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 | 第[720]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轉載授權請聯系(ID:BG9FBG)
是嗎?
–張大寬
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王老板在一次節目里面,說:“什么清華大北大,不如膽子大。現在我也告訴你,什么哈佛耶魯,不如你自己敢闖。”
好多人聽了之后,都覺得超有道理。尤其是結合王老板當年的經歷。
更證明了,不管什么大的,都不如膽子大,敢拼敢闖,敢于冒險才是成功的要訣。
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馬老師的名言“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1995年,我發現互聯網有一天它會改變人類,可以影響人類的方方面面,它到底該怎么樣影響人類?這些問題我在95年沒有想象清楚,但是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是將來我想干的。我請了24個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說我準備從大學里辭職,要做一個互聯網,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來說服24個人,兩個小時以后,大家投票表決,23個人反對,一個人支持。但是我經過一個晚上思考,第二天早上我決定我還是辭職去實現我自己的夢想。
這是馬老師《夢想與堅持》演講中的一段。
這句話不知道鼓勵了多少人創業,翻身自己當老板。
從馬老師這里,我們又學到了,夢想與堅持,是創業的必備項。
有魄力,真厲害
昨天晚上,康總說看到旁邊店的老大哥,有魄力,三年前盤下了五百多平的鋪子,月租金五萬多,人家干的可起勁了。
相比之下,自己就沒有人家那么有魄力,新店正在裝修,雖然準備工作做的也挺充足,但還是有點擔心。
我說,小心“幸存者偏見”。
為啥這么說呢?
無論是王老板,還是馬老板,人家現在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成功之后說的。
隔壁干的起勁的大哥,也是現在做成了,大家覺得有魄力才行,前怕狼后怕虎的不太好。
在成功光環之下,所說的一切,大眾都會覺得“賊有道理”。
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曾在微軟的時候,有這么一個經歷
當時他被邀請去分享微軟軟件開發的經驗,那時候谷歌蘋果都沒起來。
他說微軟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開發配備兩個測試”。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廚師配兩個打荷”。
聽了他這么一說,在場的人紛紛表示,醍醐灌頂,微軟這么強大,原來是因為這樣的流程和配置啊。
更有趣的,是當時還有人問,你們微軟的人都用什么牙膏?
劉潤被問的一愣,還是禮貌的回答說“別人我不清楚,反正我自己用黑人”
旁人聽了后重重的點了點頭,好像在說“原來用的黑人啊,怪不得這么厲害。”
現在聽這個故事,是不是覺得挺可笑啊,這都哪跟哪啊。
硬說一個廚師配兩個打荷,與做強做大有關,這還能說得過去,這牙膏又有啥關系嘞?
但是,但是,但是,我們不都多多少少的犯過這樣的問題嗎?
現在如果給別人分享,說微軟的配置是一個開發配兩個測試。
得到的一定是“太浪費了,太夸張了”。
因為微軟已經不是當年的巨無霸了。鼎盛的微軟,說什么都是對的,而現在的微軟呢?
同理,康總看到的,是那位扛著五萬房租,還能把生意做紅火三年的結果。
從結果看,人家做成了,所以當初的魄力也是正確的。反觀自己就覺得差一點。
那,如果他沒做成呢?
如果只做了一年,就干不下去撤退了呢?
若是這樣子,他們應該也沒機會見面,更沒機會了解當初的“魄力”了。
然鵝,現實中,有太多這樣“沒有有機會看到”的情況,以及太多沒有機會說一句“小心”的情況。
幸存者偏見
二戰時候,盟軍的轟炸機損失很嚴重,盟軍決定對飛機進行加固處理。
但問題來了,加固的范圍越大,飛機就越重,就會影響載彈量以及飛行距離。因此,只能選擇性的進行加固。
那么,到底加固什么位置呢?
從飛回來的飛機來看,機翼位置的彈孔比較多。
司令決定,加固機翼。
這時,一位擔任盟軍顧問的統計學家說不行。
能飛回來的,都是機翼中彈,那就說明機翼中彈也不耽誤飛回來。
那些沒飛回來的飛機,很可能是因為機頭與機尾中了彈,沒有機會飛回來。
于是,司令安排去排查那些墜毀的飛機殘骸,果不其然,都是機頭機尾受到了致命打擊。
于是,改變方案,決定加固機頭機尾,從而降低了飛機的損失。
只有墜落的飛機,才知道致命弱點在哪里,但他們回不來了,沒機會說話了。而飛回來的,怎么說,都有道理,哪怕是錯的。
這就是注明的幸存者偏見。
成功的老板說的,不一定都對
能了解幸存者偏見,就一定能清楚,成功者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
他們說的話,要就事論事,甚至需要放到特定的場景下去分析了解。
而不是聽完馬上就覺得“好有道理”。
成功者的經驗,要學,失敗者的教訓,也要學。
雙方的經驗綜合之后,再放到自己身上,再篩選一下,哪些適用,哪些不適用。
使用的,好好用,不適用的,放到哪里,以備以后有機會用就好了。
保持警惕,成功老板說的,也不一定都對。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194.html