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李珍
“外賣不能做特色,要做家常,解決消費頻次才是首要問題”;
“外賣的未來會市場下沉,一線城市的消費習慣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今年普遍被認為是外賣走向正軌、進入新一輪紅利期的轉折點,但具體該怎么做?外賣未來路在何方?
職業餐飲網近期采訪了一個從2010年就開始做的外賣品牌,這7年來,它完整的經歷了外賣行業由瘋狂,到低谷,再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
不但沒有在大浪淘沙中迷失,反而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開始在三四線城市開店,烏魯木齊的店,一個月凈利潤達到10萬。
這家品牌就是優糧生活,職業餐飲網小編采訪到了其合伙人閆寒,優糧生活過去這7年經歷了些什么?對外賣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看待?
(優糧生活合伙人閆寒)
它開始做外賣時,外賣平臺還沒出生
優糧生活誕生于2010年,彼時,還沒有外賣O2O的概念,優糧生活只是一家開在國貿的小餐館,有自己的訂餐網頁,專門為上班族提供外賣午餐。
當時市場上外賣平臺還沒有出現,隨著訂單的增多,門店在產能、效率、調度、配送等環節屢屢出錯,可以說當時的優糧生活把外賣O2O所有的坑都趟了一遍。
最終優糧生活自己設計包裝、用標準化打磨產品、打造自己的運營體系和IT系統,雖然前4年只有一家店,但這些試錯的經歷讓優糧生活身經百戰,迎上2015年的外賣爆發期,一年之內就開出40家店。
但到了2016年,互聯網紅利消退,外賣平臺商家大幅上升,C端用戶的增長卻放緩,平臺也收緊了補貼,商家的日子很不好過……
閆寒看到這時的市場存在虛火,便放緩了擴張進度,將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產品研發、運營、供應鏈體系之中,同時對IT系統進行整體的升級重構,在行業重新洗牌之際,優糧生活的品牌競爭力不斷提升,成為京城“專職外賣”的第一品牌。
米飯炒菜最難做?那是因為你不懂外賣
這兩年外賣行業的風風火火誕生了很多品牌,可以說無論品類、營銷、還是運營,都玩出了花,比如西少爺、遇見小面、井號夜宵、二十五塊半…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數得上的優勢、特色。
而優糧生活誕生之初就是為了解決白領的日常用餐需求,做的是最簡單的米飯炒菜。偏偏這個行業死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做米飯炒菜、沒有任何特色的。
優糧生活能夠存活7年時間,是因為對外賣有自己的理解,一直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原則一:外賣好吃不重要,吃不膩才重要
閆寒對于外賣的理解是,好吃不是第一位,讓你吃不膩、解決消費頻次,才是第一位。
為此他總結了一個公式:營業額=消費人數×消費次數×客單價
這里面,受大眾消費水平和市場環境影響,大眾餐飲的客單價相差不會太多,而對于外賣店來說,配送范圍內的總人數又是恒定的,所以只能對“消費次數”這個因子做文章了。
怎么提高消費次數呢?
l不能做特色,只能做家常
優糧生活堅持做家常菜,比如干鍋有機花菜、西紅柿炒蛋、豆角茄子、干鍋素什錦等。在閆寒看來,外賣店服務的是周邊固定人群,所以無論怎么看外賣店都與社區餐飲店極為相似,而社區店多以大眾家常菜為主,經常吃也不會膩。
而特色餐飲的消費頻次遠不如大眾家常菜,放在消費人群有限的環境下,會使營業額受到很大損失。
l保持每月兩次的更新頻率,不定期推出高毛利的爆品
優糧生活一般的店有20個左右的SKU,但是更新頻率特別高,每個月會更新2次,更換比例大概為10%。
對此,閆寒解釋說,因為外賣的復購率相比堂食來說太高了,雖說不指望做的特別好吃,讓顧客吃一次就忘不了,但還是要不斷變換花樣,讓顧客覺得有新鮮感。
在此基礎上,優糧生活還會不定期推出爆品。因為像西紅柿炒蛋、干鍋有機花菜這樣雖然能夠代表品質,大家都會點,但因為其它商家都在做,價格上壓低利潤不會太高。但不定期推出爆品,比如老壇酸菜龍利魚、香辣脆毛肚、毛血旺,其它商家不會做,那么就可以把利潤做高一些。
原則二:堅持現炒,料理包沒前途
現如今做米飯炒菜用中央工廠配送的料理包已經是行業普遍現象,但優糧生活這么多年一直堅持現炒。
“外賣如果想讓他大眾化,必須讓別人對它有一個日常餐飲的認知,但是料理包再發展下去就是方便面,誰會日常吃方便面呢?所以必須堅持現炒,讓菜品有鍋氣兒,跟家里做的無限接近。”閆寒說。
原則三:定位于一家科技公司,只留下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環節
