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要來了,除了火鍋,哪個品類最能帶來慰藉?
要說既能保溫又能填補菜品空缺,那非煲類莫屬。
從重慶雞公煲到最近大紅大紫的螃蟹煲,煲類會成為冬季餐飲市場的又一爆款嗎?
10月下旬的廣州,氣溫開始轉涼。
當地人老江招待幾位外地朋友到某小龍蝦館吃夜宵,本想點招牌小龍蝦,卻被告知小龍蝦已下市,店里已換上銷量更好的螃蟹煲和羊肉煲了。
煲類已經登場,冬天還會遠嗎?隨著氣溫漸漸下降,各式各樣的煲類菜品悄悄爬上了餐廳的菜單,無論是季節特色的羊肉煲、牛腩煲,還是地方特色的菌菇煲和蛇煲,都開始在市場上唱主角。
一些知名的餐飲企業,如九毛九也推出了應季的燕麥羊肉湯,幾乎成了每桌必點的熱銷菜。
究竟煲類對冬季顧客有著何種吸引力,能讓各大餐企心安理得的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都說冬天的餐飲生意不那么好做,因為入夜后氣溫低,別說出門吃飯了,下班了就想趕緊回家窩著。
那么,為何火鍋卻能作為“冬季爆品”,從冬天走向全年呢?
本質上,火鍋最主要還能持續提供溫度、口味調控靈活,以及菜式搭配很個性化,能夠充分滿足各類顧客的各種喜好。
此外,火鍋強調互動的社交屬性也很明顯:寒冷的冬天,和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吃火鍋、涮肉片,聊聊天喝喝酒,這種感覺是不是再好不過了?
實際上,煲類完全可以達到和火鍋一樣的效果。
煲類使用保溫器皿制作,長時間低溫加熱,能夠讓菜品上桌后還能持續一定溫度,此外,還能邊煲邊吃,滿足了顧客在冬季用餐的溫度需求。
并且,現在流行的煲類都已經放棄了過往菜品單一的特點,開始重視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干煲味道濃郁,湯煲則比沖調的火鍋湯底更加鮮美,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又比如,以往吃煲類菜品都是主要吃一種主料或同一種口味,或者當做單一的一道菜品來吃,但現下的煲類菜品里,主菜吃完后還能用湯汁涮燙各種各樣的配菜。
這樣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個性化程度,還增添了互動性,社交屬性也增強了。
更為重要的是,冬季主推的溫補類的食物,例如羊肉和牛肉,最適合用煲類的形式呈現,這也是一些顧客在冬季喜歡食用煲類的飲食習慣。
雖說煲類距離旺足全年、布局全國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已經有一些主打煲類的餐企走在了前面。
特別是在煲類菜品的“大本營”廣東地區,誕生了多家主打煲類菜品的餐飲企業,這些企業的模式和方法,給其他經營者提供了好的經驗和新的思路。
●●●
01
雞煲
雞,一直都是煲類菜品中的主力。除了純粹以雞為主料的雞煲外,還衍生出豬肚雞煲、椰子雞煲和鮑魚雞煲等自由搭配的新品種。
近年來,豬肚雞煲加盟店有如一夜春風,開遍廣東地區的大街小巷,以至于當地有一股“豬肚雞熱潮”,一條街上能開7、8家豬肚雞煲,甚至一塊區域內就有3家同一品牌不同經營者的豬肚雞煲。
椰子雞煲則是近年來隨著椰子的意外走紅,開始由地區性菜式逐漸成為主打雞煲之一。其很好的融合了椰子的香氣和雞的爽滑,其椰子雞湯的清香,用來涮燙其他配菜,可以帶來獨特的味道。
大龍鳳第一雞煲則號稱廣州首家雞煲專門店,每到飯店店門口也是人頭攢動。之所以能在本地市場脫穎而出,大龍鳳雞煲憑借的是將粵劇文化融入到雞煲中,提升了品牌的品味和文化。
