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自己餐廳為原型研發SaaS軟件,模式可行性有多大?

    這兩年,在智慧餐飲行業中出現了一種比較奇特的SaaS服務商,自己先開幾家餐廳,總結好餐廳的運營痛點,并以自家餐廳為研究對象開發SaaS軟件,最后賣給餐企。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SaaS服務商是五味,五味起初入行的勢能很高,一方面仰仗于自己開五味網絡餐廳然后做管理軟件的噱頭。另一方面,其Pre-A輪融資2000萬也不算少,而且領投方是淺石創投,紫牛基金、隆領資本、勵石創投和五岳元航跟投。

    個人股東也是業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萬通董事長馮侖、美團點評CEO王興、58集團CEO姚勁波、比特基金創始人李笑來等。

    故事和背書都準備好了,五味實現了撕開市場的第一步:讓別人知道我。從商業角度講,五味的戰術取得了成功,但智慧餐飲本質上是服務于餐飲企業的產品行業。

    本文將從產品迭代邏輯和行業發展規律兩個角度來探討,以五味為代表的,這種以自己餐廳為原型做SaaS的思路究竟是否可行。

    五味貼心小功能受好評,產品策略初見成效

    筷玩思維聯系到幾家使用五味SaaS系統的餐飲企業和門店,拜訪了他們信息化部門的負責人。我們發現,五味這種特殊的產品研發邏輯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

    五味網絡餐廳第一家門店位于北京萬通中心地下一層,屬于典型的商場快餐業態。某知名餐飲集團旗下的快餐品牌信息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五味因為自己就是做快餐的,所以研發出的產品功能非常“接地氣”。

    據其了解,五味專為商場快餐業態定制的兩個功能是其獨有的,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餐飲管理軟件都不具備。

    首先是企業員工認證功能,大多數商場、寫字樓都會將餐飲放在地下一樓。地下一樓的特點是“封閉性”強,一般情況下路人會選擇在街邊店或Mall店消費,很少會到寫字樓地下一層就餐。底商的客戶絕大部分來源于寫字樓中的企業員工,營銷的對象自然也是這些員工。

    餐廳確定顧客是否為企業員工就成了難題,餐廳需憑顧客的制服或員工卡才能予以確認,為此甚至要分出一個服務員專職進行這項工作,導致人效大大降低。而五味的認證功能卻實現了企業員工只要掃一次二維碼就不必反復確認的效果。

    第二個功能就是服務員、店長可以在iPad上與給差評的顧客直接溝通。底商的客源十分有限且都集中在一棟樓、甚至一個辦公室中,口碑效應對復購率的影響也被成倍放大。所以,維護口碑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安撫差評顧客的情緒,人工溝通是最穩妥的處理辦法。

    五味的這些小功能堪稱貼心。而且據商家反映,五味產品的使用體驗也很流暢。上述餐飲信息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是在試用過很多主流管理系統才最終選擇五味的。

    產品通用性弱,僅適合快餐單店業態

    五味的小功能雖然貼心,但以自己餐廳為基礎研發產品的邏輯卻有一個天然缺陷,五味網絡餐廳目前僅有四家店,分屬于不同業態。但五味并沒有連鎖餐飲的經驗,其所涉及的業態也十分有限。

    若五味的客戶是連鎖企業該怎么辦?碰到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業態,又該怎么辦?

    記者通過調研五味客戶中的一家快餐連鎖企業發現,五味產品研發邏輯的缺陷已經開始暴露了出來。

    該餐企信息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五味前端的功能“確實流暢”,但其產品僅適合快餐單店,“連鎖版本的后端基本沒什么功能,連統一管理菜品和營銷的基礎功能都沒有。”

    他進一步表示,公司之所以能與五味談攏合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是某大型餐飲集團的子品牌,集團有自主研發的ERP管理系統、公司又與集團完全共享一套供應鏈系統,五味的產品須以上述條件為基礎才能完全滿足餐企需求。

    不少連鎖企業高層曾對筷玩思維表示,SaaS系統對他們的核心吸引力在于:門店運營、店面決策、財務、采購、供應鏈、庫存效率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SaaS和餐飲是兩個行業,SaaS服務商面對的是成千上萬業態的餐飲企業,每個業態的業務流程、后端供應鏈體系不盡相同。客觀上就需要SaaS服務商去深刻理解不同企業的需求。

