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主打重慶小面的新銳餐飲品牌“遇見小面”宣布獲得2500萬元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弘毅投資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理文手袋(01488.HK,即將更名為百福控股)。
而就在今年3月,遇見小面剛剛完成由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此次出資的弘毅投資為餐飲界所熟悉,則是因為其在今年9月通過理文手袋,以1.17億元人民幣收購中式快餐巨頭和合谷60%股份一事。
一個是不久前已完成三輪融資的餐飲新品牌,一個是在近兩年注資了四個連鎖餐飲品牌的私募基金,和弘毅投資的這次聯手,遇見小面這家新生代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謀求“偉大”之路,背后的支撐是什么?是否又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筷玩思維此次通過獨家深度專訪創始人宋奇,來為大家理清思路。
創始人先謀而后動,占據對的賽道網羅對的人
遇見小面是2014年7月才創立的品牌,但這已經是它的第4次融資。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遇見小面謀求做像麥當勞、星巴克那樣既標準化,又極具品牌價值的中餐美食品牌。
1)、謀動之臥底麥當勞、百勝
遇見小面的許多老客人都知道,這家店的老板有“三高”:高調、高顏值、高知身份。
宋奇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有著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的背景。而名校畢業,理工科身份,這些在各路精英匯集的新一代餐飲圈里其實并不算稀奇。
但有一點卻引人注意:宋奇并非工作后才進入餐飲業,而是早早起步,先謀劃好了步子。
在香港求學期間,他被香港發達的餐飲零售業打動,開始有了創業的最初想法。一畢業,宋奇就進入麥當勞做管理培訓生,從最基本的服務員做起,通過親身經歷麥當勞復雜的運營管理制度,真正理解餐飲業運行過程。
之后,宋奇又離開麥當勞,進入到它在中國的最大對手百勝,做起了肯德基餐廳的新店選址拓展工作。當時肯德基已有千家店面,并還在不斷擴張,讓他看到快餐連鎖在中國的巨大機會。
也就是說,在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兩家西餐快餐連鎖企業,宋奇都特意去“臥底”。2012年,他終于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在經歷了粵式快餐、東北水餃兩個項目的試水和試錯后,宋奇積累了創業的“1萬小時”經驗,在2014年開始投入做了重慶小面。
2)、謀動之品類基因
彼時是重慶小面品類初露頭角的階段。央視“嘿!小面”紀錄片的播出,著名主持人孟非的小面橫空出世,地方性主打小面的餐廳不斷涌現,但都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連鎖品牌。即使在廣州,小面也并非絕無蹤跡,只是市場遠遠沒有飽和。
宋奇看中小面,除了面食作為正餐具有高接受度,還有其它兩個特性。
第一、制作小面由煮面和調味兩部分完成,流程簡單,只需要把控面條的品質、調味料的水準,并按照恰到好處的煮面和調味,即可完成制作,易于標準化,可復制性強。
第二、面條南北通吃甚至中外通吃,是中國人吃飯的剛需,而辣味又是國人出門吃飯最喜愛的味道,小面兩者兼具,受眾極廣。
用宋奇的話說,就是小面的“賽道”足夠寬,具備開出千店連鎖、萬店連鎖的基因,再跑出一套可行的系統,就可以快速復制。