針對年輕人口味偏重、變化快的特點,大龍鳳雞煲還創造了包括麻辣雞煲和榴蓮雞煲在內的15種菜式,滿足了年輕人的口味和獵奇心理。
●●●
02
牛腩煲、牛雜煲
除了雞煲,牛腩煲也頗受市場青睞。
國人在日常飲食中已經開始習慣牛肉的加入,其中牛腩更是火爆。想要提煉出牛腩軟糯的口感和鮮香的味道,做成煲類菜式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曾經大紅大紫的雕爺牛腩,也是以小煲牛腩的形式,把普通的牛腩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蘿卜和牛腩的組合更是各大餐飲品牌菜單上的“常客”,深受消費者喜愛。
●●●
03
羊肉煲、羊雜煲
與牛腩煲類似,羊肉煲和羊雜煲也是不分南北較為火爆的煲類。
因羊肉滋補且受眾廣,而煲類的烹制方式又能很好的調節羊肉本身帶有的膻味,所以羊肉煲在冬季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特別是冬至時節,餐廳的羊肉煲最為熱銷。
●●●
04
小龍蝦煲
小龍蝦煲是最近幾年伴隨著小龍蝦火爆而興起的產物。
由于冬季小龍蝦供應難,不少店家會使用冰鮮蝦,而將小龍蝦做成煲類,則可掩蓋住冰鮮蝦帶來的肉質口感缺失,也能讓爆款在冬季延續。
由于普通小龍蝦多為油燜、清蒸、爆炒等方式烹制,小龍蝦煲則給喜歡吃小龍蝦的顧客提供了新口味,也給經營者帶來了新思路。
●●●
05
肉蟹煲
肉蟹煲也是最近今年開始紅火的一大煲類,在小龍蝦全面稱霸夏季的時期,肉蟹煲是其入冬之前最佳的過渡替代菜品。
因為秋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時期,絕大多數小龍蝦店都用螃蟹代替逐漸退市的小龍蝦,兩者同為甲殼類,顧客在點餐和食用時容易形成聯想。
肉蟹煲還有一個好處是,不論是淡水蟹還是海鮮蟹,都有大量蟹種適合做成肉蟹煲,方便經營者采購原料。
并且,螃蟹這一類河鮮、海鮮經過一定時間的烹飪湯汁鮮香,能夠變身成一道不需額外添加其他作料的優質湯鍋。
●●●
06
蛇煲
隨著近來消費者對滋補食品的熱捧,蛇煲也應運而生,出現在南方多地的餐飲市場上。
蛇看似無肉,但售價并不低,利潤空間很大。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規范了食用蛇的養殖、生產與銷售,消費者對吃蛇變得更加熱衷。
也有部分地區將蛇與雞一起做成煲類,對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也有一定的市場。
廣州市有一家嘉華海鮮酒家,該店主打的蛇煲因取材優質、做法講究,20多年前就已火爆羊城,當時從宵夜時間到凌晨5時,店里還能保持爆滿的狀態,實在有些“瘋狂”。
新時代的餐飲圈一直在追求更新、更強的品類,早已不是一個墨守成規、不求上進的小圈子。
迎合消費者也好,引導消費者也罷,其實,任何傳統的品類或單品經過改良和包裝,都能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煲類就是一支潛力股。
雖然其地域性強局限不小,還需要更多餐飲人來培養消費者的新觀念和新習慣,但假以時日,煲類真的可能會成為消費者眼中的新一代爆品。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以及相關企業官方網站)
記者 | 紅餐網_張然
單品店真那么好賺錢?認清三大風險!
餐飲新模式來襲,再不跟上又要被落下了!
傳統粵劇攜摩登雞煲爆紅,日翻臺7次創粵菜“奇跡”
單品爆款!一道菜一年賣了589萬元!年銷量18萬份!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