餐飲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優糧生活卻一直把自己定位于一家科技公司,把勞動密集型的環節剝離出去,只留下投資回報率高的環節。
比如出餐,把所有的切配等標準交給工廠,廚師炒菜只需要掌握油溫和火候,而且一次可以出10份餐,一個廚師一天能出400人的餐,光后廚就節省了不止兩個人工成本。
而產品研發、品牌(包括產品調性、視覺體系、包裝體系等)、運營體系這三個是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環節,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目前優糧生活可以用20個員工管理全國70多家門店。
未來外賣行業會市場下沉、場景擴大、品類豐富……
“未來五年,外賣會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甚至翻倍”。
那么增長點到底在哪里?怎么樣才能抓住機遇?閆寒結合優糧生活目前正在做的嘗試,總結了外賣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市場下沉,一線城市消費習慣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一線城市已經基本飽和,(外賣行業)未來再增長,一定是在未被觸及到的地方。”
閆寒認為,這個未被觸及到的地方就是三四線城市。因為隨著高鐵等交通的便捷,一線城市的生活、消費習慣會下沉到更低線的城市中。“這個行業最終會發展到各鄉鎮都會有外賣。”
優糧生活從今年4月份開始,就開始布局在唐山、福鼎等地開店,開業兩三天,就突破了盈虧平衡線。尤其在烏魯木齊的店,可以做到一天凈利潤3000,一個月9萬。
就是因為當地人們的審美和消費水平已經上來,而當地的商家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優糧生活這樣的一線城市品牌進入后,能吃到當地外賣的第一波紅利,把用戶源源不斷吸引過來。
消費場景擴大,嘗試24小時外賣店
目前,外賣的存在大多是解決白領中午的工作餐需求。但數據顯示,在家點外賣的比例正在逐漸與寫字樓外賣持平。
閆寒認為,未來外賣還將不斷去占領堂食的賽道,比如夜宵、下午茶、家宴,這些都可以用外賣解決,并且地位越來越重要,“這也是我們堅持留在外賣這個行業的原因。”
所以在今年,優糧生活在中關村嘗試了一家24小時外賣店,除了常規的米飯炒菜、小吃,還增加了下午茶和夜宵,一共有100多個SKU。
職業餐飲網前段時間采訪青渝藍之麻辣香鍋創始人吳楠時,他也提出,外賣是不堂食的附屬,未來餐飲和外賣是兩個并行的行業,堂食有多少場景,外賣就會有多少場景。
品類更加豐富,消費人群進一步擴大
隨著消費場景的擴大,外賣的品類也會更加豐富。閆寒認為,目前,堂食各種各樣的特色餐飲都有,比如日料、西餐、壽司、素食館等,將來外賣也會豐富成這樣。
而且目前外賣用戶普遍是年輕人,年齡大的人不會點外賣。但是你會看到年齡大的人在使用微信,那么以后外賣也會朝著這個趨勢發展,消費人群進一步擴大。
品牌溢價的效應更加明顯
優糧生活從7年前就開始打造品牌,實際上現在已經吃到了品牌溢價的甜頭。比如去外地拓展規模的時候,因為有專業的品牌和運營體系,同樣的獲客成本,獲客效率要高很多。與當地沒有品牌的商家相比,勢能差非常大。
閆寒認為,外賣的成長機會還非常大,現在只是一個小嫩芽。等未來爆發到大規模時,那里面的生態一定也會特別豐富,外賣品牌也會有成長為眉州東坡、吉野家、肯德基這種體量大的公司。
強勢地區口味統一弱勢地區口味
閆寒在今年春節時去日本,做火車從南端到北端,發現一個問題:每個地方的拉面味道都是一個味兒,連面的質感、湯底、料包都是一樣的。
口味趨于統一在中國也在上演,比如川湘菜本來只是區域菜系,但是現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而且跟當地口味相融合。“未來人們的流通更加方便時,強勢地區的口味會慢慢統一弱勢地區的口味。”閆寒說。
職業餐飲網小結:
如今若問外賣究竟還是不是個好生意?大多數人都會說是。但究竟該怎么做?沒幾個人能說得清。這也是為什么外賣行業這些年風起云涌,但大多數品牌紅極一時又迅速黯淡的原因。
回望優糧生活這些年走過的路,沒有在漫天互聯網紅利中找不著北,也沒有成為行業洗牌退潮的犧牲品,無論是布局三四線城市,還是實驗24小時外賣店,都是在“以身試法”探索外賣未來的可能性。
對于未來,閆寒說,只想把優糧生活這個品牌做得久一點,再久一點,“因為從人生維度上來說,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對自己有積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成功不斷累積到一個品牌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打造一個品牌。”
(本文作者為李珍,微信號LZ_154049,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