    如果五味的這套產品邏輯可行,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百勝才應該是最好的餐飲SaaS公司。在工業社會世界史中,極致的社會分工是主流,就像曾經品牌預算達到世界之首的寶潔公司,雖然也擁有數千人的市場部,但卻不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商是一個道理。

    當然,市場是分層的。市面上也不乏自己有自主知識產權后端系統的餐企,會因為五味前端功能的貼心而選擇它的產品。SaaS既然是產品行業,那就一點一點做,做好一個業態占領一方市場。這個設想聽起來不錯,但SaaS行業的現實競爭情況,卻很難允許這么完美的想法。

    SaaS企業離不開資本,這是容不得慢的市場

    從行業規律上看,對這些餐企而言,五味的優勢在于其前端產品的細節力,但五味并不完整的產品力也很難稱之為壁壘。

    SaaS企業的核心壁壘有三:產品、服務和融資能力,三者不僅缺一不可,而且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卻很少有人談及,三者同時也是互相掣肘的關系。

    做SaaS難以盈利往往是由于其負責提供服務、銷售的渠道合作伙伴需要收入,總公司可以依靠融資活下去,但餐飲極度分散的市場決定了,源源不斷的售后服務、企業數據咨詢需要強大的地推團隊,他們要的是能看到的錢。

    SaaS雖然對商家來說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但前期投入成本之高卻是行業外的人難以想象的,技術、產品人才、服務器、維持龐大的地推團隊都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所以這個行業至今還沒有一家規模化盈利的公司,這其中包括擁有雄厚資金、從傳統餐飲管理軟件向SaaS轉型的幾個大廠商。

    所以,餐飲SaaS是必須依靠資本活下來的行業。

    那么,資本為什么會紛紛向SaaS這個普遍虧損的行業投錢呢?筷玩思維在文章《智慧餐飲行業大起底,沒有支付牌照意味著什么?》曾詳細論證過餐飲SaaS高頻消費數據的巨大想象空間,淘寶歸根到底也是SaaS,而且零售業的數據還比不上餐飲的高頻次。

    這也是資本愿意投錢養著餐飲SaaS的唯一原因。

    資本的涌入客觀上會加快一個行業的洗牌,而恰巧餐飲SaaS又離不開資本,它是由技術賦權、資本驅動的這個時代的全新產物。

    問題最后就變成了:五味想一點一點的做產品,資本能不能等的起?當五味剛摸清10家店運營情況、初步建立起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時候,100家店、1000家店的市場早就被別的智慧餐飲廠商拿下,并且這些競品也在持續不斷的迭代產品。

    產品只是考察SaaS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維度,但這個維度無法單獨成為企業的壁壘。只有產品、服務和融資能力能夠形成正向循環,SaaS企業才能夠站得穩。

    而資本方所看重的,是消費數據的想象空間,本質上他們投的并不是一個產品公司,而是大數據公司。小而美的SaaS產品公司壓根兒就不是他們的標的。

    五味現在的產品還面臨一個難題,而這個難題又需要靠天文數字的資金來解決。

    上文已經提到,五味的優勢在于其前端產品的競爭力。能提供完整的財務報表分析是其后端最大亮點,要想形成一站式財務報表,SaaS企業必須擁有支付牌照,但據其某合作伙伴透露,五味并沒有支付牌照,采用“二清模式”。

    二清機構近來成為央行的重點打擊對象,其風險本文不再贅述。筷玩思維只是認為,餐飲SaaS行業尤其特殊的誕生背景,與資本、技術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五味的這種產品研發模式局限性明顯,與資本的訴求存在著必然的沖突。

    當然,以自己餐廳為原型的SaaS廠商也有突圍的可能。那就是把這套產品研發邏輯僅當做撕開市場的手段就好,發展到中后期,還是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行業觀察者、研究者。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貢獻硬干貨。接下來,筷玩思維將并購2家餐飲產業服務公司,屆時,我們在多維度、深層次的餐飲深度服務能力方面將進一步增強。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74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14日 07:31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08: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