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外賣頭條
前4月全國餐飲收入1.39萬億元 同比增長9.3%
記者從中國烹飪協會獲悉:今年1至4月,全國餐飲收入13925億元,同比增長9.3%;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2921億元,同比增長7.1%。
4月份,全國餐飲收入3281億元,同比增長8.5%;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691億元,同比增長4.8%。
前4月,全國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餐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人民日報)
星巴克在中國推出“在線點,到店取”服務
5月21日,星巴克在中國推出“在線點,到店取”服務,名為“啡快Starbucks Now”。這項服務在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代表性商圈門店率先上線。
星巴克的會員可以通過“星巴克App”,選擇離自己最近的門店提前下單,到店后直接于出品臺領取專屬訂單。這一星巴克會員專屬服務將于月底覆蓋京滬 300 家門店,并計劃逐步推廣至全國。(界面)
麥當勞與餓了么口碑打通會員體系,首日獲取近2萬新用戶
麥當勞宣布與餓了么口碑正式實現會員互通。用戶可以在餓了么App內點擊“立即領卡”,綁定麥當勞會員,此后在外賣店鋪內的消費即可累積麥當勞會員積分。
數據顯示,雙方會員互通首日,麥當勞就收獲近2萬新會員,訂單量環比前一周增長20%。(36氪)
蜂鳥配送新零售訂單2018下半年同比增長185%
近日,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用戶規模將達4.21億人,非餐新零售業務是行業發展的焦點。
蜂鳥配送新零售訂單2018年下半年同比增長185%領跑行業,2018年蜂鳥醫藥健康訂單增幅更是超過500%。(36氪)
1、餓了么回應致歉美團稱不推卸,美團方律師:是強制執行
此前,餓了么在官網發布道歉聲明,就此前不正當競爭向美團發表道歉。餓了么公關負責人稱,對餓了么和商家的聯合營銷中體現了“餓了么比美團便宜”的內容,不推卸,買單。
美團代理律師張澤吾表示,四案中最早的判決已于2018年6月初生效,但餓了么一直拒不履行生效判決中的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判項,故美團于2019年3月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新浪科技)
2、餓了么回應致歉聲明:美團曾強迫商家“二選一”,想為商家降本
針對餓了么官網發布聲明向美團道歉一事,餓了么公關負責人在朋友圈表示,(該事件)是2016年的事,當年相關商家的頁面廣告上體現“餓了么比美團便宜”。
該負責人同時稱,不完全統計,美團已經在多地因強制商家“二選一”而被立案調查,“不過我們不需要誰也道歉,只想推動行業賦能商家降本增收。”(36氪)
1 、美團王興談價格補貼:市場活動結束,訂單就會消失
美團點評CEO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對于競爭對手使用補貼吸引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我們并不擔心,并且這種方式也是不可持續的,一旦這些市場活動結束,訂單就會消失;
那些居住在低線城市,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會花更多時間在家做飯,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北京上海這些城市的居民不同。我們認為向消費者和商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保持高的運營效率才是保持市場領先的正確做法。”(新浪科技)
2、餓了么郭力回應王興談價格補貼:三四線城市不只意味著“訂單”
餓了么公關負責人郭力表示:“‘那些居住在低線城市’的用戶就只會‘價格敏感’?就只能‘回家做飯’?就不配和北京上海一樣享有數字時代的新生活方式?
脫口而出的才是真心話,在王興看來三四線城市就只意味著‘訂單’?不管是幾線城市,市民都期待真正的生活方式升級,商家都會期待真正的數字化賦能。”此前王興表示,不擔心競爭對手使用補貼吸引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36氪)
美團2019Q1財報:營收增長70%超預期 虧損大幅收窄
5月23日,美團點評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0.1%達191.7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集團整體財務表現顯著改善,經調整EBITDA首次轉為正值。
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延續上季度的強勁增長勢頭。其中,餐飲外賣經受住第一季度的季節性因素影響,繼續保持市場引領地位,本季營收實現107.1億元,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5.8%實現16.6億筆。(環球網)
外賣新零售品牌“佐大獅”獲1億元A輪融資
外賣新零售品牌“佐大獅”已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華蓋資本領投,微影資本、高榕資本以及前沃爾瑪中國CEO、前正大集團副董事長陳耀昌個人參與跟投。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進一步拓展市場、產品研發以及系統研發。(36氪)
—— END ——
編輯 | 四喜 內容 | 外賣頭條
圖片|來源 網絡
來稿 | 微信:13253552411
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往期精彩 ——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