3)、謀動之品牌立店
雖然做的是“小面”,在麥當勞和百勝學到的東西,讓宋奇一開始就朝著“品牌連鎖”的方向去做。
在西方發達國家,麥當勞、星巴克等早已完成品牌化與規模化運營。因為近距離接觸過,宋奇對這些品牌的勢能有著很深的欽佩。
宋奇認為,在口味已經難分高下時,它們的競爭優勢,一是品牌價值(消費者心智的占領),二是市場價值(上市公司的市值)。
而中國地方小吃“有品類,無品牌”,雖然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也有許多商家在做,但卻缺少品牌化的思維,一直都停留在最原始的經營形態。
所以,宋奇從一開始就把做品牌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定位年輕時尚品牌,高性價比就是品牌的核心內容。
于是,遇見小面一開始就把店面開在了廣州市核心商區的核心商場,他要保證店面一開始就能夠接觸到與品牌定位相符合的核心人群。
因為團隊本身的原因,他們最了解都市年輕白領的餐飲習慣、消費心理和審美觀,打造出的品牌形象和服務也力圖接近年輕人。
遇見小面與資本聯手,是目前餐飲與資本結合的代表性范本
站在了對的賽道上,選擇對的選手就十分重要。
宋奇自己出自麥當勞、百勝,與其合伙的幾個團隊骨干,或在麥當勞做過管理,或者一路跟隨他打拼過來。然而除此之外遇見小面的重要補充,就是投資人組合。
在宋奇看來,自己很幸運地處在這個可以借助活躍資本發展企業的時代。不過對待資本,他雖然姿態開放,選擇合作的投資方卻很慎重。
宋奇的一條核心邏輯就是:懂餐飲的資本人和懂資本的餐飲人結合,才能收獲良好結局,但凡有一方不懂對方,結局都堪憂。因此可以看到一個鮮明的特點,遇見小面合作的投資方,都在餐飲界有所建樹。
遇見小面2014年6月創立,在品牌雛形期,以一個30平米小店獲得專業投資人九鴻資產管理董事長顧東生、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個人身份的天使投資。
這次獲得投資,讓遇見小面跳過原始積累,關掉種子店,開始把積累的經驗快速在市場上試錯,在廣州的CBD珠江新城開出第一間品牌店,并隨后開出三家店,半年時間里積累了大量優質客戶,形成了品牌勢能。此外,兩位天使投資人還介紹了諸多業內資源。
通過九毛九的注資,遇見小面更收獲了這家正在上市征途中的餐飲明星、在中國餐飲界深耕20年沉淀下來的大量行業資源。
此次注資的弘毅投資,也是一直看好中式連鎖餐飲行業,計劃做一個大盤子,而遇見小面則是其在參股方式下的首筆投資。
2014年,弘毅投資通過旗下的中式餐飲管理集團弘記餐飲,投資了權金城和味權兩個餐飲連鎖品牌。
今年弘毅投資控股了香港上市公司理文手袋(將更名為百福控股),作為弘毅在連鎖餐飲業的投資平臺,收購并控股了和合谷,餐飲業投資經驗豐富。
“懂資本的餐飲人,就是餐企創始人應該清晰地知道,為什么去引入資本,拿了這筆錢怎么干活,資本怎么退出,資本在整個管理運作中的地位如何。”而懂餐飲的資本人,標準在于是否投過餐企,是否經營過餐企,這也是宋奇選擇投資方的最主要考量。
這背后的思考則是:餐飲業是實業,鏈條長,在漫長的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不了解餐飲業的投資人可能會因追求盡快得到回報,或因其它磕磕絆絆而與經營者產生分歧。
“這就會形成互相猜疑甚至對立的局面,整個企業甚至因為資本的介入,幾年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是做大一家公司最怕出現的局面。
宋奇以“只接受投過餐企的投資方”的方式來規避這種情況,有所遠見,依然要考慮股權稀釋比例的根本性問題。
目前來看,四次融資都讓遇見小面實現了本質提升,是餐企與資本結合的一個范例,實現小面連鎖規模化經營的局面值得業界期待。
未來跑出中式快餐千店品牌,靠的三個核心邏輯
對標麥當勞、星巴克,做成中式連鎖快餐獨角獸,已經有初創企業提出過類似愿景,遇見小面能否最終做到?宋奇的三個邏輯值得玩味。
