑的抹茶食品品牌“關茶”,繼去年8月獲300萬元天使投資后,今年3月又完成了千萬級人民幣 Pre A 輪融資,峰瑞資本和李康林(天圖資本合伙人)在這一輪都進行了跟投。(傳送門:千萬資本注入抹茶品牌,這會是新的“爆款品類”嗎?)
一切似乎都在預兆著,這個切口細小、口味單一的市場,山雨欲來。
2
“爆紅”的背后,是什么邏輯?
喜茶北京媒體見面會上,IDG資本連盟曾這樣表述自己心中的投資邏輯,“尋找這個世界上應該存在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它剛剛才有或者是以前應該有。”
抹茶的突然“爆紅”是有原因的。
品類特點:可塑性強
單一口味多品類延伸,很少能有抹茶做得這么全面的。
從可外帶隨逛隨吃的冰淇淋,到進店甜品+茶飲的休憩,再到延伸出來能成為辦公室零食、調味料的手工制品。
▲可以打造不同形態和場景的產品
作為一種口味,抹茶的可塑性,為自己爭取了多種獲客空間。
總部位于南京的無邪日式甜品,其創始人藏北告訴啡姐,2014年創店初期,甚至幾乎沒有經過一個養店期。這與多樣的產品呈現不無關系。
如今,全國有將近100家門店的無邪,已經是各種時尚、美食公眾號“必打卡清單”上的常客,藏北表示,已經開始著手梳理產品框架,準備放大茶飲的比重,減少SKU的同時保留經典產品。
外部,茶飲正在起勢,對飲品的關注能碰撞出更多的想象空間;對內來說,也是擴張店面,標準化與批量化的準備。
不一樣的場景體驗
原研哉、隈研吾、斷舍離、MUJI……這些關鍵詞滲透出的日式簡約風格,近年來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獲得了充分的認知。抹茶那一抹清新的綠色,既符合當下的審美,又多了幾分新鮮感。
相比一些水吧、甜品店,抹茶空間的場景體驗正在被放大。
市面上抹茶店普遍的設計粗略可分為兩種,一是更具現代氣息的呈現,比如,深圳一個品牌36matchart,有意避免自己標簽化;另一種如同無邪,一看就很“日式”,有著異域的別樣風情。
▲無邪的日式風格店面
無邪位于南京文昌巷的第一家門店,正在進行一番升級,更強調布景因素,簡單點兒說,是“拍照拍的更舒心了”。
但藏北表示,這不會是一種常態。他正在計劃籌備一家大型體驗店,屆時風格可能就會大相徑庭,以面向更大公約數的人群為主,獲取認知以提高轉化率。
消費升級下的健康需求
關于抹茶,一個普遍的認知是:營養價值高,口味微澀,能中和甜膩。
當高熱量、高糖分在健康意識覺醒的消費者心中成為“原罪”。“生而逢時”的抹茶以清淡的口感,在一眾競品甜品中得以輕松勝出。
作為茶的另一種衍生形式,自帶“健康”屬性成為大大的加分項。
3
“形勢大好”之下,暗流涌動
“看上去真的很美”的抹茶市場,讓藏北深深焦慮的,卻有兩件事。
山寨的猖獗
抹茶市場準入門檻低,一方面,原材料質量層次不齊,據了解,低端原材料抹茶粉售價為 10-20 元/100 克,而現在普遍使用的抹茶價格已經在50-90元/100克。
▲產品很容易被抄襲,很難形成壁壘
越火爆就越容易被盯上,從門頭到產品。今天你有“將軍的淚”,明天別人就能來個“大臣的汗水”,而一些日文字體和設計布局,又加大了這種辨識難度。
劣幣驅逐良幣,在整個市場尚處于一種培育階段,消費者一次失敗的嘗試,對于品牌,甚至市場來說都是打擊。
有遠見的入局者已經開始試圖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認知壁壘。比如無邪,專門請設計師,設計了一只擬人化的兔子作為品牌吉祥物,并以此為元素,開發周邊產品。
“品牌人格化是我們準備深耕的一個點。”藏北表示。
一方面與山寨做區隔,長遠來看也是講好品牌故事的關鍵一步。但這同樣很冒險——前期大量相關投入,沉淀的過程卻是需要時間的。
同質化嚴重
而另一個看起來則是抹茶品牌共同的“成長煩惱”——同質化嚴重。這個餐飲細分品類里的小眾市場,本就沒有太大的市場空間,而“肉眼可見”的火爆,卻擠進越來越多的角逐者。
尤其是在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抹茶品類延展性雖好,但同時意味著競品橫跨餐和飲,可替代性也更強。
另一方面,追求新鮮感的消費者,究竟能“新鮮”多久?是否能沉淀下來一批數量可觀的忠誠用戶?仍是一個未知數。
據了解,有抹茶門店,開業前期由于打折優惠,門口幾乎天天排長隊。但優惠活動結束后,排隊的人群也隨之銳減。
▲市場對抹茶的實際需求究竟有多大?
如今,叫得上名號的品牌都開始跑馬圈地。無邪在跨區域經營時選擇了開放加盟,對藏北來說,這一步糾結、謹慎同時又身不由己——區域市場“后來者居上”的故事越來越罕見。
他選擇了相對更穩妥的區域代理模式,制定嚴格的合作標準。對無邪來說,值得慶幸的是,產品積累的口碑讓其跑在隊列前端,得以回頭做更多的梳理與沉淀,以趨近自己品牌連鎖商業屬性的“完全體”。
注:
對于這個“山雨欲來”的抹茶市場,《咖門》將在之后進行持續的關注,觀察抹茶市場的發展動向,并對領先品牌進行集中報道,歡迎圍觀討論~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