1)、系統性高效運營
關于遇見小面的創業史,有一個案例總被提起,那就是在2015年底,遇見小面在7天的時間里開出了3家店面。
事實上這也緣于巧合。當時3家新店已經在幾個月前做好了準備,但因為各家商場給新店的開業檔期各有提前和延遲,加上元旦的好時機恰好到來,宋奇決定就在當下的一周內把3個店都開出來。
對于一個剛剛跑通1家店僅半年的遇見小面,這次的“三炮齊發”沒有啞炮,背后的意義是,從單店瞬間到初級規模連鎖,系統承受住壓力沒有崩潰,管理模型初步成功。
供應鏈系統、集中采購及借助第三方中央廚房,保證所有的食材都是一樣的高水平;生產操作的系統,配餐和調味都經過量化,保證每個人出品的餐品水準相同;運營系統,營運、產品、技術、設備、日常值班等的不斷培訓,保證不論前廳后廚都能提供高水平服務。
對于系統的倚重,讓遇見小面又在之后的不到1年時間開了6家直營店。在這段時間里,從源頭采購、產品研發生產配送、門店運營、培訓招聘以及新店的設計選址、工程建設、人力財務、品牌的打造,一系列環節都多方面借鑒麥當勞、九毛九、真功夫等成熟企業。
隨著開店數量繼續增加,宋奇認為只有把遇見小面打造成小面界的“美軍”,面對新入局者“索馬里海盜”入侵時就會毫不畏懼。
2)、逐步做到品類冠軍
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是,這個誕生于廣州的重慶小面,能否敵得過重慶本土出來的品牌?
在廣州地區,本地人和外來人口的比例近乎1:1,遇見小面能在廣州這樣的中心區域站穩腳跟,宋奇認為也可以做到以調整口味的方式,滿足大江南北的口味需求。
更重要的是,遇見小面將重慶小面這個細分品類升級改造,在同類業態中明顯提升消費體驗及性價比。
餐飲品牌發展到最后,就要成為品類冠軍。在中國市場,做品類冠軍通常是從區域品類冠軍開始。
遇見小面目前可以算得上是廣州的品類冠軍,按照宋奇的計劃,明年要做到華南的品類冠軍,然后再經過兩三年發展,從華南走到華東,一步步完成目標。
3)、品牌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持續提高價值
品牌方面,遇見小面除了一開始就定位新銳小面連鎖,還有一套自己的邏輯。
宋奇總結說:“我們的品牌思路是,做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品牌,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商業社會中,不從眾、不嘩眾、不愚眾。”
不從眾,別家做微信公眾號運營,他們的微信號一年只發開年開工和融資消息兩條大事,只用來點餐下單;不嘩眾,別家做事件營銷,找美女打擦邊球地推,他們自己做短片上視頻網站;不愚眾,別家做促銷給出小恩小惠,他們在核心商區持續推出9.9元一碗的招牌小面,相信消費者比商家精明,真誠希望通過自己的產品吸引回頭客。
而即使要做大,遇見小面也在短時間內不做品牌加盟。宋奇認為這除了是出于對自己商業模式有信心,也是對品牌的負責,持續地提升做品牌做產品的能力,讓品牌更具價值。
結語
弘毅投資董事王小龍對遇見小面的評價是,創始人宋奇和他的團隊有夢想,并能持續地學習、創新、升級,在“小面”看似紅海的細分領域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展現出了相當強悍的競爭能力。
深究一番,團隊“夢想”來自創始人一開始的謀篇布局,“看似紅海”在于賽道夠寬,而“競爭能力”又有了資本的加速器而更加“強悍”。
餐飲業三年才入門,只有兩年經驗的遇見小面現在還是個“小孩”,但從整體規劃、學習力、執行力和助推的資本力量來看,已經不能被看做“小毛孩”。
加之目前還沒有同等量級的競爭者對抗,如果自身不出大的問題,能夠經受住隨后而來的一波跟風和競爭,或許真的可以出現一個千店級連鎖,甚至是更有想象力的可能。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